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5)
一、选择题
中广网包头2009年5月13日消息:由于去年冬季气温有利于蝗卵越冬,给今年蝗虫灾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预计全旗蝗虫灾害总危害面积为2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150万亩。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达茂旗畜牧局草原站已启动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针对往年飞机灭蝗时定位不准,有时误将农药撒入池塘等问题,今年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据材料回答1~2题。
1.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2.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
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
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
3.新华网北京2010年7月13日电:中央气象台13日消息,台风“康森”将于14日下午进入中国南海东部海面。受其影响,未来24小时,从四川盆地到苏浙沿海都将有大到暴雨出现。为减少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危害,需要对台风进行监测、及时预警,才能防灾减灾。能达到此目的的最佳手段是( )
A.RS B.GIS
C.GPS D.人工观测
4.不属于GIS系统在防灾减灾中作用的是( )
A.可以建立与防灾减灾有关的多种数据库和模型库
B.模拟和预测灾情发展趋势
C.对防灾减灾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D.可以及时发现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范围
5.下列不属于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是 ( )
A.火灾跟踪 B.地震监测
C.现场导航 D.洪水淹没分析
6.有关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感技术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B.遥感技术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C.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无法使用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替代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完成7~9题。
7.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8.根据图中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断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D.检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9.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遥感工作的有( )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预测商业分布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综合题
12.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两日的阴雨天气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5月14日,第一张震后遥感图片在电视上公布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2)人们通过对该遥感图片的分析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此次地震后灾情进行监测设计方案。
1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措施属自然灾害防御中的________性防御措施。
(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该类防御措施还有哪些方式?
(4)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
14.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材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 m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西北部海拔500 m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
(2)在E、F两地中,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特征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图像上判读的,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报告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60个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图像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
材料二 火灾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就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林火蔓延速度、范围和火场内各点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预报灾后苗木的恢复状况。
(1)材料一中提到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________不同,同一地物的不同部位____________不同;遥感技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态性强等特点。
(2)材料二中提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遥感技术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的成因
B.遥感技术可以直接分析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C.可以显示地震灾情的大小
D.可以监测洪水的水位变化
(4)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是( )
A.预测地震灾害 B.监测洪水灾害
C.天气预报 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16.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案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09年7月中国南部发生暴雨洪灾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08年8月3日~4日,安徽滁河洪灾 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
2009年6月22日,热带气旋“莲花”侵袭 珠江口水位监测—遥感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___________发展。
(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1.C 2.A [在本次灭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3.A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3S”技术作用的理解,难度较小。RS可以对台风进行监测、及时预警;而GIS则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查询;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故本题A项正确。]
4.D [及时发现灾情应用的是遥感(RS)技术,发生的地点则由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确定,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无关。]
5.D 6.A
7.C 8.D 9.A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度病害作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的是0.4~0.76微米,即可见光波段。第8题,由图可知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波长不同,用此原理可以直接检测树木的生长情况。第9题,根据原理可以判断水体污染情况。]
10.C 11.D
12.(1)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 (2)①地震的准确位置;②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可以知道哪个县、哪个镇、哪个城市的破坏程度大,使人们救援有目的性;③公路的破坏程度,可以知道哪条路是通的,不通的路段有多长,使人们对救援物资的运输、公路的疏通有方向性;④大型建筑的破坏程度,可以知道水库大坝、大桥、高楼、大型工厂的破坏程度,使人们能预测它有没有潜在的威胁,需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⑤震区内地形状况,哪里是高山、深谷、陡坡;⑥植被的破坏情况。 (3)获得汶川地震灾区的遥感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灾区的遥感图片进行整理、查询和分析,从而确定灾害影响范围、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以及为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进行灾情统计与评估,提出抗灾、救灾方案。
13.(1)滑坡 泥石流 (2)工程 (3)改变地表环境;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 (4)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等。
14.林业 退耕还林(可封山育林) E 遥感
15.(1)反射率 反射波长 观测范围广 信息获取量大 获取速度快 实时性好 (2)着火林木和未着火林木的辐射波长不同 (3)CD (4)C
16.(1)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 (2)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 (3)GIS技术。 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5)
一、选择题
1.玉树地震中,有不少幸存者依靠合理的方法,挑战生命极限,创造了生命奇迹。若不幸被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衣袖捂住口鼻,谨防呛闷窒息
D.竭尽全力推周围的水泥墙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我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对这次地震进行了救援。据此回答2~3题。
2.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 )
A.将救灾物资储备到成都
B.准备大量的救灾食物和净水剂
C.灾中应急时对陇海—兰新线实行交通管制
D.灾后组织募捐活动,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灾后恢复的目的有( )
A.恢复、重建生命线
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恢复重建生产线
D.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2009年7月11日16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7人遇难,12人失踪。回答4~5题。
4.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
5.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
6.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完成7~8题。
7.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8.夜晚,学生们宿营为安全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9~10题。
9.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是( )
A.a B.b
C.c D.d
10.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A.向北方向 B.向南方向
C.向东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大部分地区通信中断,供水、供电、道路交通受到很大影响,损失严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材料二 目前我国已有较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科研机构深入研究地震的孕育、发展、发生的机理,以求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北京建房现在都按抗8级地震的标准设计,政府还编制了一整套应急系统……
(1)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该地所在西南地区地震频发,试分析其原因。
(2)地震与洪水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汶川地震因为没有做好防震准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在地震危险区以家庭为单位应做好哪些防震准备?
(3)应对地震灾害,保障安全的关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政府在地震防御方面应该做哪些工作?
12.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13.读“灾后恢复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我国多年来坚持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灾的工作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减灾的主要管理部门是________。
(4)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有水稻保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牛保险、________________和畜禽保险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4.北京时间2009年2月20日18时2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40.7°N,78.7°E)发生5.2级地震。据此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救援与救助说法 是否可信 理由
①民政部首先从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运4 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②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4 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③驻新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
④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
⑤地震部门严密监测震情,收集各种异常情况,认真分析地震发展趋势
(2)你认为救援队员需要的医用物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援装备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减灾的管理体系是什么?
15.读“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分别表示的是应急预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一旦发生灾害,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灾应急预案是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4)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若无应急预案会使灾区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如______________;有应急预案,伤员会得到及时救治,灾民得到很好安置,如______________。
16.在灾难事故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在以上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下,要保持镇静,要减少体力消耗,保护呼吸系统。]
2.B
3.D [灾后恢复的目的有二:一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抗能力。恢复重建生命线、生产线,恢复生活生产秩序是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
4.A [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
5.C [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选择躲避泥石流的方式躲避山洪较好。]
6.C [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抢救时不要盲目乱挖、乱刨,注意保护支撑物,以防意外。]
7.C 8.A [第7题,图示地区山地的海拔不高,相对高度不大,对气流无明显的阻挡作用,各地降水相差不大。c地位于背阳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湿度相对较大,林木茂密,故选C项。第8题,a地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故选A项。]
9.A 10.C
11.(1)该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靠近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2)不可预知性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庭防震会,制定防震、避震对策;树立防震意识,清楚地震时逃生的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3)保障安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4)①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③制定应急预案和救灾计划;④加强灾害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⑤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灾意识。
12.(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13.(1)见下图。
(2)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3)民政部 (4)小麦保险 棉花保险 生猪保险 养鱼保险
(5)挽救生命 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 政府救济 民间救济 国际救济
14.(1)①不可信 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②可信 新疆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月份气温低,需要棉被 ③可信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④可信 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⑤可信 监测震情,收集各地异常情况,分析再次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是地震部门预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医疗器械 外伤用药 消炎药 消毒液 防疫药品(写出四项即可) 探生仪器 破拆工具 顶升设备(写出两项即可) (3)储备救灾物资 保证应急交通线畅通 (4)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15.(1)应急机构职责 应急救助准备 灾害评估准备 (2)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3)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不可准确预测 (4)唐山地震 甘肃天祝—景泰地震(合理即可)
16.(1)不正确 逃离泥石流不能顺着流动方向跑,而应垂直于泥石流流向跑往高处 (2)正确 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不易被压埋、砸伤,还要注意保护头部 (3)正确 火灾时,近地面有新鲜空气,为防烟尘窒息,可卧倒在地,用毛巾捂住口鼻 (4)正确 水灾发生时,应逃往高处,远离河流和桥梁,不要往低处跑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5)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我国防灾减灾中重要的法律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3.①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4~5题。
4.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5.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大堤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二、综合题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目前湖泊面积2 625平方千米,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洞庭湖南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三口与长江相连,湖水经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长江的防汛压力。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在洞庭湖区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修建了大量的垸堤,把原来的水域改造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结果造成了洞庭湖水面面积急剧缩小,使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显著减弱。
材料二 为了确保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汛安全,我国政府下决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复到解放初期时的面积。即由目前的2 625平方千米扩大到4 350平方千米。洞庭湖容积也要自167亿平方米扩大到293亿立方米。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出洞庭湖“4 350工程”规划。根据规划,退田还湖面积达1 448平方千米。如下图:
(1)为何说洞庭湖是长江中游地区最重要的天然调蓄湖泊?
(2)近一个世纪以来,洞庭湖萎缩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洞庭湖规划范围与现状比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规划的目标?
参考答案
1.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属于防灾减灾的法律。]
2.C [①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B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要减轻上述自然灾害。]
4.B [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5.A [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6.A 7.B [图中黑粗线为淮河,虚线为湖泊的边界,而不是淮河河堤;淮河水系呈扇形特征,夏季淮河流域降水集中,来水量大,而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入海河道少,故多发洪涝灾害;历史上淮河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更增加了洪涝的程度和灾害度。]
9.(1)湖泊面积大,接纳河流多;能够蓄纳长江洪水、削弱长江洪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长江的防汛压力。
(2)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泥沙大量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和破坏植被(根本原因)。
(3)不同:规划湖泊水域面积大大增加,集中连片。主要措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