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手指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手指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11: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 22《手指》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难点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对应生活中的人,学生的思想感受不够。
教学方法 1.语言通俗易懂,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2.通过听说读写记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说说自己的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加深印象。)
4.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心句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做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5.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写每根手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每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板书: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6.师生交流:
(1)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他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学生说完体会后还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2)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拟人、排比,写出了食指身处险境却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3)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以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中指较好的外形特点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4)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是其间最优美的。)
7.齐读结尾,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他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要团结,我们既要看到他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人的短处。我们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细分课文,对课文中的重点、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手指名称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最肯吃苦
试险或冒险、主干
相貌堂皇、曲线优美
体态秀丽、
样子可爱
缺点
矮而胖,
头大而肥,
构造简单,
比别人少一个关节。
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并不出力、扶衬
能力薄弱、
附庸
小结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他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要团结,我们既要看到他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人的短处。我们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事情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