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8
.
文言文两则
铁杵成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车胤聚萤火之光奋发读书的故事,启迪我们勤学读书不应畏惧外界条件的艰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铁杵成针”,看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吧。
新课导入
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成针
《方舆胜览》是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人物、题咏等内容。
作者介绍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
生字学习
逢
卒
fénɡ
zú
媪
ǎo
生字组词
逢:相逢
重逢
卒:兵卒
小卒
媪:老媪
翁媪
朗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多音字
还
huán
hái
还乡
还书
还有
还是
多音字
卒
zú
cù
同“猝”
士卒
小卒
词语释义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是:这。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
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词语释义
词语释义
欲:想要。
感:被......感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所感动。
还:回去。
卒业:完成学业。
再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新知讲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释义: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新知讲解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完成
离开
成
弃
李白,字太白。
太白
世人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山中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新知讲解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这
是
方
正在
释义:过这条小溪时,正碰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
新知讲解
问之,曰:“欲作针。”
释义:李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欲
想要
新知讲解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完成
卒
释义: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感其意
被她的意志所感动。
新知讲解
铁杵成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主旨归纳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课堂练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这句话中的画线部分让我想到了词语__________,它也是“铁杵成针”的反义词。
(2)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为下文做铺垫
半途而废
C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问之,曰:“欲作针。”“之”:(
)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
)
3.“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方才
B.正在
C.方形
B
老婆婆
放弃
课堂练习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课堂练习
《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才会成功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有毅力
持之以恒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