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 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的性别遗传 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05 10:1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说课人:张剑茹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人的性别遗传”是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的一个重点,是对八年级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
本节课在整章书的编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深化,启下是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奠定基础。就知识而言,要了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通过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从小培养科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增强学生维护男女性别自然发展的社会道德感。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来看,本节课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解释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说明生男生女几会均等的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解读数据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加强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2)关注我国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揭示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继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掌握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考虑到初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教学内容提及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难以掌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感。
二、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初二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授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授课的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但不能忽视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于课本提及的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知识,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探究生男生女几率的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更利用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法指导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此理论指导下,我设计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人的性别差异与第23对染色体有关”;运用实验法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希望培养学生通过探究法去获取知识。美国科学教学标准中提到:探究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问题,亲历知识的再现过程。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人的性别差异与性染色体有关,通过动手实践探索生男生女的奥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诱导发现 ,引出问题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加深认识,思考拓展
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男孩?女孩?
(二)诱导发现,引出问题
人的性别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人的性别差异是否与染色体有关吗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902年美国的细胞学家麦克郎(C.E.McClung)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E.B.Wilson)和斯特蒂文特(A.H.Sturtevant)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
Y
X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
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讨论:
1.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2.上面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
3.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1)、体细胞中:
男:22对 + XY
女:22对 + XX
(2)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
精 子: 
卵细胞:
X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3)人的性别差异与性染色体有关。
同学们,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指什么呢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生男生女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
讨论:那整个实验该怎样设计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我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1)准备什么实验材料
(2)实验装置怎样设计
(3)实验如何操作
(4)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经过讨论,确定本次探究活动的内容如下:
(1)材料:每小组准备围棋棋子和两个不透光的容器。
(2)实验装置:把棋子分装在两个不透光的容器中,其中一个容器内的棋子代表精子(黑白子的比例应为1∶1),另一个容器内的棋子表示卵子(里面盛的都是黑子)。
(3)我听取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设计后,给予了赞扬并指出不足。最后,我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强调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4)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并在探究表格上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5)汇报实验结果: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大致看出,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新生儿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主要取决于由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母亲的卵细胞结合,认为孩子的性别完全由母亲决定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模拟试验
班级 姓名
次数 受精卵中
性染色体组合 后代性别
1




10
后代性别比例:男:女=
模拟实验
通过调查,发现了什么?
调查范围越大,人数越
多,男女比例越接近1:1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XY
XX
生殖细胞
X
X
Y
子代
XX
XY


1 :1
亲代


可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你能对这个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
时间 次数 人口总数
(亿) 男:女
1953年 第一次 5.82 107.6:100
1964年 第二次 6.95 105.5:100
1982年 第三次 10.08 106.3:100
1990年 第四次 11.34 106.6:100
2000年 第五次 12.66 106.7:100
男女平等是我国基本国策
1995年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确提出“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妇女九大代表时重申了男女平等的国策
GDI :性别平等指数
GEM:性别赋权指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5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
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
那么,人的性别决定是否与性染体关,而与基因无关呢?
(四)加深认识,思考拓展
1、有些人认为: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2、有些人为了满足家庭有男孩或女孩的愿望,请求医生为孕妇做胚胎性别诊断,以决定取舍。这种做法对吗?如果许多人都这样做,对人类社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五)课堂小节,课外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若性染色体多了一条或少了一条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感兴趣的可课外浏览此网站:http://。
2、请同学查找有关性别歧视的典型事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男女染色体的 差别
男性的一对:X、Y染色体各一条
女性的一对:一对都是X染色体
二、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性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