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数数、认数的情况,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完整表达生活中的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故事引入: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但是在远古时代人们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1、2、3……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你们知道了数字的由来,现在我们就来数一数这幅图上的人和物。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介绍数的由来,让学生用数字去数一数校园里的物体,抓住学生对新环境、新生活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生活中的数。
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数一数,它们有多少个?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并汇报。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
师:按1、2、3……的顺序演示课件。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足球。
个数是2的有:单杠、坐在石凳上看书的小朋友、正在跟老师问好的小朋友、在看踢足球的小朋友。
个数是3的有:跳绳、石凳。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向日葵。
个数是5的有:牡丹花。
个数是6的有:盆花。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认读1~10各数。
师:板书1~10各数,并领读各数。
生:跟读完1~10各数,然后同桌互读。
师:打乱数序,指数让学生读。谁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生:略。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支铅笔?
第一排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个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喜爱数学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1.
照样子数一数,画一画。
答案:
照样子圈一圈。
答案:略
把同样多的连起来。(连一连)
答案:略
数一数,连一连。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今天我们数了美丽小学里的人、花、树、鸽子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