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情境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为什么普通的感冒过了一个星期后会自己好起来?为什么手指划开一个小伤口后,过一段时间后伤口会自动愈合?
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学法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课前 · 知识导学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小板
2.血浆。
(1)颜色: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2)成分: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等。
(3)功能:运载__________,运送__________________。
3.血细胞。
(1)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__________,中央凹的圆盘状。功能:运输________________。红细胞中有含______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______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______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太低,就是________。
血液中各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血细胞
营养物质和废物
细胞核
氧和二氧化碳
铁
高
低
贫血
(2)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______,数量______。功能:有吞噬病菌,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________。
(3)血小板:最______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__________。功能: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血液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防御和保护、调节体温。
大
少
防御、保护
增加
小
不规则
止血、凝血
【小试牛刀】
1.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 )
A.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B.水、无机盐、葡萄糖
C.血浆和血细胞
D.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废物
C
2.当患急性阑尾炎时,人就会出现一种防御的生理应变反应,其结果是血液中某种成分的数量比正常值明显增多,这种成分是 (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人体的血液成分中,会在伤口处聚集,促进凝血和止血的是 (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C
C
课堂 · 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了解了血浆的组成和功能,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血液中除了血浆还包括哪些其他的成分呢?这些成分的形态和数量又是怎样的呢?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合作探究】
实验目的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器具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时,由于白细胞在血液中含量少,颜色浅,需要将视野调得稍暗些才容易观察到。
2.由于血小板很小,在一般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实验分析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都不同。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看到的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发现视野内左下方有一个红细胞,为了将该红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则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
3.比较红细胞与白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数量上有何不同?
红细胞
左下方
项目
形态
有无细胞核
数量
红细胞
个体较小,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多
白细胞
个体较大,形态多样
有
少
为了学习血液的相关知识,李辉同学从医院化验科收集了四位患者血常规化验单的数据绘制成下表,请你结合数据帮他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血液报告单
化验
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黄某
向某
郭某
乔某
红细胞
3.3×1012个/升
5.2×1012个/升
4.8×1012个/升
5.3×1012个/升
(4.0~5.5)×1012个/升
白细胞
7.5×109个/升
1.8×1010个/升
9.0×109个/升
8.2×109个/升
(4~10)×109个/升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黄某
向某
郭某
乔某
血小板
2×1011个/升
1.8×1011个/升
1.5×1011个/升
8.1×1010个/升
(1~3)×1011个/升
血红蛋白
80克/升
150克/升
140克/升
130克/升
120~160克/升
1.四个化验者中,只有________的各项指标都正常。
2.四个化验者中,最可能患有急性扁桃体炎的是________;伤口流血不易止住的是________。
3.对于黄某,除进行药物治疗外,你建议他应多补充______________含量丰富的食物。
4.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三种血细胞中,__________的数目会增加。原因是该细胞具有运输______的功能。
5.三种血细胞中,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最多的是__________,看不到的是__________。
郭某
向某
乔某
铁和蛋白质
红细胞
氧
红细胞
血小板
【课堂笔记】
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态和结构特点
数量最多、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
圆球状、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
男:(4~5.5)×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 g/L)
女:(3.5~5)×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
(4~10)×109个/L
(1~3)个×1011个/L
功能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相关病症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贫血病
过多:炎症
过少:流血不止
随堂 · 即时巩固
1.(2020普宁期中)血液分层后,下层红色的部分是 ( )
A.血小板 B.血浆
C.红细胞 D.白细胞
2.能够准确表达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
血液的组成
C
C
3.(2020东莞期末)无偿献血时会同时分离一小试管血液用于化验,以检验血液的质量。分离管中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
B.②是白细胞
C.③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分离
D.血细胞包括①、②和③
A
4.(2020恩平期末)下列关于血浆成分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成分的90%是水 B.运载血细胞
C.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D.运输氧气
血液中各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D
5.小华从山东枣庄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 )
A.温度太低,保暖不足
B.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
C.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
D.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减少
D
6.(2020南海区期中)关于贫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
B.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过低
C.患者平时膳食中蛋白质过多
D.患者平时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
7.血细胞中被喻为“勤劳的搬运工”“忙碌的修补匠”“英勇的战士”的依次是 ( )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D.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
C
C
8.(2020揭阳期末)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
B.①和③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C.③能吞噬进入体内的病菌
D.②与血液凝固有关
B
9.(读图理解)图甲是人的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的分层图,图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
(1)图甲中A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B,是由图乙中序号________表示的细胞组成。
(3)血细胞中,不能观察到细胞核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人体内有炎症时,图乙中[②]__________的数量会明显增加;能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的是[③]__________。
血浆
②③
血小板和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黏稠
血液黏稠的三大症状。
症状一:食欲下降。在血液输送减慢的时候,胃部的血供也会减少,而这会直接影响胃的消化能力,食物积累过多,容易引起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问题,胃消化的物质也不能很好地被血液运走,所以消化系统的症状还是比较严重的。
症状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血液之中含有许多凝血的物质,这些物质在血流速度降低时,会沉积在血管内部之中,从而导致血管损伤,让凝血物质在此积累,最后导致血管被堵。
症状三:头晕、无精打采。我们的大脑对于血液的需求是十分明显的,一般大脑缺氧数分钟内,就能够导致脑死亡,而且神经细胞是很难再生的,血液黏稠势必会影响到大脑的血供,轻则会头晕,提不起精神,重则导致脑细胞凋亡甚至是提前出现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