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方案 认识克和千克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方案 认识克和千克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27 09: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能够估计物体的轻重。
3.
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体会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
猜一猜。
问题:这里有两个苹果,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预设:大苹果重,小苹果轻。
概括总结:物体有轻有重,这就是物体的质量。
问题: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预设:当然买过,都是用秤称的。
问题: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预设:用克或者千克。
问题: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明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预设: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师板书:克和千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轻重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克。
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师:口香糖、菊花茶、瓜子上面写着的质量是多少呢?
生:口香糖3克、菊花茶12克、瓜子100克。
师: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大家拿在手中掂一掂。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生:很轻。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质量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
师:除了我们提到这些物品用克做质量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物品用克来做单位呢?
学生活动。
师:那1克是多重呢?
师:老师手里的这枚2分的硬币它大约重1克。请大家取出准备好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呢?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学生讨论。
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称一称。
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师: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课件出示天平)
师:看,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课件出示砝码)
师: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看,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学生活动)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过1克到底有多重了,接下来我们认识另一个质量单位。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掂、比、找、估、称的过程获得1克、100克的体验,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
认识千克。
出示例题图(课件展示):
(1)大家看这两样物品重分别是多少呢?
生:洗衣液5千克,苹果重25千克。
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生:重。
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
(2)探究克和千克的进率。
桌上有两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就是1千克,即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建立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为单位,掌握克和千克的进率。
3.
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课件出示)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除了这些,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秤?介绍给大家。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知道了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还知道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秤。
三、巩固练习
1.
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巩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2.
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设计意图: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中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单位。
3.
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4.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知道物品大约的质量;准确地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还知道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厘清本节课的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