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训练5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二)
(A组)
1.(2011嘉兴)嘉兴素有“浙北粮仓”的美誉,水稻是我们嘉兴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如图所示为一水稻植株,下列对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茎能不断加粗
B.根为直根系
C.能开花结果
D.种子中有两片子叶
解析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子叶一片,茎中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根为须根系,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
答案 C
2.(2011威海)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包括:降低叶片的温度;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无机盐的运输;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答案 D
3.(2011烟台)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解析 气泡是通过气孔逸出的,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答案 D
4.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植物的茎中存在形成层,所以任何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加粗
解析 草本植物的茎中不存在形成层,所以它的茎不可以不断加粗。
答案 D
5.(2009泉港)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气孔、根毛 B.根毛、导管
C.根毛、气孔 D.生长点、叶肉
答案 C
6.小明在自己家里种了一盆菊花,为了使菊花长得健壮一点,他向花盆中加了很多的肥料,但不久他发现菊花却枯萎了。菊花枯萎的原因可能是( )
A.小明加的肥料不够多
B.菊花是不需要肥料的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菊花细胞液浓度
D.土壤溶液浓度大于菊花细胞液浓度
解析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菊花细胞液浓度时,植物根部细胞会失水而死亡。
答案 D
7.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可能缺乏的元素是( )
A.铁 B.磷
C.钾 D.氮
答案 D
8.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解析 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是从下向上运输的。
答案 D
9.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小的液滴,如图所示。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氧气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答案 D
10.(2009泉港)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
C.维生素 D.适宜的温度
解析 肥——肥料,主要指含N、P、K等的无机盐。
答案 A
11.下列哪种物质不通过气孔进出?(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水
解析 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得到的。
答案 C
12.(2009苏州)植物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不包括( )
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
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答案 A
(B组)
13.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解析 树皮中含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答案 C
14.(2008义乌)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当一株植物缺钾时,它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生长矮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答案 A
15.植物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下列各项中与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无关的是( )
A.根尖的根毛区 B.根、茎、叶内的导管
C.根、茎、叶内的筛管 D.叶片表皮的气孔
解析 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答案 C
16.(2011威海)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的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具有 的功能,完成这一功能的场所是细胞里的 。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 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 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自 而 的。
答案 (1)制造有机物(或光合作用) 叶绿体 (2)吸收水分 成熟区(或根毛) (3)水分 下 上
17.(2011杭州)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太阳光的辐射,所以树荫下的气温降低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认为造成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棵树,分别编号为A、B。
②在B树全部树叶的正反两面喷上一层极薄无色无害不溶于水的透明膜,阻止树叶水分蒸发。(透明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分解)
③在无风晴天的中午实验地点进行测量,同时测定离地1.5米高处的三个点的气温。
这三个点的气温分别是: 下的气温(T1)、 下的气温(T2)、 下的气温(T3)。
测温时,其中两支温度计放置地点除离地高度相同外,还应离 的距离相同。
④若不考虑小方说的造成树荫下气温低的原因,要证明小李的猜想是正确的,测量得到的数据(T1、T2、T3)之间的温差关系式应是 。
答案 (1)液态水蒸发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 (2)部分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3)③A树 B树 阳光直晒 树干 ④T3-T2>T2-T1
18.(2011衢州)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字号)。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
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 作用。
答案 (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3)乙 蒸腾
19(2011义乌)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实验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
【分析应用】(1)导管 (2)蒸腾(作用) (3)剪去部分枝叶(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