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26 17: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学校
课题
古人计数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章节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
学时
1课时
年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能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3、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历程,初步培养数感。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解决此重难点时,借助幕布和拖动让学生把小棒和计数器巧妙地结合起来,也让学生学生的思维衔接了起来。
对数位的理解,解决此问题时,借助PPT动画和窗口播放器让学生经历数小棒、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准确的理解满十进一,体会数位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数的认识是随着数的不断扩充而逐渐加深的,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也反映了数的发展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的认识还停留在数的层面上,对于数的组成、数位的建立还没有形成,所以位置制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正确的数出11——20各数,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知识很简单,就是生活中的数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生口述)
学生口答
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从实际出发,通过读出11~20这些数,让学生感觉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
二、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
师:今天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在古时候难住了我们的祖先,看动画,看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播放《古人计数》动画片
学生口答
插入《古人计数》动画让学了解计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同时也吸引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羊的只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意识。
三、



究,




1、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
2、介绍计数器,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3、在计数器上拨数(11、15、16、19、20)
经历10个一就是1个十(捆小棒)
认识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拨数,把小棒、计数器、数字结合起来
体会满十进一,从19——20的过程。
1学生用小棒代替羊摆一摆,数一数
2认识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拨11、15、16、19、20
1用窗口播放器把放羊动画、捆小棒的过程再次呈现给学生。
2、用拖动和幕布让学生把小棒、计数器、数字巧妙地结合起来
3、用硬笔书写,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
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蹲下来,等一等”,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数器的方法,又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四、



习,




书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1、第2题。
用2个珠子在计数器上组数
1、书本第75页练一练的第1、第2题。
2、用2个珠子在计数器上组数(组成11、2、20)
学生板演、讲解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学生练习详情见后面学生课堂练习纸
教学反思表
学校
河南省鹤壁市鹿鸣小学
课名
《古人计数》
教师
赵素平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一年级
1.应用了新媒体和新技术(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平板电脑)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插入资源:插入与本节课紧密相关的《古人计数》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动画中感受《古人计数》丰富的文化底蕴。
屏幕录制器:很好的录制了重要的展示过程,使得课堂的精彩得以保存。
窗口播放器:播放屏幕录制器录好的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难点,使重要知识实现课堂再现,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爱学习。
拖动克隆:在讲授计数器时用拖动克隆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呈现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充满了趣味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乐学。
幕布:在讲授小棒和计数器结合时,在幕布的帮助下让课堂层次更清晰,学生接受知识更快,使得本节课的难点很容易突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硬笔:适时地批注就像是一支粉笔一样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让学生思维这颗“子弹”在课堂上飞得久一点。
2.在课堂中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突出事件(如教学重难点解决的突破、师生深层次教学互动,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教学组织创新等)及起止时间(如:5'20''-10'40'',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
1、4'29''——6'54''在此段时间应用了屏幕录制器和窗口播放器使得原本枯燥的用小棒计数,转换成了生动的动画让学生参与,又即时的播放,让学生再次经历用小棒计数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18'55''——34'19''在此时间段应用了幕布和拖动克隆以及拖动的功能,使得学生清晰有层次的把小棒、计数器和数字统一起来,使学生的认知从感知(直观的小棒)——模仿(计数器呈现)——抽象成符号(数字表示),使得本节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也让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
3、37'16''——41'56''此时间段应用了手写、拖动克隆的功能,克服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有限的困难,在临近下课借助书写,拖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即使在疲惫状态下依然可以认真、仔细、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手写功能改变了ppt中无法实现的功能,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
3.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课堂教学的改善,师生教与学的显著变化,应用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教学创新、资源应用创新、交互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1、窗口播放器
播放一些动画,让数学课的引入也能生动有趣,也能那么有吸引力,充满趣味性。
2、屏幕录制器功能
没用此功能不能把课堂的重点,精彩再次呈现给学生,播放可以实现再次强调,应用此功能之后让课堂的重难点突破真是锦上添花。
3、硬笔书写功能
ppt中没有此功能老师备课时工作量大,而且不可更改,有了此功能,就像老师的一支粉笔可以把课堂的无数“以为”展示和记录。
4、幕布
在幕布的帮助下使得教学层次更明显,同时也克服了电子白板没有动画播放的功能,也给学生了神秘感。
4.所用的媒体和技术的教学适用性暨有关功能等的改进建议或意见。
电子白板各功能整体上很好,只是认为能实现PPT的动画播放就更完美了
4、教学反思
《古人计数》这一课的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更加突出了小棒——计数器——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教学中,通过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想一想、读一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有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1、
力求简约,让学生轻松学习
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形象、生动的课件和视频,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地获取数学知识。
2、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能力,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摆珠子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对数位的初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3、
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到位,站在老师的角度对学生想当然。比如在用计数器拨11时,先让学生体会11的组成:1个十和1个一,然后再拨数。我想学生能理解11的组成,就能拨出11个这个数,但这时还是有相当的的孩子没有找准数位。
其次,急于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成。当认识11的组成时,有很多的孩子能说出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我就很满足面急着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其实,这时有一个小小的声音说,老师还可以反过来说:11是由1个一和1个十组成。这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细心的孩子呀,他的光芒却被我掩埋。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成。
课堂练习纸
(
3.
只用
2
个珠子在计数器上表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