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九)(含答案+ppt共34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九)(含答案+ppt共34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27 22:04: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卷(九)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氮作制冷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风力发电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2.如果煤燃烧后大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尾气成分是(  )
A.NO2
B.CO2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3.某地盛产石膏矿,石膏矿的主要成分是CaSO4,CaSO4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混合物
4.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4
C.0
D.-1
5.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2O3+3H2SO4====
Fe2(SO4)3+3H2O
B.2Ag+Cu(NO3)2====
Cu+2AgNO3
C.CuO+H2SO4====
CuSO4+H2↑
D.2Fe+6HCl====
2FeCl3+3H2↑
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
D.③④为稳定结构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降低
B.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
C.CO通过灼热的Fe2O3,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9.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10.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1.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稀盐酸
B.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水洗涤
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生石灰三种固体——加水溶解
D.检验H2中是否混有NH3——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易被腐蚀
D.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
要检验纯度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将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
℃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能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14.(5分)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如图所示Na、Al原子结构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①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表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5.(5分)金属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大量使用的合金有更多优良性能,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若只选择一种溶液就能验证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
℃时,在25
g水中放入20
g
A物质,形成的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②欲将混有少量B的A物质提纯,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③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B、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16.(5分)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小芳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甲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Ⅰ分析可知:曲线________(填“①”或“②”)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③用图Ⅱ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填“x”或“y”)导管口处。
(2)图Ⅲ为电解水制氧气的装置图,气体b在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图Ⅳ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
把塞子塞紧
17.(5分)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________。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_______,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中含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中含________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18.(5分)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铜,实验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1)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___(填“强”或“弱”)。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取FeSO4溶液适量,滴入BaCl2溶液,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4)步骤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次数
加盐酸前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g
11.5
31.4
m
71.2
91.1
111.1
【查阅资料】碳不与稀盐酸反应。
(1)
实验数据表中
m
的值为
________

(2)
请通过计算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51.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卷(九)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氮作制冷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风力发电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D
2.如果煤燃烧后大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尾气成分是(  )
A.NO2
B.CO2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B
3.某地盛产石膏矿,石膏矿的主要成分是CaSO4,CaSO4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混合物
C
4.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4
C.0
D.-1
A
5.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2O3+3H2SO4====
Fe2(SO4)3+3H2O
B.2Ag+Cu(NO3)2====
Cu+2AgNO3
C.CuO+H2SO4====
CuSO4+H2↑
D.2Fe+6HCl====
2FeCl3+3H2↑
A
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
D.③④为稳定结构
C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降低
B.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
C.CO通过灼热的Fe2O3,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A
9.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C
10.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11.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稀盐酸
B.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水洗涤
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生石灰三种固体——加水溶解
D.检验H2中是否混有NH3——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易被腐蚀
D.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
要检验纯度
D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将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
℃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___(填1种即可)。
塑料(或橡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能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D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14.(5分)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如图所示Na、Al原子结构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钠原子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2)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①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表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Fe+CuSO4====
FeSO4+Cu
Fe2+
15.(5分)金属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大量使用的合金有更多优良性能,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若只选择一种溶液就能验证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1)

(2)
硫酸亚铁溶液
(3)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
℃时,在25
g水中放入20
g
A物质,形成的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②欲将混有少量B的A物质提纯,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③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B、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20%
降温结晶
B>A>C
16.(5分)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小芳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甲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Ⅰ分析可知:曲线________(填“①”或“②”)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③用图Ⅱ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填“x”或“y”)导管口处。

x
(2)图Ⅲ为电解水制氧气的装置图,气体b在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图Ⅳ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
把塞子塞紧
②③①
17.(5分)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________。
着火点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_______,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带火星的木条
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中含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中含________
NaOH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AC
18.(5分)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铜,实验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1)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___(填“强”或“弱”)。
(1)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2)
过滤
(3)若取FeSO4溶液适量,滴入BaCl2溶液,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
复分解
(4)步骤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e+H2SO4====
FeSO4+H2↑
(5)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铝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其进一步被氧化
(
次数
加盐酸前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g
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g
11.5
31.4
m
71.2
91.1
111.1
【查阅资料】碳不与
稀盐酸反应。
(1)
实验数据表中
m
的值为
________

(2)
请通过计算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51.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2021中考化学三轮复习
模拟适应测试
(九)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氮作制冷剂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风力发电
D.用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
D
2.如果煤燃烧后大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尾气成分是(  )
A.NO2
B.CO2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B
3.某地盛产石膏矿,石膏矿的主要成分是CaSO4,CaSO4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盐
D.混合物
C
4.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4
C.0
D.-1
A
5.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2O3+3H2SO4====
Fe2(SO4)3+3H2O
B.2Ag+Cu(NO3)2====
Cu+2AgNO3
C.CuO+H2SO4====
CuSO4+H2↑
D.2Fe+6HCl====
2FeCl3+3H2↑
A
7.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
D.③④为稳定结构
C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NH4NO3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降低
B.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
C.CO通过灼热的Fe2O3,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A
9.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C
10.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11.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加稀盐酸
B.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水洗涤
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生石灰三种固体——加水溶解
D.检验H2中是否混有NH3——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呈酸性,所以pH<7的雨水是酸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易被腐蚀
D.点燃氢气、一氧化碳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
要检验纯度
D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将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
℃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能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塑料(或橡胶)
D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CH4+2O2====
CO2+2H2O
点燃
14.(5分)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如图所示Na、Al原子结构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钠原子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子结构不同
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2)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①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表示________(填离子符号)。
Fe+CuSO4====
FeSO4+Cu
Fe2+
15.(5分)金属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大量使用的合金有更多优良性能,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若只选择一种溶液就能验证铁、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硫酸亚铁溶液
(3)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
℃时,在25
g水中放入20
g
A物质,形成的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②欲将混有少量B的A物质提纯,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③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A、B、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20%
降温结晶
B>A>C
16.(5分)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小芳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甲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O2↑
MnO2
②由图Ⅰ分析可知:曲线________(填“①”或“②”)表示无二氧化锰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③用图Ⅱ装置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填“x”或“y”)导管口处。

x
(2)图Ⅲ为电解水制氧气的装置图,气体b在电源的___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图Ⅳ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
把塞子塞紧

②③①
17.(5分)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________。
着火点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_______________,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带火星的木条
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中含碳酸钠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固体成分中含________
NaOH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AC
18.(5分)废旧金属可回收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合金废料(含Fe、Cu和Al)制取FeSO4溶液和回收金属铜,实验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1)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___(填“强”或“弱”)。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取FeSO4溶液适量,滴入BaCl2溶液,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4)步骤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
复分解
Fe+H2SO4====
FeSO4+H2↑
铝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其进一步被氧化
19.(6分)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他们取11.5
g该铁合金样品盛放到锥形瓶中,将100
g稀盐酸分成5等份,分5次加入锥形瓶,每次待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次数
加盐酸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11.5
31.4
m
71.2
91.1
111.1
【查阅资料】碳不与稀盐酸反应。
(1)实验数据表中m的值为________。
(2)请通过计算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51.3
解:该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11.5
g+100
g-111.1
g=0.4
g
设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
FeCl2+H2↑
56        
2
x        0.4
g
x(56)
g(2) x=11.2
g
该铁合金中碳的质量为11.5
g-11.2
g=0.3
g
该铁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1.5
g(0.3
g)×100%≈2.6%
2.6%介于2%~4.3%之间,故该铁合金属于生铁。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