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27 21: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学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壮族民间音乐。
2、???能主动参与听、唱、编、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唱变拍子歌曲。
教学难点:四三拍子与四二拍子的变拍子转换。
教学准备:《星光恰恰恰》、《溜冰圆舞曲》、《同坐小竹排》等歌曲的伴奏带,《同坐小竹排》、《赶吁归来啊哩哩》等歌曲的演唱带,歌纸。
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师生问好。
由问好导入节奏练习: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度过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首先和大家来玩个“问好”游戏。我来说“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回答“周老师,早上好。”,要求和我说的节奏一样。
①??????????3/4???????X??X??X???X??X??X?????X??X??X???X??X??X????
????????同

们,


好。


师,早

好。
②2/4???????X?????X???X??????X????
③3/4
2/4???X??X??X????X????X
2.???欣赏音乐,辨析节奏并律动。
谈话导入按节奏律动: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唱唱跳跳,现在老师来教大家几个动作,看看你们谁学得快,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它。
①??????????欣赏《星光恰恰恰》,根据音乐节奏,引导学生律动。
X???????X???????X???????X??
拍掌
拍左前臂????拍掌???拍右前臂
②??????????欣赏《溜冰圆舞曲》,根据音乐节奏,引导学生律动。
X??????X??????X????????X??????X??????X
拍掌???拍左前臂??拍左大臂?????拍掌??拍右前臂??拍右大臂
3.???运用节奏,听歌曲,律动。
提问导入听歌曲律动:用刚才学的动作为下面这首曲打拍子,大家是想先听音乐看示范呢,还是先看听音乐自己拍一拍?
?
二、学唱副歌
1.???聆听副歌部分。
谈话导入:做了这么多练习,同学们一定累了吧,让我们闭上眼睛休息休息。当我们的眼睛闭起来的时候呀,耳朵就会变得特别灵敏。
①??????????初听,回答问题“你们听,远处传来什么声音?”
②??????????复听,回答问题“歌声是从远到近还是从近到远?”
③??????????再次聆听,回答问题“这歌声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唱副歌部分。
①????????学习用动听的歌声“嗨喽?哩喽?嗨喽?哩喽??噻—
噻—???”表达快乐的心情。
②????????引导学生注意最后2小节的拍子数和强弱变化。
3.???反复练习,体验“对歌”。
①????????展开歌纸上的插图部分,谈话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原来是壮族小朋友来邀请我们去做客呀。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刚才就是用歌声来欢迎我们的,来,我们也用唱歌来回答他们吧!”
②????????介绍对歌。“这种你一句我一句的唱歌方式叫‘对歌’。壮族小朋友可喜欢这种唱法啦!来,让我们也试试。”
?
三、欣赏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
设置问题:“去壮族做客呀要坐上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交通工具吗?”
2.???简介“竹排”。
3.???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变换拍子。坐在竹排上是什么感觉呀?跟着音乐表现一下。
4.???听教师范唱,熟悉歌词。“划竹排的时候看到什么景色?(生答)噢,看到了——(师范唱)”
5.???划竹排游戏。选出模仿划竹排最像的同学当“船长”,跟着音乐出发到壮乡。
四、学唱歌曲
1.谈话激趣、揭题:终于到了壮族小朋友的家乡了,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总要带点什么回去吧!挖竹笋?砍竹子?噢,就学学他们好听的歌曲《同坐小竹排》吧!
2.出示曲谱,分辨三、二拍子。
3.用心“唱一唱”,感受下壮族美丽的山水和热情好客的性格。
4.用鼻子“唱一唱”,“唱”出情绪。
5.分组轻声对唱。
6.用刚才学过的动作为歌曲打着拍子唱一唱,突出强弱规律。
7.和老师“对歌”。
8.分组“赛歌”。“壮族小朋友不但喜欢对歌,他们还喜欢另一种唱歌方式,那就是赛歌。赛歌可不是声音响的一方就算赢噢,他们比的可是歌声的动听呢!”
①预赛——赛整齐
②复赛——赛声音的强弱变化是否恰当
③决赛——赛声音的整齐、强弱变化和是否唱出感情
?
五、再次感受壮族音乐
1.欣赏《赶吁归来啊哩哩》。“呀,我们的比赛太精彩了,瞧,壮族的歌唱家也来为我们助威啦!”“歌曲表达了壮族人们怎样的感情?”
2.歌表演。“壮族的山美,水美,歌更美。让我们借花献佛,把新学的歌曲献给热情的壮族小朋友们吧!
?
六、小结
今天我们游览了壮族的风景,欣赏了壮族的歌曲。如果你喜欢壮族,请记住壮族的小竹排并把壮族的民歌带回家吧!
《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设计是以游壮乡为主线而展开的一系列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的节奏、旋律,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情感共鸣中愉悦地学习知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首先,我同学生做问好游戏,从节奏入手,运用轻快、活泼的律动替代传统的师生问好,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拍一拍、动一动,目的是突破节奏难点,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其次,在学唱副歌部分,以“对歌”为线,换着方式让学生练习歌曲,让学生不断熟悉歌曲旋律,在无意的注意中形成有意的记忆,为歌曲的学唱做好铺垫。在学唱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教学,使人文更好地服务于音乐。
接着,通过“划竹排”游戏让学生来表演歌曲,选出表演好的学生,让全班跟着学一学,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学生再次演唱的时候就显得活灵活现了。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喜欢展示自己,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只是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他们创造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最后,进行歌曲教学。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经十分熟悉,各个难点部分已经攻克,学唱起来十分轻松。再运用“对歌”巩固歌曲的演唱,在“赛歌”过程中完成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紧接着通过歌唱家来助威、献歌等方式拉进学生与歌曲所表达的意境的距离,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这节课感受最深的是:学生上课积极性调动的问题。在一堂课中如何让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来参与音乐活动呢?
首先,要有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安静进教室坐好后,教师应该和学生笑眯眯地交流,不要一走进教室,就切入正题,使学生带着一种担忧的、疑惑的心情跟老师来上课。
其次,老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
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教态是上课的一个亮点。教师用贴近学生、亲切的语言上课,使整个语言效果清晰准确,生动形象。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师要调节语言的速度、音调、节奏、音量,再加上老师的演唱、演奏技巧,也同样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再次,是音乐课中要多听少说多做。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环环相扣,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对学生都有一个活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每一次聆听都要给学生提一些要求,让学生有事可做,在听中解决歌曲的问题。
最后,便是音乐课堂情境的创设。
在低段的教学中,情境设计到位,能为教学达成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如能用一个情境来贯穿教学始终,利用自己创设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对活动的参与性便会非常高,整堂课的气氛也随之很活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