1.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6 14:5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 作业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关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
B.沿电场线方向上,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一定相等
C.电势降落的方向一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D.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不一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B [公式UAB=Ed中的d是沿电场强度的方向上两点间的距离,A错误;沿电场线方向上,相同距离上电势降落相等,B正确;在匀强电场中,沿不同方向电势均可减小,但沿电场强度方向电势降落最快,C、D错误。]
2.如图所示是一个匀强电场的等势面示意图,每两个相邻的等势面相距2 cm,由此可以确定电场强度的方向和数值是(  )
A.竖直向下,E=100 V/m
B.水平向左,E=100 V/m
C.水平向左,E=200 V/m
D.水平向右,E=200 V/m
B [电场强度E==100 V/m,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等势面指向电势降落的方向,即水平向左,选项B正确。]
3.如图所示在某匀强电场中有M、N、P三点,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M=30°、∠P=90°,直角边NP的长度为4 cm。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M、N和P点的电势分别为3 V、15 V和12 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150 V/m        B.75 V/m
C.225 V/m D.75 V/m
A [过P点作斜边MN的垂线交MN于O点,由几何知识可知N、O间的距离NO=2 cm,M、O间的距离MO=6 cm,由匀强电场的特点和几何关系得O点的电势为φO=12 V,即O、P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场强度E==150 V/m,即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4.如图所示,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以A点为坐标原点,AB方向为位移x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电势φ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C [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B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势与场强的关系为U=Ed,成线性关系,C正确,D错误。]
5.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所示,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B [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Uad=Ubc,即φa-φd=φb-φc,解得φc=8 V,B正确。]
6.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相距10 mm的两等势面AA′、BB′。其间有一静止的油滴P。已知油滴P的重力是1.6×10-4 N,所带的电荷量是+3.2×10-9 C。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φA>φB,UAB=100 V
B.φA>φB,UAB=750 V
C.φA<φB,UBA=500 V
D.φA<φB,UBA=1 000 V
C [由于油滴静止,则油滴所受静电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电场方向向上,故φA<φB。由E=、F=G得E=5×104 V/m,又由于d=10 mm=0.01 m,所以UBA=Ed=500 V,故选项C正确。]
二、非选择题(14分)
7.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一电场线上有相距6 cm的A、B两点,且UAB=150 V,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场中A、C两点相距14 cm,A、C两点连线与电场线方向成37°夹角,则C点与A点的电势差UCA为多少?(已知sin 37°=0.6,cos 37°=0.8)
[解析] (1)电场强度的大小
E== V/m=2.5×103 V/m,
方向水平向右。
(2)C点与A点的电势差
UCA=-EdCAcos 37°=-280 V。
[答案] (1)2.5×103 V/m 方向水平向右
(2)-280 V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多选)如图所示,A、B两板间电压为600 V,A板带正电并接地,A、B两板间距离为12 cm,C点离A板4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2 000 V/m,φC=200 V
B.E=5 000 V/m,φC=-200 V
C.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
D.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
BD [A板接地,则其电势为零,又因为A、B两板间的电压为600 V,则B板电势为-600 V,由此知C点电势为负值,则A、B两板间场强E==600 V/12 cm=50 V/cm=5 000 V/m,φC=EdC=50 V/cm×(-4 cm)=-200 V,选项A错误,B正确;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 eV,选项C错误,D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E的区域内,由A、B、C、D、A′、B′、C′、D′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D两点间电势差UAD与A、A′两点间电势差UAA′相等
B.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C.带负电的粒子从A点沿路径A→D→D′移到D′点,电势能减少
D.同一带电粒子从A点移到C′点,沿对角线A→C′与沿A→B→B′→C′电场力做功相同
BD [由题图可知,面ABCD与A′B′C′D′为电场中的等势面,带正电粒子沿路径A→D→D′移到D′点,静电力做正功,带负电粒子沿路径A→D→D′移到D′点,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只要移动到同一等势面,做功就相同,故选项B、D正确。]
3.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为1×103 N/C,ab与电场方向平行且abcd为一矩形,ab=dc=4 cm,bc=ad=3 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电势差为4 000 V
B.ac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
C.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cda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为零
D.将q=-5×10-3 C的点电荷沿abc或adc从a移动到c,电场做功都是-0.25 J
C [Uab=E·ab=1×103×0.04 V=40 V,A错;Uac=Uab=40 V,B错;将电荷移动一周,电势差为零,电场力做功为零,故C对;Wac=qUac=(-5×10-3)×40 J=-0.2 J,D错。]
4.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三角形Oab所在平面与电场平行,c为Ob上的点,且Oc∶cb=2∶3。已知一点电荷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1;从O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2。则此点电荷从a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  )
A. B.
C. D.
C [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公式可知W1=qUOa=qφO-qφa,W2=qU Ob=qφO-qφb。根据匀强电场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可知UOc∶Ucb=2∶3,即∶=2∶3,解得φc=,则此点电荷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W=qUac=qφa-qφc=qφa-q=q=q=。
由上计算可知此点电荷从a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A、B、D错误,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5.(12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ab=5 cm,bc=12 cm,其中ab沿电场方向,bc和电场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q=4×10-8 C的正电荷从a移到b,静电力做功为W1=1.2×10-7 J,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2)电荷从b移到c,静电力做的功W2;
(3)a、c两点的电势差Uac。
[解析] (1)设a、b两点的间距为d,W1=qUab,E=,所以E== V/m=60 V/m。
(2)设b、c两点沿电场强度方向的距离为d1,Ubc=Ed1
d1=·cos 60°,W2=qUbc
由以上三式得:W2=qE··cos 60°=1.44×10-7 J。
(3)电荷从a移到c静电力做功为W=W1+W2=qUac
所以Uac== V=6.6 V。
[答案] (1)60 V/m (2)1.44×10-7 J (3)6.6 V
6.(14分)如图所示,一电场中的等势面是一簇互相平行的平面,间隔均为d,各等势面的电势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速度v0射入电场,且v0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若射入电场后,质点做直线运动,求:
(1)微粒带何种电荷?电荷量是多少?
(2)微粒在入射方向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解析] 要使微粒做直线运动,微粒所受合力与v0应在一条直线上,又电场力与等势面垂直,沿水平方向,因此需考虑微粒的重力作用。
(1)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高处指向电势低处,可得电场线方向水平向左,且E==。
为使合力与v0在一条直线上,微粒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微粒带正电,且mg=qE,则q==。
(2)带电微粒沿入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g。则微粒在入射方向的最大位移xmax===。
[答案] (1)正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