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中国传统绘画
----程式与意蕴
思考:
1、传统中国绘画的渊源是怎样的?
2、传统中国绘画的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和审美趣味?
3、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
《人面鱼纹彩陶盆
》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
墨绘
.
《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荆轲刺秦王
高97厘米,宽70厘米。画面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管仲射小白的故事;第三层为神话题材伏羲女娲的故事,下面一列由水波曲线纹、双菱纹和连弧纹组成的花纹饰带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画像砖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
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社会变化,而且将这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像砖
汉代
一、为什么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大地、岩石及器物上描绘、
镌刻图像,表达他们对自然、生命的感知以及对生活的愿望与想象。依据考古发掘、现存遗物与
文献记载,我国在魏晋之前,除了岩画、器物上的装饰绘画以外,还有帛画、壁画、绢画等。
花山悬崖壁画
有学者把花山壁画作为医源于巫说的证据。认为它起初反映原始人的巫师祭水神与祈求生殖的生动场面,它是壮民祖先–骆越人的文化遗产。花山壁画除人物外,还有狗、鸟、船、刀、剑、鼓等。其中心人物形象高大,占据画面中心地位,双手曲肘上举,两腿叉开,做蛙形,围绕着中心人物有数量众多的小人,半蹲式侧面,头形发式富有变化,场面宏大,画法朴实,蔚为壮观。花山壁画中心人物蛙形人便是当时的巫师。他们举行这样庞大的祭祀是为了求水神保佑丰收和保佑繁衍旺盛。
魏晋之前(萌芽期)
1.岩画、2.器皿画、3.帛画、4.画像砖、5.壁画。
魏晋隋唐(发展期)
晋朝
顾恺之《洛神赋》
原作已失,今存有宋代摹本5卷,皆绢本设色,分别藏于中国大陆、台湾台北及美国。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藏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游春图》隋
展子虔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吴道子
唐
《送子天王图》(局部)
开创了中国宗教画本土化的新时代,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教壁画带来深刻的影响。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图中以道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画面优美,笔墨灵动洒脱,宛若仙境,代表了唐代的白描技法的最高成就。
《古代帝王图
·
晋武帝司马炎》唐
阎立本
宋代(高峰期)
出水芙蓉图
(纨扇)绢本设色
23.8cm×25cm
佚名
宋
故宫博物院
溪山行旅图?中国画(轴)?绢本水墨?206.3cm×103.3cm?范宽?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晴峦萧寺图?中国画(轴)?绢本设色?111.4cm×56cm?李成?宋?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美国)
寒江独钓图?中国画
(卷)?绢本设色?26.7cm×50.6cm?马远?南宋?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
五代两宋之后(鼎盛期)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十国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写生珍禽图?中国画?绢本设色?41.5cm×70.8cm?黄筌?五代?故宫博物院
《嫦娥游园图页》五代南唐周文矩
《关山行旅图》五代
关仝
元、明、清(文人画)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图》
元
王冕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彩陶纹饰和岩画
先秦时期
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帛画
秦汉时期
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美术、人物画日趋成熟、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
隋唐时期
人物画还在流行、山水画、花鸟画渐渐成熟
宋朝时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高峰
五代两宋之后
丰富精彩、多头发展
元、明、清
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
二、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哪些?
(一)中国山水画
天人合一
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法
“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王蒙《青卞隐居图》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王蒙所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深远法
平远法
倪瓒的很多山水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以一种极其简洁的笔法描绘了平远风光,是一种俯视的境界。
皴法:
1、披麻皴
2、大斧劈皴
3、小斧劈皴
4、雨点皴
5、刮铁皴
6、豆瓣皴
7、折带皴
8、卷云皴
9、解索皴
10、米点皴
(二)中国人物画
传神写照
(三)中国花鸟画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二、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哪些?
(一)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二)传神写照的艺术趣味
(三)俯仰自得的艺术观照
(四)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