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物理必刷题——光学问题
1、?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
.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
C
.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
D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2、五一佳节,在杭州太子湾公园里,小明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
A
.无色
B
.绿色
C
.红色
D
.蓝色
3、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B处应是紫光
B
.将人民币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人民币会发出荧光
C
.经过三梭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4、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A
.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
.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
.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
.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5、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
.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C
.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
.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6、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一束光线沿AO斜射到平面镜MP上,并且与平面镜MP的夹角为30°,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沿OA射出,则两块平面镜的夹角α是(?
?
)
A
.30°
B
.45°
C
.60°
D
.70°
7、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
则(
?
??)
A
.θ1=30°,θ2=30°
B
.θ1=30°,θ2=60°
C
.θ1=60°,θ2=30°
D
.θ1=60°,θ2=60°
8、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
A
.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9、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
?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0、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右壁平面镜第一次反射后,在粗糙左壁上会出现光点P。保持S点发出光的角度不变,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光经右壁平面镜第一次反射后,同样在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四个光点Pa、Pb、Pc、Pd位置都在P点以下
B
.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Pa、Pb、Pc、Pd
C
.当水面高度超过P点时,左壁上光点位置才会高于P点
D
.S点发出的光线在液面a、b、c、d处发生折射时,折射角都相同且大于45°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
.换上焦距小的凸透镜,蜡烛不动,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
.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12、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两个透镜L1和L2组成的透镜组(两透镜主光轴重合),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的宽度缩小为原来的1/2,若其中的一个透镜是焦距为f的凸透镜,则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为(
???
)
A
.f/2
B
.3f/2
C
.2f
D
.3f
13、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
A
.a端变细,b端变细
B
.a端变粗,b端变粗
C
.a端变细,b端变粗
D
.a端变粗,b端变细
14、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是
(选填“BH”、“DH”或“FH”),折射角是哪个角
。
1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
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
(2)
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全部变为
。
(3)
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16、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
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
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F
处,依据的原理是
;
(3)
道路拐弯处立的是
镜,用来扩大视野。
1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拆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
。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
将凸透镜向
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
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3)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实验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三个可能的原因:
①
。
②
。
③
。
④
。
(5)
第2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写出两个探究结论:
①
。
②
。
1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
(2)
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厘米。
(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
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丁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
A
.近视眼,镜片Ⅰ
B
.近视眼,镜片Ⅱ
C
.远视眼,镜片I
D
.远视眼,镜片Ⅱ???中考冲刺:物理必刷题——光学问题
1、?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
.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做操时队伍更容易排直
C
.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属于光的漫反射现象
D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2、五一佳节,在杭州太子湾公园里,小明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蓝花的郁金香,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黑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选择的滤色镜的颜色(
C???)
A
.无色
B
.绿色
C
.红色
D
.蓝色
3、如图,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
.B处应是紫光
B
.将人民币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人民币会发出荧光
C
.经过三梭镜光会发生折射,所以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色散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的示数变大
4、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D??)
A
.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
.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
.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
.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5、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
.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C
.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
.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6、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一束光线沿AO斜射到平面镜MP上,并且与平面镜MP的夹角为30°,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沿OA射出,则两块平面镜的夹角α是(?
C?
)
A
.30°
B
.45°
C
.60°
D
.70°
7、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
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
则(
?D??)
A
.θ1=30°,θ2=30°
B
.θ1=30°,θ2=60°
C
.θ1=60°,θ2=30°
D
.θ1=60°,θ2=60°
8、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D
)
A
.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9、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D?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0、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右壁平面镜第一次反射后,在粗糙左壁上会出现光点P。保持S点发出光的角度不变,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光经右壁平面镜第一次反射后,同样在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四个光点Pa、Pb、Pc、Pd位置都在P点以下
B
.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Pa、Pb、Pc、Pd
C
.当水面高度超过P点时,左壁上光点位置才会高于P点
D
.S点发出的光线在液面a、b、c、d处发生折射时,折射角都相同且大于45°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
.换上焦距小的凸透镜,蜡烛不动,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
.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12、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两个透镜L1和L2组成的透镜组(两透镜主光轴重合),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的宽度缩小为原来的1/2,若其中的一个透镜是焦距为f的凸透镜,则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为(
?C??
)
A
.f/2
B
.3f/2
C
.2f
D
.3f
13、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C?
?)
A
.a端变细,b端变细
B
.a端变粗,b端变粗
C
.a端变细,b端变粗
D
.a端变粗,b端变细
14、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是
BH
(选填“BH”、“DH”或“FH”),折射角是哪个角
∠1
。
1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甲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
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
41.8°
。
(2)
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全部变为
反射光线
。
(3)
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不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16、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
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会聚
作用;
(2)
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F
处,依据的原理是
光路可逆
;
(3)
道路拐弯处立的是
凸面
镜,用来扩大视野。
1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拆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
。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1)
将凸透镜向
下
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
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
(3)
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实验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三个可能的原因:
①
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重心不再同一高度上
。
②
蜡烛放在了焦点上
。
③
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
。
④
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
(5)
第2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写出两个探究结论:
①
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像离凸透镜越近
。
②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
1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
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8.0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
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10.0
厘米。
(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40.0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
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B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丁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
)??
A
.近视眼,镜片Ⅰ
B
.近视眼,镜片Ⅱ
C
.远视眼,镜片I
D
.远视眼,镜片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