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C
B
C
C
D
B
C
A
D
D
C
所有选择题分值均为3分
1.
答案:C
解析
C项强加因果;叶嘉莹不完全认同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原因是王国维运用西方理论解读《红楼梦》时,有生搬硬套之嫌。A、B、D三项无误;A项,由材料一“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慄,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可知,B项,由材料一“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蒙其酷”可知,D项,由材料三开头与结尾部分可知。
2.
答案:B
解析
B项以偏概全,根据文意,应是“中国大多数文学作品”。A、C、D项无误;A项由材料一“非是而欲满足阅者之心难矣”(原文为“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选入试题有改动)可知,C项由材料二“可是我们所要针对的是这一个作品的本身,而不是把一个现成的理论,套在它的上面”可知,D项由材料三“破惑此前红学研究的误区,开辟《红楼梦》研究的新视角”“王国维突破传统研究角度和框架,以西方美学视角阐发《红楼梦》内部悲剧价值”可知。
3.
答案:C
解析
C项宋江等接受招安是农民起义局限性的表现,也是农民起义悲剧性之所在,与材料“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顿者终于顺利(原文为“始于困者终于亨”,选入试题有改动)”的国人喜欢的圆满结局无关。
4.(4分)
解析
注意审清题干,关键词“如何论证”所涉较广(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做题时应抓住题干第一句“从论证方法角度看”。
答案:
1)对比论证,作者拿代表国人乐天精神的传统戏剧《长生殿》《牡丹亭》圆满结局与《红楼梦》悲剧精神做对比,突出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与意义。
2)引用论证,引述叔本华悲剧理论,指出第三类悲剧在社会人生中的普遍性,论证《红楼梦》悲剧的“彻头彻尾”就在于这类悲剧的普遍性。
3)举例论证,以分析“宝黛爱情”悲剧原因为例,论证了《红楼梦》“彻头彻尾”悲剧的内涵。
评分标准:一点一分,三点满分。
5.(6分)
解析
审清题干,“结合材料”意味着考生要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探究启示,这启示主要分布在材料二、三.有成功与不足两方面的启示;同时,答题须紧扣给后世文学评论创作者的启示组织答案。
答案:
1)王国维突破传统研究角度和框架,以西方美学视角透视《红楼梦》,建构了系统的悲剧理论体系。启示后世文学评论创作者,文学评论的创新需要新视角,而新视角常常需要系统的哲学、美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来支撑。
2)文学评论针对的是作品本身,不能生搬硬套哲学、美学理论;王国维完全套用叔本华唯意志哲学来阐述《红楼梦》内涵,导致思想倾向极其消极。
3)文学评论需要从作品内部来解读作品,也要从作品创作与反映的时代社会背景、客观社会矛盾的角度来解读作品。
4)文学评论要充分辨析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前人各类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评论推进到更高层次。
评分标准:一点两分,3点即可得全分,其他结合了材料且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6.
答案:C
解析
C项有误,结合前文情节,王志强由无意到有意地让空姐误认汪晓东为金卡用户,并静观情况变化,表现的是身为警察的王志强内心的善意与苦心;而这里的一脚,是王志强出自善意的对汪晓东文明意识觉醒的褒扬与提醒的一脚,也是王志强平易一面的反映。
7.
答案:D
解析
D项有误,该细节不曾设置悬念,也与下文“座位”情节无关,读者于此,也没有什么阅读期待。
8.(4分)
答案:
王志强是一个公务繁忙,经验丰富的警察;(他“长期在外奔波”“坐飞机执行公务”成了航空公司金卡会员;他能一眼辨析机场穿制服的人的行为目的,能因换座位导致的误会而发现教育罪犯的机会,工作经验足见丰富)
王志强是一个心存善意,懂得尊重的警察。(罪犯汪晓东因换座缘故,被误认为金卡用户而受到额外礼遇,王志强没有向空姐说明,且把这当成了一次感化罪犯,唤醒罪犯内心美好人性的机会,这其中有对罪犯的善意尊重与身为警察的苦心)
评分标准:每点两分,只要有形象特征的概括。
解析
鉴赏人物形象,需要抓住作品对人物的描写,与作品中情节发展中人物的选择来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9.(6分)
答案:小说以王志强带有戏谑与善意的一踢与汪晓东郑重地对王志强说:“谢谢!”为结尾,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小说艺术。(概括内容)
1)小说以此为结尾,与文题“谢谢”及文中汪晓东在飞机上因空姐特别的礼遇而形象全改构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浑然一体;(结构作用)
2)小说结尾王志强带着戏谑的一踢的背后是警察的善意与苦心,汪晓东郑重的谢谢背后是被尊重后美好人性的回归。(形象作用)
3)结尾至此戛然而止,不拖泥带水,巧妙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共有的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尊重与被尊重,对任何一个人都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警察的善意与苦心,弘扬了社会主旋律与正能量。(技巧、主旨作用)
评分标准:每点两分,三点得全分。
解析
审读题干,“深蕴匠心”告诉考生要揣摩作者的用意,而这用意需要先弄清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揣摩,一般涉及写作技巧处理、作品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主旨表现等方面。
10.答案:B
解析
解答此题须先疏通句意,在此基础上,利用语法分析与对偶修辞破解难点。
11.
答案:C
解析
C项有误,从文中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可知“谤木”上所书为进谏之言,而不是“发泄情绪”之用。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木”;因此,“谤木”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今演变成华表。
12.
答案:A
解析
A项中“精通律法”与原文“征不素习法”不符。
13.
答案:
(1)(魏征)冒犯君王威严直谏时,即使遭遇皇帝震怒的时候,(魏征)还是神色不变,而皇帝也能慢慢平息(或者收敛)怒火。
评分标准:犯颜1分;徙,迁徙,引申为改变,1分;霁,1分,全句句意1分。
(2)魏征履行仁义,来辅佐本人,想使本人达到尧、舜的地步,即使是诸葛亮也比不过他。
评分标准:蹈履,实践、履行,1分;弼,辅佐,1分;抗,抗衡,对等,1分;全句句意1分。
14.答案:
(1)皇帝通过比喻(论证)的方式,将自身比喻成“金”,将魏征比喻做“匠”“金”因“匠”的砥砺冶锻而成为人人宝之的“器”,来强调对魏征的器重;(2分)
(2)多次坚决的挽留并重用之。(1分)
15.
答案:D
解析
D项,由注释及上阕可知,作者身在成都,并非抗金前线。
全诗大意
暮春时节,在宣华苑的摩诃池畔,游人如织,到处是一派绿围红绕的融融春意。春光是那样妍丽明媚,海棠开得正盛,那鲜艳的花朵活像美人微醉泛红的脸蛋儿,而盛开的桃花则以其浓烈的芬芳欲将暖风醺醉。挑菜节刚刚过去不久,才清闲了一阵,寒食节又要到了,满城的丝竹管弦乐声已经拉开了寒食春游的序幕。只见路上宝马争道,装饰着华丽车盖的香车扬起点点轻尘,人们都争着预订下新亭馆,以备春游时歇宿。
不知不觉中,韶华巳渐渐流逝,使我惆怅不已。雨收云散中,又一个春天即将逝去,我只有黯然销魂。梳妆匣内如满月一般的宝镜被合了起来;钗头凤被拆成了两股,遗弃一旁;那弦柱排列如雁阵的小秦筝再也无心弹起。而今我身在远离故乡和朝廷的边远之地,每日只能面对着迷乱的群山、废弃的营垒,或高楼飞观,独自傍徨。仿佛只有暮春里乘东风漫天飞舞的杨花才理解我的痛苦,一副凝愁含恨的样子。
16.(6分)
答案
1)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或情境交融)。诗人下阕自叹年华已晚,流落天涯,愁绪满怀;诗歌结尾,诗人把这一腔愁绪完全融入到
“杨花”随春风漫天飞舞的画面中,情境交融。(3分)
2)比喻、化虚为实、想象。作者以漫天飞舞的杨花比喻愁苦,化抽象为具象,杨花飘零,与作者“身在天涯”相近;在作者想象中,飞舞的杨花混合着作者内心愁怨充塞整个天地。(3分)
3)用词准确传情(炼字)。“只有”二字写出作者因胸中别有怀抱的缘故而无意于上阕所写热闹春景;“满”字,写杨花漫天乱舞的景象,也写出了作者内心愁绪之多之乱之重。(如考生答案前两点答得不全或分析不充分而不能得全分时,如有答到该点答案,可酌情在已有得分基础上加1分)
解析
审读题干,关键字落在“如何来表现”上,题干要求考生在理解所表现情感的基础上,去分析情感表达的途经(情感表达的途经一般涉及与情感表现相关的表达技巧、修辞、用词等)。
17.
答案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8.
答案:D
解析
整体感知语段,会发现语段是对于2020年直播带货站上最热风口的根本原因的解读——直播带货是电商的一个根本性变化,也就是在直播带货兴起后,电商由简单的把传统货架搬到线上模式变为内容驱动;文章二三段都在围绕“内容”这个关键词展开。
19.
答案:C
解析
C项,是说雪中群山如玉,是比喻;而原句“填鸭”本指强制人工填喂催肥的饲鸭方法,在文中是比喻强行的灌输推荐商品的方式。其他选项都不包含比喻修辞。
20.(3分)
答案:①句“曾经”放到“引流的网红前”,②句“被电商行业推崇的当下东西”改为“当下被电商行业推崇的东西”。
评分标准:发现错误,1分;修改正确,每处1分。
解析
②句语序不当,“当下”不是修饰“东西”的定语;将“当下”放到“被”的前面,是强调电商行业推崇对象在过去与现在有了变化,和材料内涵结合紧密。如果修改是选择去除“当下”,则不能体现这一点;如果修改是将当下放到“行业”前,则变成了“行业”的定语,就意味着电商行业本身的变化,就与材料原意不符;如果修改是放在“行业”后,“推崇”前,则不符合多项状语排序的一般顺序。
附:多项状语排序一般顺序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21.(6分)
答案
①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②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
③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评分标准:一句2分,共6分;符合要求且意思准确即可。
22.(5分)
答案(每句不超过20字)
1)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2)新冠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我国现批准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几种?
评分标准:一句2分,两句3分,3句5分;符合要求且意思准确即可。
23.(60分)
解析
(一)写作要求解析
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有具体的写作任务要求:写作身份,复兴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代表;写作情境,国旗下讲话的讲话稿;交际对象,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子,写作主题,“我们青春应有的模样”;写作限制,结合材料内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这就要求考生既要审清材料内涵,又要注意讲话稿的行文格式。
(1)结合材料内容思考
材料第一部分是由三类人物的青春事迹组成。从这三类或群体或个体的青春里,我们可以看到信仰的光辉、不惧磨难的精神、梦想指引的力量、担当的勇气、家国的情怀。而例举省略部分表明考生还可以联想类似平凡或不平凡人物的青春事迹,发掘其内在精神逻辑。
材料第二部分“时光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却带不走他们留下的青春印记,这些印记铭刻在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里,也写进我们的人生必修课程”,首先在暗示考生擘画自己青春时,要汲取材料所述人物的精神内涵,尤其是汲取材料人物青春许国的伟大情怀。
材料第二部分“我们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即青春)应有什么模样?青春篇章又如何去书写?”强调考生为文既要对青春有正确的认知,又要有实践认知的具体途经的考量。
(2)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所处社会现实及部分青年青春迷惘现状而激浊扬清,也可以联系自我个体实际情况深入剖析。
(3)写作情境与交际对象的限制
国旗下的以学生代表身份面对全体同学的讲话既要有针对性、教育性、激励性,又要注意写作的口吻与交际对象的群体特征。
(二)参考立意
将远大理想厚植于生活,在跋山涉水的征程中锤炼出顽强拼搏的意志,脚踏实地求学干事创业,以青春之力助推伟大“中国梦”。
(三)评分标准
(1)50分以上
①紧扣材料,符合讲话稿格式,有对象意识(国旗下的讲话),且围绕“青春应有什么模样?”“青春篇章又如何去书写?”两大论题立意展开,有将个人梦想追求与民族复兴的结合,且有结合材料与自身现实的较为深入的解读与阐释;
②其他(内容、结构、语言特别好的)可适当加分;
③55分以上的,格局要宏大,立意要深刻,思维要严谨,语言要精炼,书写要漂亮。
(2)36分以上(36-49分)
立意符合“青春应有什么模样?”“青春篇章又如何去书写?”,有将个人梦想追求与民族复兴的结合,但对材料所涉挖掘不够或理由阐释不充分,酌情给分。立意符合两大论题,但无关乎家国情怀,对材料所涉缺乏分析,直接延伸至其他人事议论的,可以及格,但不能高于40分。不符合讲话稿格式的,在可能得分中扣5分。
(3)36分以下
①改写或扩写材料语句的,不及格;思想观点有比较严重的问题的,不及格;脱离材料,泛泛而谈认识,不及格。
②脱离材料,另起炉灶,25分以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