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 二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用 0.5 毫米黑色钢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卷上的规定位置。
第I卷 选择题(共 4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题,每题3分,共计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推动血缘政治走向地缘政治 B.分封制为西周灭殷商奠定了基础
C.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D.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
3.1994年,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和孔林"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阅读"曲阜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上图反映了"三孔"的历史变迁 B."三孔"的史料类型为实物史料
C.关系图可用于研究儒家文化发展 D.图中曲阜古城的面积在逐渐扩大
4.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材料中反映的制度
A.以才华能力为选官标准 B.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C.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5.清人秦荣先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
A.可用于鼓风治铁 B.利用人力提高了农田抗旱能力
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表明灌溉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
6.南怀瑾先生是一位佛学家,他曾写诗∶此生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擅长多种书法。"下笔时笔锋要从相反方向逆锋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使笔毫平铺而出,空势收锋"。下列书法作品中,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7.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他们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地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C.惊醒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D.未能对清政府造成实质性震动
8.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
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B.根本否定儒家思想
C.主张推翻君主专制D.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9.有一种经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发展壮大,既孕育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也推动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经济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实业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0."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普罗塔戈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
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在哲学倾向上与普罗塔戈拉观点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A.老子主张"道法自然"B.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
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D.王夫之主张"气者理之依也"
11.《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
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资产阶级也愈是发展。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这段论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
A.阶级关系的变化 B.生产力的发展C. 世界市场的形成D.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12.18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这里的"怪物"是指
A.邦联制国家 B.联邦制国家C.君主立宪制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13.1889 年,法国圣雷米·梵高接受精神病治疗,住院期间,他创作了油画《星月夜》。梵高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这是一个奇妙的幻觉世界∶ 金黄的满月星辰,即将被蓝绿色的激流漩涡所吞噬;棕绿色的柏树,不屈地向天空伸展着枝叶。既传递着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该画作所属的流派
A.运用丰富想象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B. 表明西方精神危机促进艺术创作
C.旨在客观真实地再现灿烂的星空 D.反映了科技发展影响着艺术发展
14.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彼得格勒卫
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 万到3 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 6人,伤 50 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彼得格勒在十月革命中是和平解放的
B.十月革命将《四月提纲》的理想都变成了现实
C.布尔什维克党对十月革命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与准备
D.十月革命只有工人参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15.2021年,美国对世界主要大国和地区的实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情况如下表∶
这表明
A.美国较为关注对其霸权存在潜在威胁的国家和地区
B.一超多强的形势表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D.美国重启冷战思维特别关注并遏制中国的大国崛起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题,第 16 题 15 分,第17 题 16 分,第 18A 题 12 分,
第18B题12分,共 55分。
16.(15 分)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在图中①之前位置,补充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请在后面文章中明确),然后结合材料及你补充的信息,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线索,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80 以内。)
17.(16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
(1)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图1-6 归入三类主题,简要说明理由。(12 分)
(2)上述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指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 (4 分)
18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
——(北魏)魏收《魏书》
材料二
从经济上讲,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看中了洛阳可以通漕运……洛阳能通四方之运,迁都洛阳是关系到军国大计的问题。
——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材料三
冯氏害死孝文帝生父献文帝且孝文帝自幼受制于冯氏,这使他的内心极为痛苦,并在情感上有曲折、隐晦的表现……因此,对于孝文帝来说,无论是他企图建功立业,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他都必须离开平城。
—王永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个人因素》
材料四
注∶ 上图为出土于洛阳北魏冯熙、冯诞父子墓志(冯熙∶ 北魏冯太后兄长)。据墓志记载,冯熙死后,孝文帝为其举办了两场极为隆重的葬礼,表达了孝文帝对冯氏家族,特别是其祖母冯太后的哀思之情。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指出两则材料分析问题的不同视角。(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四对研究孝文帝改革的史料价值。(6分)
18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甘地是"亚洲觉醒"时期,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领袖,
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9 年,甘地出版《印度自治》,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一系列控诉,而认为印度的自治应该是印度文化的胜利,也就是说,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甘地的这些社会理想的背景亦即对立面,乃是现代性的无限制发展。他的社会理想也不全是独创的。在伦敦,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
朱生坚《另一个甘地》
材料二
暴力与非暴力的竞争,不仅是一种道义的竞争,而且是两种不同性质力量之间的争夺∶精神力量对物质力量。暴力试图激发的是人的善性和野蛮性。非暴力是要通过己方的一系列道德行为来改变环境,激发对方的道德能力和良知,感化对手,促使其改变态度,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黄迎虹《"精神的力量"∶论甘地非暴力反抗运动的理论基础》
材料三
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甘地社会理想形成的原因,指出"暴力与非暴力的竞争"的实质,甘地选择非暴力抗争的目的是什么?(6 分)
(2)据材料三,指出甘地所建议的社会政治变革方式。谈谈"精神运动取代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6 分)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0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题,每题3分,共计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 16题 15分,第17题 16 分,第18A题12分,第 18B题12分,共计 55 分。
16.【答案】
论点∶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背景)和发明成果(发展)(2 分)
补充∶①之前增加"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2 分)
论证;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英国/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思想条件;(2 分)光荣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专政的政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政治/政权条件;(2 分)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法律/制度条件。(2分)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它带动了一系列发明创造,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2 分)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分)
总结∶综上所述,英国较为有利的思想和政治条件,推动着工业革命由棉纺织业发展到交通运输业。(1分)
补充的材料还可以是宗教改革,或者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等,当然文章对应内容要进行相应调整。
宗教改革后,清教徒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清教徒运动),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思想条件。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最终产生/推动了启蒙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17.【答案】
(1)第一类,图2和图5。图2 社区治理反映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图5标语反映的是一国两制。属于制度创新/政治类成就。(4 分)
第二类,图 1和图 4。图1 小岗村大包干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制;图 4深圳特区经济赶超香港,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经济特区。属于改革开放/经济类成就。(4 分)
第三类,图3和图6。图3 载人航天首飞成功反映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载人航天战略的成功;图 6 邓小平题词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属于科技教育/文化类成就。(4分)
(2)(4分)
18A.【答案】
(1)原因∶北方统一,但文明隔阂大/民族矛盾尖锐;平城不便于进行移风易俗/汉化改革;洛阳便于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洛阳可通漕运/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好。(4 分)
视角∶材料一∶政治; 材料二∶ 经济。(2分)
(2)说明∶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个人因素/既为了建功立业,又为了情感抒发;属于文献史料/二手史料;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对研究迁都洛阳的原因/孝文帝对冯太后的态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分)
材料四反映了孝文帝对冯氏家族,尤其是冯太后的尊重/哀思; 属于实物史料 / 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可直接反映孝文帝对冯太后的态度。(3分)
18B.【答案】
(1)原因∶认识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端;印度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2分,任答2点得2分)
实质∶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之同的争夺。(2 分)
目的∶提升已方的道徳行为/品质;激发对方道德能力/良知;重建良善的社会秩序。(2 分,任答2点得2分)
(2)方式∶非暴力主义。(2分)
影响;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