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2021中考化学三轮复习
模拟适应测试
(十)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炼铁
B.石油分馏
C.海水制镁
D.烧制陶瓷
B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B.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
3.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
4.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B
5.端午佳节,阖家团聚,品尝美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铁锅煮粽子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B.使用肥皂水可以检测煮粽水是否为硬水
C.煮熟的粽子阵阵飘香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使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B
6.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Mg2+
C.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
g
D.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7.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
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
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C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A
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D
10.高炉炼铁的主反应为Fe2O3+3CO
====
2Fe+3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B.CO由焦炭和焦炭燃烧所得的CO2反应产生
C.所得产物为生铁,含碳量比钢的低
D.高炉尾气对环境无影响,可直接排放
高温
B
1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
1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
℃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
℃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中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淘米水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的淘米水中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瘙痒等。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作上好的肥料。
(1)“淘米水中含有钾,且呈弱酸性”中“酸性”属于________(A.物理 B.化学)性质。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Cl读作________,它由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离子)构成。
(3)“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这里的“氮、磷、钾”是指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元素)。
(4)淘米水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B
氯化钠
C
C
作肥料(合理即可)
14.(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示意图中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图B的含义: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分子
3H2O
物质C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出图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C2H2+H2O
====
C2H4O
加压
催化剂
15.(5分)NaHCO3和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某学习小组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20
℃时称取4
g
NaHCO3加入46
mL蒸馏水(密度取值为1
g/mL)中,充分搅拌,制得澄清溶液。该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2)(1)中所配NaHCO3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__。NaHCO3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该溶液降温到10
℃时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3)如图是探究金属性质的实验。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________性,步骤②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
10
℃
20
℃
NaHCO3的溶解度(g/100
g水)
8.1
9.6
8%
是
延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5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试管
(2)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若选择装置B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装置都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收集到的氧气做图E所示实验,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图E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O2↑
MnO2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D
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7.(5分)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的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胶头滴管
【查阅资料】(i)酚酞溶液在不同的pH时的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2)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
(4)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和OH-结合生成H2O
18.(5分)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性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过滤
(2)金属X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将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操作2是________。
Fe
Fe+CuSO4====
Cu+FeSO4
Fe+H2SO4====
FeSO4+H2↑
Na2SO4
19.(6分)向一定质量的酸性CuSO4溶液(含少量H2SO4)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2SO4
解:设20
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CuSO4+2NaOH====
Cu(OH)2↓+Na2SO4
80 98
x 9.8
g
x(80)
x=8
g
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40%
答: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炼铁
B.石油分馏
C.海水制镁
D.烧制陶瓷
B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B.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
3.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B
4.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B
5.端午佳节,阖家团聚,品尝美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铁锅煮粽子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B.使用肥皂水可以检测煮粽水是否为硬水
C.煮熟的粽子阵阵飘香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使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B
6.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Mg2+
C.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
g
D.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7.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
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
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C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A
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D
10.高炉炼铁的主反应为Fe2O3+3CO
====
2Fe+3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B.CO由焦炭和焦炭燃烧所得的CO2反应产生
C.所得产物为生铁,含碳量比钢的低
D.高炉尾气对环境无影响,可直接排放
B
1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
1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
℃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
℃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中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淘米水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的淘米水中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瘙痒等。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作上好的肥料。(1)“淘米水中含有钾,且呈弱酸性”中“酸性”属于________(A.物理 B.化学)性质。
B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Cl读作________,它由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离子)构成。
氯化钠
C
3)“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这里的“氮、磷、钾”是指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元素)。
C
(4)淘米水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作肥料(合理即可)
14.(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1)示意图中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图B的含义:________。
分子
3H2O
(2)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物质C由不同种分子
构成(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出图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15.(5分)NaHCO3和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某学习小组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20
℃时称取4
g
NaHCO3加入46
mL蒸馏水(密度取值为1
g/mL)中,充分搅拌,制得澄清溶液。该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2)(1)中所配NaHCO3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__。NaHCO3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该溶液降温到10
℃时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温度
10
℃
20
℃
NaHCO3的溶解度(g/100
g水)
8.1
9.6
8%
是
3)如图是探究金属性质的实验。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________性,步骤②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
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5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试管
2)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若选择装置B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控制反应速率
(3)C、D装置都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收集到的氧气做图E所示实验,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图E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17.(5分)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的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胶头滴管
【查阅资料】(i)酚酞溶液在不同的pH时的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2)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蓝色
NaCl
+AgNO?=
NaNO?
+
AgCl↓?
【继续探究】
(4)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和OH-结合生成H2O
18.(5分)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性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过滤
(2)金属X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将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Fe+CuSO4====
Cu+FeSO4
Fe+H2SO4====
FeSO4+H2↑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操作2是________。
Na2SO4
19.(6分)向一定质量的酸性CuSO4溶液(含少量H2SO4)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Na2SO4
(2)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湖北省黄石市2021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炼铁
B.石油分馏
C.海水制镁
D.烧制陶瓷
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B.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C.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3.下列是某初三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生成
B.将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4.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5.端午佳节,阖家团聚,品尝美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铁锅煮粽子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B.使用肥皂水可以检测煮粽水是否为硬水
C.煮熟的粽子阵阵飘香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使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6.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原子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Mg2+
C.镁原子的质量为24.31
g
D.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7.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
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
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9.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10.高炉炼铁的主反应为Fe2O3+3CO
====
2Fe+3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B.CO由焦炭和焦炭燃烧所得的CO2反应产生
C.所得产物为生铁,含碳量比钢的低
D.高炉尾气对环境无影响,可直接排放
1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1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
℃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
℃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6分)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中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淘米水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的淘米水中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瘙痒等。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作上好的肥料。(1)“淘米水中含有钾,且呈弱酸性”中“酸性”属于________(A.物理 B.化学)性质。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NaCl读作________,它由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离子)构成。
3)“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这里的“氮、磷、钾”是指________(A.分子 B.原子 C.元素)。
(4)淘米水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14.(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1)示意图中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请用化学符号表示图B的含义: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说出判断物质C属于混合物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出图中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NaHCO3和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某学习小组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20
℃时称取4
g
NaHCO3加入46
mL蒸馏水(密度取值为1
g/mL)中,充分搅拌,制得澄清溶液。该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
(1)中所配NaHCO3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__。NaHCO3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该溶液降温到10
℃时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温度
10
℃
20
℃
NaHCO3的溶解度(g/100
g水)
8.1
9.6
3)如图是探究金属性质的实验。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________性,步骤②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若选择装置B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装置都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收集到的氧气做图E所示实验,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图E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分)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的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溶液在不同的pH时的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2)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
【继续探究】
(4)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分)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性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将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操作2是________。
19.(6分)向一定质量的酸性CuSO4溶液(含少量H2SO4)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30
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