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情境导入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首。谁都想有一张好看的脸,健康人的脸,面色红润而且富有弹性。但是,一旦人的胃不好。那张脸就会变得灰暗无光,面黄肌瘦,而且还会影响您的情绪,使您烦躁不安、忧虑重重。所以,胃又被称为“人的第二张脸”。
胃是人的消化系统的一部分,那么人的消化系统
包括什么?它们是如何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
学法目标
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前 · 知识导学
食物的消化
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蛋白质、脂肪
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咽、食道、______、________、大肠、肛门)和__________(唾液腺、________、胰腺、胃腺及肠腺)组成。
消化道
口腔
胃
小肠
消化腺
肝脏
3.消化道的组成及功能。
小肠
4.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为__________需______________的参与,胃液里有__________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小肠中的消化液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肝脏分泌的________中没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
蛋白酶
肠液
胰液
胆汁
胆汁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7.小肠适合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①长:5~6米,是消化道最______的一段。
②大:________和____________增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的面积。
③多:消化液种类______,保证了食物能完全消化。
④薄: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只由________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长
营养物质的吸收
皱襞
小肠绒毛
多
一层
【小试牛刀】
1.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大节气,更是民间重视的传统佳节。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 )
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喉→食道→胃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D
2.脂肪的初始消化场所是 ( )
A.口腔 B.胃
C.小肠 D.肝脏
3.在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器官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
A.大肠 B.胃
C.小肠 D.口腔
C
C
课堂 · 合作探究
阅读资料,根据资料内容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一般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多种面食,如烩面、酸汤面、油泼面、炒面等。各种面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合作探究】
资料二:西红柿青椒鸡蛋炒面的做法。
(一)材料:西红柿一个、鸡蛋两个、面一份(依个人饭量而定)、盐、青椒、鸡精、酱油。
(二)步骤:①先把鸡蛋打成蛋液放于碗中,加一勺盐,搅拌均匀;西红柿切块。②面放于开水锅内煮熟。③炒锅内放适量油,油热后,放青椒丝,然后把打好的鸡蛋倒入锅内,炒熟。④放入切块的西红柿,加盐,翻炒几下。⑤放入煮好的面条,加适量水,适量鸡精,再滴上几滴酱油,翻炒约一分钟即可。
1.吃面条时细细咀嚼,感觉到有甜味,这是因为面条中的淀粉在唾液中__________的作用下,部分分解为__________。
2.食物抵达胃后,鸡蛋中的蛋白质在胃腺分泌的________的作用下进行初步分解。
3.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中有胰腺分泌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泌的肠液等多种消化液,可对食物进行充分分解消化。
4.在小肠中,淀粉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炒面用的植物油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鸡蛋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
淀粉酶
麦芽糖
胃液
胰液
肠腺
葡萄糖
甘油和脂肪酸
氨基酸
5.请分析小肠适合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这些突起使小肠的内表面积大大增加,其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在消化管内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呢?食物的消化需要哪些条件呢?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消化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目的
1.探究唾液在淀粉的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培养设计实验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材料器具
新鲜的馒头、凉开水、镊子、棉絮、小烧杯、3只试管、37 ℃的温水、碘液、滴管、小刀、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实验步骤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 ℃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注意事项。
1.取唾液前要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将试管放在温水中5~10 min,是因为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3.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馒头可以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分析
1号和2号试管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或唾液淀粉酶),1号和3号试管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都有关系。
编号
现象
原因
1
不变蓝
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了
2
变蓝
清水不能分解淀粉
3
部分变蓝
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块没有与唾液充分混合,只有表面的部分淀粉被分解了
1.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应选择______试管与______试管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______试管与______试管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水浴后向试管内滴加碘液,______试管不变蓝色。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①试管模拟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作用;②试管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没有唾液的作用;③试管模拟了唾液的作用,没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①
③
馒头是否被咀嚼
①
②
唾液
①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课堂笔记】
1.消化系统包括。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2.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可以被直接吸收,而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3.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1)口腔初步消化淀粉。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2)胃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对蛋白质可初步分解。
(3)食物在小肠内被充分消化。小肠中有肝脏、胰腺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肠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这些消化酶把进入小肠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彻底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4.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所以不是所有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5.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6.吸收的部位。
(1)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2)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可吸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3)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随堂 · 即时巩固
1.以下结构属于人体消化道的是 ( )
①口腔 ②唾液腺 ③咽、食道 ④小肠 ⑤肝 ⑥阑尾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食物的消化
D
2.(2020大埔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B.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肠腺
C.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
D.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3.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的消化不起作用的是 ( )
A.胃液 B.唾液
C.肠液 D.胰液
D
A
4.(2020东莞期末)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最终被消化的场所及产物是 ( )
A.胃、葡萄糖 B.胃、氨基酸
C.小肠、葡萄糖 D.小肠、氨基酸
5.(2020顺德区期末)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相互关系示意图,若甲处阻塞,最可能导致人体出现 ( )
A.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B.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C.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D.肝脏无法合成胆汁
D
A
6.(2020广东模拟)下列有关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制作胶囊时使用蛋白质做原料,最大的好处是既增加了营养又不伤胃
B.胰腺分泌的胰液具有消化作用,胰脏上的胰岛能产生胰岛素
C.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蛋白质只能在小肠被分解,营养价值高,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B
7.(2020广东模拟)小李同学善于整理和反思,下面是他针对消化系统图整理的相关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
A.图2中Y曲线应该是肥肉的主要成分的消化曲线,最终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
B.图2所示的消化类型属于化学性消化,E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C.其中胰液是由图1中的③分泌的,④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D.图1②内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答案 C
8.(2020顺德区期末)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37 ℃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37 ℃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A.滴加碘液是为了检测淀粉
B.37 ℃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C.①号试管实验现象是变蓝
D.淀粉分解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答案 C
9.(2020恩平期中)食物成分中不需经过消化就能被消化道吸收的是 (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无机盐、水
C.脂肪、维生素、无机盐 D.水、无机盐、维生素
营养物质的吸收
D
10.(2020顺德区期末)如图是小肠及其内壁结构示意图,不属于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是 ( )
A.成人体内小肠的总长度一般能达到5~6米
B.小肠内具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①和②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D.②腔内密布③,两者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
11.(读图理解)如图甲为人的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乙为小肠绒毛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消化道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
(2)馒头越嚼越甜,因为馒头中的淀粉被图甲中结构______(填序号)分泌的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馒头中的淀粉最终在图甲中结构______ (填序号)内被分解为__________。
(4)图乙中结构②的管壁和①的壁都由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________。
(5)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图甲中结构______(填序号),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_。
口腔
⑧
⑤
葡萄糖
一
吸收
⑦
胆汁
12.(2020中山模拟)(实验探究)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其中的一、二、三、四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请描述步骤四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
(3)_____号试管的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唾液(或唾液淀
粉酶)
变蓝
不变蓝
2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掉了
(4)实施步骤一前,要将馒头切碎,这是模拟口腔中的____________作用。步骤二、三中的“搅拌”操作,模拟口腔中____________的作用。
(5)如果要用上述器材再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①将步骤二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②将步骤三的一支试管放入__________水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5 ℃的水浴中。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
37 ℃
阑尾炎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阑尾是小而呈蚯蚓状的突起,一般长7~9厘米,位于靠近连接小肠的大肠部位。阑尾有一些免疫功能,但它已不是一个重要器官。在美国,阑尾炎是急性腹痛并需要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阑尾炎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10~30岁。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阑尾是小而呈蚯蚓状的突起,一般长7~9厘米,位于靠近连接小肠的大肠部位。阑尾有一些免疫功能,但它已不是一个重要器官。在美国,阑尾炎是急性腹痛并需要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阑尾炎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10~30岁。
阑尾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在多数病例,可能是阑尾腔内的阻塞诱发了阑尾发炎和感染。如果未得到治疗,阑尾炎继续发展下去,阑尾就会穿孔,使含有大量细菌的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发生致死性的腹腔内感染。阑尾穿孔也可引起腹腔内脓肿的形成。在女性病人的卵巢和输卵管可发生感染,从而引起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阑尾破裂还可使细菌进入血流,引发致命性疾病,称为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