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7 19:29: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两篇短文。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
2、难点: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陋室铭》(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
②其中往来种作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
④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⑤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
3、翻译课文。
4、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共同感受。听录音,划出押韵韵脚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5、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作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作者刘禹锡是什么人呢?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唐代文学家,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背景介绍
:刘禹锡被贬期间,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同学们认为他的陋室怎样?还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何陋之有?
1、怎样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
2、“陋室”的“陋”表现在什么地方?不“陋”表现在什么地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这座陋室去参观参观。陋室的环境如何?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物质上陋)
3、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回答:对偶、拟人。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绿色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清幽的环境(板书)
4、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博学的朋友(板书)
5、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高雅的生活情趣(板书)(精神上不陋)
小结从三个方面写陋室
6、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语句来回答?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作者立下志向,要像古代名贤那样拥有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
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志向远大
类比(
板书)
7、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性格、志趣的产生与时代是密切相关的。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权;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惟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高洁的人格,特立独行,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www.
8、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尽管这的确是个陋室,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板书)
9、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然后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什么写法?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总结全文,背诵课文
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六、板书设计:
????????????????????
?
陋室铭
??????????????????????????
?刘禹锡
??????????
?清幽?的环境???
起兴
?陋?室?不?陋??????
博学的朋友??????
类比
????????
高雅的生活?????
??托物?言志
?????????
志向远大????
??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试仿写《陋室铭》。
?



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规范,无语法之束缚。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好文妙文。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