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目标
1、例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加法包括不进位、一次进位、连续进位;减法包括不退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中间有0、减法的验
算。
在编排上结合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学本单元的内容。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探索完成计算任务。对计算不作过高要求。
2、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和表达算法。
3、重视错题,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六、课时安排:
5课时
机动4课时
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几百几十的加法竖式计算,懂得在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学习这一知识点,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来掌握应该没有问题。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
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
1
2
2
(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
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
1
3
1
(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
7
1
+
9
0
3
(
)7
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第23页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122
271+31
271+903
2
7
1
2
7
1
2
7
1
+
1
2
2
+
1
3
1
+
9
0
3
(
)
(
)7
4
(
)7
4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虽然好像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可是在计算时却常常出错,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一个“细”,在板演例题时注重细节的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
教学中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先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例题,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之后,我设计了练习题,如:竖式计算、典型的判断错题、等等的练习,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练习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估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当有比较高的地位,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对计算的结果有一个估算,确定得数大概在几百几十左右,防止出现相当大的误差,比如两位数加三位数时,如果出现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误差就会很大,有了计算前的估算,当出现大误差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可能错了,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找到错误原因。学生往往会因为嫌麻烦而跨过去,不进行估算,直接进行计算,这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与练习中不断地强调,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课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延续,在计算方法上是相同的。这个内容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学习笔算的一个难点,是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一个小结点。在教材的安排中还重视了估算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加法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的减法作好铺垫。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我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直观形象性,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而且学生之前已学过加法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在数学课堂上,孩子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些情况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难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是怎样?(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
2
9
8
(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
4
5
+
21
91
8
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
41
41
5
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第25页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445+298=743
4
4
5
+
21
91
8
7
4
3
教学反思
?????
在学生用竖式计算445+298=743后,提出:“怎样才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孩子在思维斗争后强调指出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来进行加法验算。在验算之后,选择“两个结果不一样的典型题”
引导学生反思。孩子说:“可能原来算错了,也可能验算错了,还可能两个都算错了。”这时,有同学问:“如果两次都算错了,而且错的一样,我怎么知道它错了呢?”还学生说:“那就再算一下啊。”我问:“你们平时会这么做吗?”学生都老实的摇摇头。我说:“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送你们两个字‘细心’”学生会心的点点头。
还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前的估算来检验自己的计算与验算。把445估作450,298估作300,估得的结果是750,用的是估大的方法,445估大了5,298估大了2,一共估大了7,从750里面减去7,得到743。就可以知道哪个计算是正确的,从而让学生知道估算的好处,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验算几乎人人都会,但是却不是人人都会去做,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验算的重要性,其实上这节课时我也没有达到这一层面,只是让学生验算,没有让他们自己自觉地去要求验算。应该设计一些验算错误地题目,让学生体会验算的重要性。
课题
三位数减三位数
课时
第3课时
备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与几百几十的加法竖式计算,懂得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学习这一知识点,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来掌握应该没有问题。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
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
理解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与老师一起解决?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到2011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
师:获得这多么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
师:你上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样:
4
3
5
-3
2
2
1
1
3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
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的情况,重点引导理解十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竖式如下:
.
.
4
3
5
-
8
6
3
4
9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3、教学例3。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学生弄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就是计算403比158多多少,用减法计算403-158=245(部)
师:计算的时候,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生: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即:
.
.
4
0
3
-1
5
8
2
4
5
师:如果我们想验算一下,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
预设:
(1)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
.
4
0
3
-2
4
5
1
5
8
(2)可以用加法验算,让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1
5
8
+21
41
5
4
0
3
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三、课堂练习。
1、书本第41页的做一做。
2、书本第42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作业本第26页
板书设计
三位数减三位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
3
5
-3
2
2
1
1
3
课题
解决问题与估算
课时
第4课时
备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体会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从不同人物角色的需要出发引出相关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时,充分展开讨论,体会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能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商场逛一逛,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谁掌握得最好,能灵活运用。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瞧,我们遇见朋友了,小红的爸爸、妈妈在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例4销售清单)
生:他们买了空调扇、学习机和护眼灯。
师:人这张单子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了这三种商品的单价,空调扇的价格是558元;学习机是价格是225元;护眼灯的价格是166元。
师:你能帮收银员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预设(一):可以先把空调扇和学习机的价格相加558+225=783(元),然后再加护眼灯的价格783+166=949(元),竖式是:
5
5
8
7
8
3
+2
21
5
+11
6
6
7
8
3
9
4
9
预设(二):我们也可以直接把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加在一起558+225+166=949(元),列竖式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三个加数摞在一起相加即可:
5
5
8
2
2
5
+
11
61
6
9
4
9
…………
只要算法合理就要给予肯定,不强求一致。
师:那么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生:要准备多少钱,不需要像收银员那样精确的计算,估一估就可以了。
师:那要怎样估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可以把558元看作560元;把225元看作230元;把166元看作170元,这样一共需要准备:560+230+170=960(元)。也就是说小红的爸爸准备960元够用了。算式是: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师:好好想一想,同样是买东西需要的钱数,为什么选择的方法不一样呢?跟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课堂练习
1、用竖式计算。
162+234+123
718+120+89
456+307+247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9题。
四、总结
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请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它们。
五、作业
作业本第28页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与估算
5
5
8
7
8
3
+2
21
5
+11
6
6
7
8
3
9
4
9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时
第5课时
备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目标
1、通过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加强估算意识。
2、在整理和复习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计算认真和仔细检查、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些时候要精准计算,有些时候用估算就可以。
生2:我发现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一致的。
生3:我知道了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验算,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计算的准确性。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究竟掌握得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接受今天的考验吧!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完成P47“整理和复习”第1题。
413+587
229+85
671+322
160+594
讨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完成P47“整理和复习”第2题。
862-715
739-58
310-224
400-319
讨论:
(1)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P47“整理和复习”第3题的第(3)小题。
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自己思考并解答。
学生读题思考并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生1:要知道准备600张快递单够不够,不需要精确的计算,估算就可以的。我们把279看作280,把395看作400,这样需要的快递单接近280+400=680(张),显然准备600张快递单是不够的。而计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就需要精确的计算了,需要先算出这一天需要多少张快递单,然后才能算出差多少,算式是279+395-600=74(张)。
生2:我们可以直接先算出这一天需要多少张快递单,279+395=674(张),这样与准备好的600张作比较,发现根本就不够。然后再计算还差多少张,算式是674-600=74(张)。
…………
不必强求算法的统一,学生能讲清道理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感觉自己有哪些进步?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进步。
四、作业本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