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
亮
的
染
纸》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教材中既有民间扎染的过程图、作品图,也有染纸的过程图和作品图。这些素材意在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材料——宣纸,通过基本的染色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染纸与扎染相比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一些,而且染纸呈现出的奇妙效果,对于学生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激发对民间扎染的热爱,养成善于思考,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都是很好的载体。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扎染工艺,学会简单折的方法,尝试用浸色、点染的方法制作与扎染效果相似的染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欣赏民间扎染作品,探究选择合适的纸进行染纸练习,学习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以浸染、点染等技法进行染纸作业,感受奇妙的染纸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民间染色艺术,激发对民间染色工艺的喜爱之情,培养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染纸的多种折法、染法,及创意折法、染法感受奇妙的染纸效果。
教学难点:染制过程中浸染面积、水分的控制、染料的浓度、色彩的搭配和留白的处理。
二、说教法、学法:
怎样教好这些内容呢?我认为可采用教师“启发引导”的教法与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实践?创意”的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一个“导”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这些方法如何具体实施、运用,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叙述说明。
三、说过程
激趣导入
认识扎染
首先出示儿歌:
白色布
线儿扎
美丽的颜色染满它,
不用涂
不用画
奇妙的花纹出来啦!
请同学们猜一猜儿歌中说的是什么?通过猜迷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出民间扎染艺术,同时出示用扎染工艺制作的实物,如:服装、桌布等,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各类扎染用品的回忆。随后,相继向学生介绍:2003年巍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使学生了解巍山扎染的悠久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在开课之初就体验到民间染色艺术的魅力,激发对家乡染色工艺的喜爱之情。
接着,借助教材中的儿歌:“染色工艺真奇妙,纸染仿制很相似,宣纸折叠方法多,浸染图形对称美。”
向学生介绍:染纸的效果与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扎染相类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幅漂亮的染纸。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2、引导讨论
探究新知
(1)观察实验,体验美术材料的性能。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开展常见纸张的吸水性实验,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几种纸张的名称、质地及吸水性,加深对宣纸的认识。
突出重点
掌握技能
学习、掌握多种折法、染法,及创意折法、染法感受奇妙的染纸效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对比染纸作品。接着,小组观察讨论“染纸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讨论交流发现不同的折纸方法可以产生不同图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概括并演示基本的折纸、染色方法,随后,学生尝试制作一幅染纸作业。
这样的设计,主要想让学生在探究的情景中进行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发现”,教师的“启发?引导?演示”快速集中地传达各种操作经验和制作技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性,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益。也使本课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突破难点
深化重点
上一个环节学生尝试制作了一幅染纸作业,本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交流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浸染面积、水分的控制、染料的浓度、色彩的搭配和留白的处理等。有了第一次的亲身体验和尝试,学生们收获了许多经验,在对这些经验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达到资源共享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第二次练习时要鼓励学生带着前一次实践和交流的收获,运用不同的折纸方法进行染色,大胆尝试并创意染色方法,比如接色法、接水法等。这样的设计采用分步分层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练习,从简入繁,帮助学生掌握染色技法。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好许多。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使本课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3、成果展示
交流拓展
通过让学生欣赏中世纪的教堂彩色玻璃,给学生创设一个美妙的想象空间。想象一下,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会产生怎样的效果?随后请学生把作品整齐的贴在教室的玻璃窗上,让教室变成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同学们高兴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等活动让学生相互介绍作品的构思、创作方法。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对角折、对边折,产生的左右、上下的对称美,体会宣纸渗化的肌理美,感受色彩的融合与变化。
在此安排展示与评价的环节主要是对学生作品的一种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设这样一个绚丽多彩、具有想象的空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乐在其中,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感受并创造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民间染色工艺的喜爱之情。
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一下,这些美丽的作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在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之后,激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尝试制作,可以把染纸作品变成新作品,如将其剪成窗花或制作成装饰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染纸作品的装饰性,并学会利用染纸作品来美化生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