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7 17: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 伦理(lún)????? 要诀(jué)???? ?豁然贯通(huò)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使人_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B.?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论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B.?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C.?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D.?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5.“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一句放入下面文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
①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
②并不是纸本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更不是说读“无字书”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
③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很多名堂。
④老子的“上善若水”论,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
⑤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⑤之间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B.?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作用比较小。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怡情
狡黠
诘难
滞碍
阐证
死抠
shè
zǎo
chòu
jiè
làn
jué
________猎
________饰
统________
劝________
________加
要________
l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wàng
________达
吹毛求疵
豁然贯通
味同嚼蜡
狂________自大
8.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9.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________(充满;充实;充分)的理由。
②要想把经典著作读________(懂;完;透),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________(丢弃;放弃;放松)了整体。
10.《不求甚解》通过探求“________”的本义,进而提出自己对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________,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忽视对________,提倡观其大略地会意,提倡知其旨要________。
11.“谈读书”中的“谈”是________的意思,有时带点漫谈、随笔的性质。标题概括了全文论述的________,点明了论述的________。本文就“________”这一话题谈了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是启迪思想、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12.班级开展“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活动一:班级举办读书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再设计两个板块,使黑板报内容更丰富。
板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板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板块三: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
(2)活动二: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3)活动三:以简洁的语言推荐一部你喜欢读的名著并简述理由。
二、阅读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朱万疆
??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断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中走向宁静,从浅陋中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着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索。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图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④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 ??⑤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舍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只是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②段中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选文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三、写作题
15.作文
题目:读书之乐。
要求:不少于600字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D
2. B
3. D
4. D
5. B
6. C
7. yí;xiá;jié nàn;zhì;chǎn;kōu;涉;藻;筹;诫;滥;诀;练;cī;huò;jiáo;妄
8. ③;①;④;②
9. 充分;透;放弃
10. 不求甚解;虚心和全意;精神实质的理解;反复地读
11. 谈论;内容;话题;读书
12. (1)经典名著推荐;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2)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鲁滨孙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就能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二、阅读理解
13. (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哲人的思考”这一分论点。
14. (1)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对阅读的作用的论述。
(2)会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
(3)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表示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4)B
(5)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恢复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
三、写作题
15. 【参考例文】读书之乐
读书之味,各有千秋.阅《红楼》,如啜香茗,回味无穷;览《三国》,似饮烈酒,豪气干云…而给我留下回味无穷之感的书,则是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暴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他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看到这儿,我不由得心潮澎湃,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勇敢,顽强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在中考前的复习中,老师发下了不少难度较大的卷子,在那些夜晚,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要放弃,但是,每当我想要休息一下,放下笔走到书柜前,总会瞥见书架上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由得又想起保尔那不屈不挠的钢铁精神.我顿时就来了精神,重新坐回到书桌旁,专心致志地解起了那几道难题.有时解出来时,早已是灯火阑珊,人声寂寥.但每次我都不觉得疲惫,心里反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个星期后的二模考试中,我的数学成绩一鸣惊人,突破了108分的大关.跻身班级前十,其他的各门科目成绩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这正是保尔的钢铁精神在引领我跨过坎坷,穿越困难,走向成功.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引领下,在保尔的引领下,我成功地坚持了下来,超越了自己.在初三的生活中获得了坚持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也品到了读书之味.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在书中,你能获得更多:坚持、自信、勇敢…相信在不断的品味,我们会更快成长,并迎来自己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