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是赞颂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虽不能至,心之向往”,虽不能达到那种高度,可是心里却是一直向往的。
拥有崇高的德行,是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美好的德行呢?我们可以先自行思考一番。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学习他的过人品性
导入新课
关于叶圣陶
1、叶圣陶,又名 ,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
2、主要作品:
叶绍钧
教育家 编辑家 社会活动家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
中国现代文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
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他也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关于作者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写作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圣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时,聘请张中行到人教社工作。张中行以在北京多年、普通话好的优势,在工作之余协助叶圣陶先生编辑多种语文读物。张中行也一直敬佩叶圣陶先生的为人。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检测预习
1、给红字注音
修润( ) 譬如( ) 商酌( )
累赘( ) 拖沓( ) 颠沛流离( )
2、解释词语
商酌:
累赘:
譬如:
拖沓:
rùn pì zhuó
zhuì tuōtà diānpèi
商量斟酌;
不必要,麻烦;
比如;
不爽快,不简洁;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速读全文基础上,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第 1 段 ):听闻叶圣陶先生逝世心情悲凉。
第二部分(第 2 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a.第三段:标点、修改文章
b.第四段:送客
c.第五段: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2、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念,顺耳,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间的一项要求... ...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述?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行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4、作者和叶圣陶先生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先生的逝世,作者的心理是无法言喻的悲哀。请思考:作者在感情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5、本文原文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写什么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不胜写;二是遗体告别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已经简明扼要地说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问下、教育、语文等方面。足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不着再费辞。”请思考这篇纪念文章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什么特点?
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6、本文是否实践了叶先生提出的“写话”风格?
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以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待人厚
标点
送客
修改文章
复信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律己严
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以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小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单据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句子赏析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赏析:
出自《论语·述而》,原句是: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意思是: 孔子说:“在理论知识方面,我还过得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莫:大约。躬行:身体力行。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叶先生“人才不仅要有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能把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做事过程还要竭尽全力”的观点。
2.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赏析:
出自《论语·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已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也就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赏析:
理想的语言应当是那种依照口耳写下来的语言,即说着上口、听着顺耳的语言。
作文就是“写话”,这就要求把话写得明白流利,让人能够通畅地读完全篇。这是对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写文章是用文字作画,应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古往今来,数不清的美文佳作,都是畅达如水的。
练习?思考
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主要讲什么内容?
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文中举了“了”与“太”两个字的例子,有何作用?
3、本段反映了叶先生的什么品德?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有一些人用语不简洁。
反映了叶先生严于律己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