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75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5》中详细论述了天文气象、农田水利、采矿、制盐.造船、航海、海战和内陆河流湖泊的水站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关于战舰,火器及战守之策的论述。这反映了顾炎武(
)
A.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感和关注
B.学识十分丰富
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提倡经世致用
2.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上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
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
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
D.导致"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
3."民工潮"是农民紛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上世纪
80年代起,每年农历正月前后,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北上,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股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拍打着城市的门户,波及几乎全国各大城市。“民工潮”的形成本质上表明改革(
)
A.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弊喘
B.形成了新的劳动力市场
C.培育了自由的农村市场
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
4.《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其寓意体现了(
)
A.天人合一
B.君权神授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5.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啊拉伯数字”,其《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都受到了(天方夜谭》创作方法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棉花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些说明阿拉伯人()
A.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化
B.首先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6.古希腊历史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解释历史事件时,致力于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探索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对事件的分析中,已经无法找到任何难以违抗的天神意志和不可提摸的宿命观念。这说明古希腊(
)
A.神学崇拜退出历史舞台
B.人文精神影响史学创作
C.直接民主政治存在弊端
D.建立了科学的史学体系
7.关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西方国家认为是使美洲脱离“野蛮”而进入“文明"时代:
拉美人认为是美洲“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是“两个大陆的相遇”。这一-现象体现出(
)
A.历史记录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B.拉美民族强烈的权益保护意识
C.联合国认识问题较客观公正
D.史观差异影响对历史结论的判断
8.下表反映了1600-1800
年a洲奴隶人口的输出情况。表中数据可以用于说明黑奴贸易(
)
A.推动了大西洋两岸的发展
B.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生产力
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D.促使美洲进入近代社会
9.某学者在谈论人文主义者时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此言论的依据是"他们"
(
)
A.倡导教权至上
B.惧怕教皇势力
C.主张理性至上
D.坚持宗教信仰
10.罗素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北欧的大部分地区既受人民的欢迎,又受统治者的欢迎。这是因为君主们认识到,如果他们白已领土上的教会完全变成本民族的,他们便可以控制教会。这样,他们在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有力。材料体现了(
)
A.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
C.宗教改革提高了欧洲世俗君主的权力
D.宗教改
革推动欧洲各国民族意识高涨
1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质上也就是经典物理学的确立,意昧着新的思考图景的形成: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由人们可知的自然规律所控制。由此可知,牛顿力学(
)
A.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
B.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
C.改变了人们对白然界的认识
D.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12.有启蒙思想家这样说道:“在这个政府体制里。国王若想做好事,则获无边大权:若想为非作歹,则双手被缚:贵族们贵而不骄,也不养家臣:人民可参与国事,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认可(
)
A.贵族制
B.僭主制
C.民主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3.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了英国王位传承的顺序,同时规定直接依附于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这些规定(
)
A.表明国王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B.清除了君王对政治的影响力
C.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D.表明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14.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等都是经历了几番博弃而获得通过的。其立法过程共同说明(
)
A.民主需要妥协
B.制衡达成稳定
C.革命推动立法
D.程序公正至上
15.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给数量显然比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提供衣食,以及如何雇用他们”。该观点意在强调英国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
B.改善了民众的生活质量
C,具有巨大的现实推动力
D.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16.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巴黎公社“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这些地区的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子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这体现了巴黎公社(
)
A.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B.力图确保决策正确
C.重视巩固工农联盟
D.政权的民主性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倡导的法治,与中国历史上法家主张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家的法治,根植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井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黄宗羲的法治,直接来源于他的民权理论,即权力源自人民,而建立的法治,则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天下之法",
法治根植于民权之上,并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成为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这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观点非常接近。
——摘编自杨水华、赵亮《中国的卢梭--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黄宗藏民主法治思想述评》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允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权.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伏尔泰写道:“自由和财产是英国人伟大的理性声音...是自然的呼唤...地产的所有者种植自己的世袭土地比种植他人的土地要好。“但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并不是永恒的。“当他们仅从事-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还都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一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法治思想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和卢梭对私有财产的看法,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8
分)
1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成就简表
阅读材料中的中国和欧洲思想文化成就,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说明理由。(要求:
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
分)
19.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范冠华《对美《邦联条例》与(合众国宪法)的比较分析》
(1)有人说在《邦联条例》下,全国性的政府有名无实。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从《邦联条例》到《合众国宪法》,联邦政府在权力上的变化。(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美国《合众国宪法》取代《邦联条例》,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0.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
15-16世纪,随着沟通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随之出现。16-18
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以它所提供的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即西方国家工业化获得巨大成就和垄断制确立之际,在西方国家统治、控制落后农业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下,终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摘编自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世界的经济都是以农为本的,从根本上说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本身带有封闭性,因而成为各地区、各国间横向联系的障碍。资本主义兼具开放性和扩张性,它以暴力或和平的方式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欧美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编自昊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影响。(8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A
A
D
B
D
B
D
B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D
C
C
D
C
A
C
D
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对多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涉及,表明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感和关注,故选A项。材料并不是为了突出顾炎武个人学识丰富,排除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的观念,意为保卫整个国家和民族是天下人都应负有的责任,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经世致用思想是由顾炎武提出的,意为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到实践中求真知,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上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可知,农民积极大量购买毛泽东像恰恰说明这是广大农民阶级对我党革命道路的认可与支持,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始于1947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明显不符,排除B颈;毛泽东像本身并不属于理论宣传,排除C项;我党全面的“左”倾路线正式实施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力,促进了农业发展,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从而形成了“民工潮”,故选D项。A、C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B不是“民工潮”的本质反映。
答案:D
4.解析:《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说明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是汉代董仲舒的观点,排除A项;“天赋人权”
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C项;“法律至上”虽然体现了法律的重要性,但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答案:B
5.解析:从材料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不但把自己的文化传入欧洲,还把古印度人和中国的文化也传入欧洲,所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阿拉伯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D项正确。A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故B项不正确;材料只提及文学方面的影响,故C项不正确。
答案:D
6.解析:从材料看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已经无法找到任何难以违抗的天神意志和不可捉摸的宿命观念”,这反映出人文精神影响史学创作,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A项错误;C项说法和材料无关,材料并未涉及直接民主制的内容及评价,因此C项错误;D项“科学的史学体系”无法从材料得知,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7.解析:由材料“西方国家”“拉美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信息可知,材料所列说法的主体立场有别,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折射出不同主体在史观上的差异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同一事件,并没有体现“夸大其词”,排除A项;“强烈的权益保护意识”的说法由材料无法得出,排出B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其立场就客观公正,排出C项。
答案:D
8.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被留在非洲本土的人口中没有青壮年男子,大多为儿童和劳动能力不强的老人,这必然不利于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大西洋两岸主要包括欧洲、美洲和非洲,显然黑奴贸易没有推动非洲的发展,排出A项;C项与材料信息关联不大,且工业革命需要的是自由劳动力,故排除C项;D项并非黑奴贸易带来的影响。
答案:B
9.解析:材料中的人文主义者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是无神论者,是因为他们虽然讽刺和揭露教会的腐败,暴露教会的丑行,但依然坚持宗教信仰,故D项正确,B项错误;A项不符合史实;信仰宗教与主张理性至上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10.解析:根据材料“在本土的统治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有力”可知,路德的宗教改革受到统治者的支持的原因是,它有利于欧洲世俗君主权力的提高,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11.解析:由材料“意味着新的思考图景的形成: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由人们可知的自然规律所控制”可知,牛顿力学使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解放,即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故选C项;A项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作用,排除;B项是伽利略的成就,排除;D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成就,排除。
答案:C
12.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位启蒙思想家认为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但是君主的权力也受到限制,人民可参与国事,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这体现的是君主立宪制,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
答案:D
13.解析:材料表明君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这是继《权利法案》后,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的进一步发展,巩固了“议会高于王权”的规则,故C项正确。1689年后英王权力开始受到限制,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说法错误。
答案:C
1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是资产阶级和旧贵族相妥协的产物;美国1787年宪法是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相互妥协的产物;德国1871年宪法是新旧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由此可见,三部法律的立法过程共同说明了民主的达成需要通过策略性的妥协来实现,故A项符合题意。“制衡达成稳定”指法律通过以后在具体实施中所出现的情况,而本题强调的是立法过程,B项与题干设问不符,故排除;三部法律的通过并不都是通过革命实现的,排除C项;D项所述在立法过程中难以充分体现。
答案:A
15.解析: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核心问题是提供足够的衣食和工作岗位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这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具有强大的现实推动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具有巨大的需求,不是强调社会财富增加、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大量就业岗位的提供,A、B、D三项错误。
答案:C
16.解析:由材料可知,巴黎公社人民通过选举信任的代表来实现对国家的治理,这体现的是一种代议制式的民主制度,故选D项;“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并不等于少数服从多数,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决策问题,B项错误;C项的“工农联盟”,材料未涉及。
答案:D
17.答案:(1)不同:法家的法治,根植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黄宗羲的法治根植于民权之上,并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4分)意义:否定了法来自君主的观念,批判了君主的一姓“私法”,推动了思想解放,为后世的民主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4分)
(2)看法:伏尔秦认为财产私有是公民自由权的体现,财产私有是一种天赋权利,保护财产的私有,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不反对财产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主张财产平等。(4分)
原因:伏尔泰站在当时处于社会进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奔走呼号;而卢梭则从社会公平的理念出发,站在社会大众的层面上,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要求政治权利。(4分)
18.答案:示例一:
信息:16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科技逐步落后于欧洲。(2分)理由: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自然经济发展缓慢、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等。欧洲后来居上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等。(10分)
示例二:
信息: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不断发展,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依然抱残守缺。(2分)理由:西方的工业革命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启蒙运动形成高潮,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扩展,资本主义统治日趋巩固。而中国则顽固地坚持“天朝上国”理念、“闭关锁国”政策和专制统治,封建制度虽然走向衰落,但依然顽强地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因受阻碍而发展缓慢。(10分)
19.答案:(1)理由:根据《邦联条例》,美利坚合众国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邦联是各主权州的联盟;邦联国会并未拥有有效的征税权、关税权等重要权力;邦联国会的决议和权力,须经各邦同意或完全受各邦制约。(4分)
(2)变化:确立了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集中了外交、财政、司法等大权,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4分)
(3)认识: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延续了美国统一的国家形态,这一过程也体现了美国人民的法治精神。(2分)
20.答案:(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海外贸易和早期殖民活动的展开,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2)影响:
积极影响: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客观上冲击和瓦解了当地落后的旧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4分)
消极影响: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不合理、不公平的格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