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安徽歌曲《凤阳花鼓》
教材:《音乐》九年级上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调式、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教学重难点:1、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情绪。2、通过欣赏与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教学方法:欣赏、实践、体验、
课前准备:乐器、乐谱、音频视频、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题 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 欣赏活动与思考问题(情绪、情景) ?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歌的兴趣
(想一想)
二、新课学习 ? 听录音《凤阳花鼓》
提问:乐器、节奏、旋律进行的特点?
老师分析。
(1)?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2) 视唱(难点 附点)。
(3) 用节奏读歌词。
学生学唱:
运用变化情绪进行演唱:
小结: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1)介绍乐器:花鼓(2)拍一拍节奏。
(3)歌曲结构与旋律分析: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4)学生学唱:
?(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
唱好歌曲(加强演唱表现力)
三、?探究活动 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
小结:1、乐器:
2、特色节奏:
3、旋律: 1、乐器:
2、节奏创编:
3、编一编:旋律填音 ?增加学习乐趣,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与素养。
四、拓展 1\欣赏另一版本的《凤阳花鼓》
2\欣赏另一种表演形式:花鼓灯
关注衬词节奏、舞蹈.
欣赏与提问。关注表演形式与风格 拓展视野,感受民族艺术精华。
小 结 总结歌曲《凤阳花鼓》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