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教案 晋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教案 晋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3-04 20: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
  【目标】
1、 学习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
2、 掌握有关地球的几个数据
3、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预习课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有关地球的几个数据。
  2.教学器材:地球卫星照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长的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小结】:所以我们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作业】:P3《积极参与》1、2
【课后作业】:练习册、填充图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
1、 1 认识地球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最长的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