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四
一
一
1
古诗词三首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插图
结合注释
联系上下文
第一课时
诗题的意思:(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杂兴(xìng)
随兴而写的诗
作者按照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来写,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诗人,今苏州市人。年轻时在朝中做官,晚年退居石湖,写了大量的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请同学们大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第一课时
篱
落
麦
花(荞麦花)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第一课时
梅子
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有花有果
有形有色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金黄
第一课时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静景
动景
侧面写出了农民的忙碌。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有形有色
有动有静
宁静美好
第一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一课时
宿:投宿,住宿。
诗题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投宿。
宿(sù)新市徐公店
新市:地名。
第一课时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著有《诚斋集》。
第一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一课时
伸向远方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篱笆旁还有几棵树,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奔跑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一课时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找不到蝴蝶,会是什么样子呢?
想象儿童的动作和神态,写一写。
第一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一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昼(zhòu):白天。
耘田:除掉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昼(zhòu):白天。
耘田:除掉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共18张PPT)
四
一
二
1
古诗词三首
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清平乐·村居
第二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
题目
yuè
读时要注意中间的停顿。
第二课时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词作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大声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bō
第二课时
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有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
第二课时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翁媪:指老翁和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亡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二课时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一所茅屋又低又小,茅屋旁一条清清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
第二课时
满头白发的老翁和老妇,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想象:老两口喝着小酒在聊着什么呢?
第二课时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透过这几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第二课时
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把小儿卧剥莲蓬的样子写一写。
第二课时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二课时
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反复读一读,相信你能很快把这首词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1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