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43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部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43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部编版(2019)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6 15: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特利尔布吕肯巷
6
6
4号。1
8
1
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在这里诞生。
马克思在特里尔的故居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还不到两分钟……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两人合著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列宁)。
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
著名的悼词。
恩格斯










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
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稿
悼词
一、介绍死者的
逝世时间、
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
二、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
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
三、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颂扬
怀念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悼词的特点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感情基调
一般是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
表达方式
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
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
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
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
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
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悼词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的悼念
(1~2)
巨大的贡献
(3~7)
深远的影响
(8~9)
逝世情况(1)
巨大损失(2)
不可估量




情况
心情
对象
程度
两个“对于”
总纲:革命实践和科学理论贡献
逝世情况(1)
巨大损失(2)
带着崇高敬意
无比沉痛惋惜
也有某种安慰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的悼念
(1~2)
巨大的贡献
(3~7)
深远的影响
(8~9)
感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的悼念
(1~2)
巨大的贡献
(3~7)
深远的影响
(8~9)
创立第一国际
理论贡献
实践功绩
创办革命刊物








(6)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革命家
(7)
科学家(3~5)
马克思的科学观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沉痛的悼念
(1~2)
巨大的贡献
(3~7)
深远的影响
(8~9)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忌恨 诬蔑
驱逐




尊敬 爱戴
怀念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心脏停止跳动了)让他一
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病床)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逝世了)
“下午两点三刻”:①因为是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不能换成“心脏停止跳动”: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头脑。
“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破折号加强了这种悲痛感情的表现。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一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作用,第二个“对于”是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创建。
总纲
思考题:把“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效果怎么样?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
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殊运动规律
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
不仅如此
层进
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一个,
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层进
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
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因果
科学家
理论家
革命家
实践家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层进
2、逝世造成的损失
对象上
程度上: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不可估量 空白
科学家
理论家
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特殊运动规律
5、研究的领域很多,发现独到,不是浅尝辄止
革命家
实践家
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是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指导革命实践)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推翻
解放
革命业绩:宣传 组织
层进
(生前的巨大贡献)
总分(解说)
生前的巨大贡献
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巨大贡献
2、逝世造成的损失
(生前的巨大贡献)
科学家
理论家
3、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4、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运动规律
5、领域多,发现独到,不浅尝辄止
革命家
实践家
6、从事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
(从事理论研究的目的)
7、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真正使命
革命业绩
8、在当代的巨大影响
敌人:
战友:
忌恨 诬蔑
尊敬
爱戴
9、深切悼念马克思
(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未必有一个私敌
因果
(一)
(二)
(三)
这个人逝世


正因为这样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
贡献之巨大,无可企及
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作用而言
指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
第二个对于
第一个对于
总结文中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等有标志性的语句。
1.了解课文的结构和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2.学习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赏析演讲词的三个要点:
1、看场合——了解对象,产生共鸣;
一是创刊纪念会,氛围是融洽和谐的,心情轻松愉快;一是葬礼现场,气氛是庄严肃穆的,心情是沉痛哀伤的。
2、看目的——条理清晰,观点分明:
马克思致力于剖析社会矛盾,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恩格斯致力于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意和悼念之情。
3、看情感——发自肺腑,言为心声。
马克思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强调英国工人的革命积极性,创刊会是在伦敦举行的,与会的多是英国的精英;
恩格斯先从伟人逝世的时间地点谈起,这是参加葬礼的人都关心的事实,最后做出至高的评价,能够说出大家共同的心声。
写演讲词的注意事项:
1、要对听众做分析——什么人?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在什么背景下来听演讲?对你的观点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
2、要明确演讲的内容——主题要明确,材料要典型,见解要新颖独到,诗词格言等要喜闻乐见......
3、要讲究语言技巧——力求语言简洁通俗,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增强感染力,调动观众的情绪。
课上讨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使命担当,你如何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肩负的使命是什么?
1、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阐述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可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一看他们的求学生涯【都对哲学感兴趣,都反对封建专制;】
马克思先在波恩大学后转到柏林大学学法律,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年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恩格斯中学时代辍学经商,在柏林兵役期间旁听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著文揭露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841年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看他们的革命实践【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三看他们的伟大友谊【经济支柱,心灵港湾】......
四看他们的崇高理想【解放思想,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怎样肩负起时代使命的?
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各国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马克思积累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包括关于人的科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马克思著作之丰,表现他的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他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这座思想理论财富的宝库,令人肃然起敬,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
习主席对马克思的评价: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时对马克思作高度评价: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相关链接: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来,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从积贫积弱、几乎被“开除球籍”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100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2021-02-04人民日报
高翔)
为人民谋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百年来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诠释。
为民族谋复兴
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在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不断衰落。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会心甘情愿接受侵略者的摆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大国逐梦,需要登高望远、运筹全局。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
为世界谋大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追求。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传承着中华民族追求天下大同的优秀文化传统,肩负起为世界谋大同的神圣使命。
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评价作业》
2、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