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机械波的描述 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机械波的描述 同步测试卷(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27 12: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专题三 机械波的描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啸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的简谐波 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
C.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 D.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
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内传播,若波源质点突然停止振动,则(  )
A.所有质点立即停止振动
B.已经振动的质点将继续振动,未振动的质点不可能再振动
C.能量继续向远处传递
D.能量立即停止传递
3.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时间比a位置的质点晚0.5 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 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
A.5 m,1 Hz B.10 m,2 Hz
C.5 m,2 Hz D.10 m,1 Hz
4.一列横波以10 m/s的速率沿水平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Δt后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T<Δt<2T(T为这列波的周期).由此可知Δt可能是(  )
A.0.3 s B.0.5 s
C.0.6 s D.0.7 s
5.如图为一横波波形图象,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而言,其速度为正且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 (  )
A.P B.Q
C.R D.S
6.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以波源O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为计时零点,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已知O、A的平衡位置相距0.9 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波长为1.2 m B.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速大小为0.4 m/s D.质点A的动能在t=4 s时最大
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元A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8 cm处,质元B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16 cm处.从该图象对应时刻算起,当质元A的运动状态与图示时刻质元B的运动状态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0.12 s.则(  )
A.该简谐横波的频率为 Hz
B.从图示时刻起,质元A比质元B先回到平衡位置
C.介质中平衡位置x=10 c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cm
D.该简谐波波长为20 m
8.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形图,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b恰好处在平衡位置,经过Δt=的时间,关于a、b两个质点所通过的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a=sb B.sa<sb
C.sa>sb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 m/s,振幅为A.M、N是平衡位置相距2 m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 s.则(  )
A.该波的周期为 s
B.在t= s时,N的速度一定为2 m/s
C.从t=0到t=1 s,M向右移动了2 m
D.从t= s到t= s,M的动能逐渐增大
10.一列简谐横波以1 m/s的速度沿绳子由A向B传播.质点A、B间的水平距离x=3 m,如图所示.若t=0时质点A刚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其振动方程为y=2sin 0.5πt cm,则B点的振动图象为下图中的(  )
11.如图所示,在弹性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一系列的质点,其中质点a是波源.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均为1.0 m.当t=0时,质点a开始向下做简谐运动,经过0.1 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质点c刚好开始振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波长为8.0 m B.周期为0.4 s
C.此波的频率为2.5 Hz D.波的传播速度为10 m/s
12.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7 s时刻的波形,波自右向左传播.已知在t2=1.4 s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0.7 s内P点出现两次波峰),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0.1 m/s
B.在t0=0时刻,质点C向上运动
C.在t3=1.6 s末,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D.在t1到t4=1.9 s过程中,Q点通过的路程为0.2 m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O和A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和x=5 cm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的位移为y=4 cm,质点A处于波峰位置;t= s 时,质点O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 s 时,质点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2)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14.(10分)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Δt=0.2 s后的波形图,求:
(1)此波的波速为多少?
(2)若Δt>T且波速为165 m/s,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波沿何方向传播?
15.(10分)下图为沿x轴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2 s时的波形,位于坐标原点处的观察者测得在4 s内有10个完整的波经过该点.
(1)求该波的振幅、频率、周期和波速;
(2)画出平衡位置在x轴上P点处的质点在0~0.6 s内的振动图象.
16.(12分)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 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7 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试计算:
(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
(2)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3)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B.海啸波中既有纵波,也有横波,是一种复杂的机械波,选项A错误;波源的振动能量通过对相邻质点做功而由近及远地传播,不是靠质点的迁移来传播的,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质点的频率只与波源有关(振动质点实际上是在做受迫振动),选项C错误.
2.【解析】选C.当波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时,称之为横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由于波是使质点间相互带动,并且重复,同时后一个质点比前一个质点滞后,所以离波源近的质点先停止振动,然后才是远的质点停止振动;波的能量仍在质点的振动下传播.最终所有质点将会停止振动,但靠近波源的先停止,远离波源的后停止振动,故A、D错误,C正确;已经振动的质点继续振动,尚未振动的质点,将在波的能量传播后,会停止振动,故B错误.
3.【解析】选A.从波动图象可以看出,波长λ=5 m,b点比a点的起振时间晚0.5 s,则波速v== m/s=5 m/s,所以T==1 s,f==1 Hz.
4.【解析】选BD.根据v=,则T=0.4 s,当此波向右传播时Δt=T+T=0.7 s.当此波向左传播时Δt=T+T=0.5 s.
5.【解析】选D.因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S、R两点均向上振动,P、Q两点均向下振动,且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均由各自所在位置指向平衡位置.
6.【解析】选AB.由题图可知波源起振后3 s质点A开始振动,故波速大小v==m/s=0.3 m/s,C错误;由题图知波的周期即质点A的振动周期T=4 s,故该波的波长λ=vT=1.2 m,A正确;因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故由题图知B正确;由题图知t=4 s时质点A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此时质点A的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故D错误.
7.【解析】选C.使A点与B点的运动状态相同,则应是平衡位置为-4的点的波形平移到A点,即相当于波应传播12 cm;则波速v= m/s=1 m/s,则由v=λf可知,f== Hz=5 Hz,故A错误;波向右传播,则A点向下振动,B点向上振动,由图可知,B应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错误;由波形图可知,波的振幅为10 cm,10 cm处的点的相位为10πt+π,故其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 cm,故C正确;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波长λ=20 cm,D错误.
8.【解析】选B. 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所以质点做的是变速运动,由题图知,在图示时刻,质点a位于最大位移处,则其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而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则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所以在Δt=的时间内,a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b质点的平均速度,因此sa<sb,选项B正确.
9.【解析】选D.设波长为λ,根据题意,λ=2 m,结合v=,得T=s>1 s,所以n=0,T= s,A错误;质点振动速度与波速无必然联系,B错误;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并不随波迁移,C错误;从 s到 s,质点M从波峰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变大,动能变大,D正确.
10.【解析】选B.由振动方程y=2sin 0.5πt(cm)知振幅A=2 cm,A、D错误.周期T==4 s,因t=0时A质点刚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故B质点应再过t==3 s后起振,C错误,B正确.
11.【解析】选ABC.由题意可知,波长为λ=8.0 m,周期为T=0.4 s,频率为f==2.5 Hz,则波的传播速度为v==20 m/s.故A、B、C正确,D错误.
12.【解析】选ACD.波源的波向左传播,由波形平移法判断出t1=0.7 s时刻质点P正向下振动.令振动周期为T,由题图可知,质点P经过T时间第二次到达波峰位置,因而得T=0.7 s,T=0.4 s,由题图知:波长λ=4 cm=0.04 m,得波速为v== m/s=0.1 m/s,故A正确;由波形平移法可知在t0=0时刻,质点C处于波峰位置,故B错误;波峰A传播到Q需要时间为Δt== s=0.9 s,则在t3=1.6 s末,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故C正确;经Δt1= s=0.8 s,Q点开始振动,t4=1.9 s时Q已振动0.4 s,通过的路程为s=4×0.05 m=0.2 m,故D正确.
13.【解析】(1)设振动周期为T,由于质点A在0到1 s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个周期,由此可知T=4 s①
由于质点O与A的距离5 cm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轴正向传播,O在t= s时回到平衡位置,而A在t=1 s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 s.两质点平衡位置的距离除以传播时间,可得波的速度v=7.5 cm/s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λ=30 cm.
(2)设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y=Acos
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
,解得φ0=,A=8 cm
质点O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y=0.08cos(国际单位制)
或y=0.08·sin(国际单位制).
【答案】见解析
14.【解析】(1)若波向右传播,则波传播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为Δt=nT+,(n=0,1,2,3…)
则T== s,(n=0,1,2,3…);由题图知波长λ=4 m
波速为v右== m/s=(20n+5) m/s,(n=0,1,2,3,…)
若波向左传播Δt=nT+T
则T= s,(n=0,1,2,3,…)
波速v左==(20n+15) m/s.(n=0,1,2,3,…)
(2)若Δt>T,波速为165 m/s,波在Δt=0.2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165×0.2 m=33 m=8λ+λ,可知此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答案】(1)(20n+5) m/s,(n=0,1,2,3,…)或(20n+15) m/s,(n=0,1,2,3,…)
(2)沿x轴正方向传播
15.【解析】(1)由图知:振幅A=0.1 m
频率f= Hz=2.5 Hz,周期T==0.4 s
由图读出波长λ=2 m,则波速v=λf=5 m/s.
(2)t=1.2 s=3T,则0时刻质点P状态与t=1.2 s时刻的状态相同,由于波向右传播,则知0时刻P向下运动,位移为0.08 m,画出其在0~0.6 s内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0.1 m 2.5 Hz 0.4 s 5 m/s
(2)振动图象见解析图
16.【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P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 m,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7 m,所以v==10 m/s.
(2)Q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 m,
故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t1==1.1 s.
(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0.4 s,
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振动了t2=0.9 s,
则t2=2T+T=,质点每振动经过的路程为10 cm,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s=0.9 m.
【答案】(1)10 m/s (2)1.1 s (3)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