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
21.古代诗歌五首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怆( )然而涕( )下
(2)岱( )宗夫如何
(3)决眦( )入归鸟
(4)丰年留客足鸡豚( )
(5)xiāo( )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 )东指即天涯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天地之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齐鲁青未了(不尽)
B.造化钟神秀(聚集)
荡胸生曾云(同“层”)
C.决眦入归鸟(眼眶)
会当凌绝顶(登上)
D.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诗人,字 ,他被称作“ ”,其诗作被称作“ ”,都收集在《 》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 、 、 、 和 。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
(3)王安石,字介甫,号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 ,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 对后世影响深远。
5.默写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4)我们登上泰山眺望远景,大有“ , ”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
(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5)《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
(6)《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
二、素能进阶
6.你们班正在举行一场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3)阅读下面关于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的理想。
【示例】 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三、阅读训练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9.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第一句概括了峰上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11.“不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或小题。(3分)
望 岳
杜甫
你宗夫却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②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夺,杜甫由云安(今属重庆云阳)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12.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惧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豺狼的争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7分)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夜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雅称。
13.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是(3分) (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4.【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4分)
21.《古代诗歌五首》答案与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古诗中的字音、字形。日常学习时要注重积累,答题时注意辨析音近字和形近字。如“怆”和“疮”,“眦”与“呲”,“箫”和“萧”的区分。
【答案】(1)chuàng tì (2) dài (3)zì(4)tún(5)箫(6)biān
2.D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D.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3.B 本题考查对诗句节奏的划分。B.应为“不畏浮云/遮望眼”。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日常要注重积累,一定要关注这些所学诗词的课下注释部分,把握作家、作品、出外和诗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等。
【答案】(1)子美 诗圣 诗史 杜工部集
(2)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泰山
(3)半山 北宋
(4)放翁 南宋 爱国热情
5.【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注意“怆”“涕”“缘”“凌”等字不要写错。
【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2)自缘身在最高层(3)从今若许闲乘月(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6)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仔细读题,围绕活动内容“唐诗”拟定主题语,主题语要简洁、醒目,力争做到朗朗上口。(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围绕“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的目的组织语言。注意开头有称呼,接着说明倡议理由,要做到语气委婉。(3)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分析给出的例文,发现辛弃疾的推荐词采用第三人称“他”,主要以短小、朗朗上口的短句,总结辛弃疾的生命历程、人生追求、文学成就等,最后一句话做总评。结合这些要求,总结杜甫的生命历程、人生追求、文学成就等,采用第三人称“他”的角度写推荐词即可。
【答案】(1)(示例)走进唐诗,感受诗韵
(2)(示例)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唐诗多,好吗?
(3)(示例)杜甫推荐词——他一生坎坷,生活艰辛,用沧桑之笔,抒发着忧国忧民之情。他饱经风霜,虽历经磨难,却依然时刻记挂国家安危。“三吏”“三别”,道出多少黎民疾苦;诗圣造诗史,诗史鉴历史。他就是他,一代诗圣杜甫!
7.BD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B.诗的前两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而非“议论、抒情”。D.诗中“落红”比喻“自己”,而不是“朝廷”。
8.B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9.【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施展之地,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
【答案】(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10.D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其大意,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继而逐项分析,判断正误。D.“委婉含蓄”的表述有误。诗作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
11.【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解答本题,可先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代表什么,再联系全句内容来理解。“浮云”可理解为困难、挫折等,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心中的“浮云”则能够扯住向上者前进的脚步,面对“浮云”,“不畏”二字,写出了态度: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同时说明了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认识的高度,才能不被假象所迷惑。
【答案】(示例1)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示例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12.D;D《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在时期积极进取的人生,给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并非沉郁顿挫。
【诗意】《宿江边阁》 暮色从远处的山道蔓延过来,高高的西阁临近长江边的瞿塘关。薄薄的浮云在山岩之间栖宿,孤独的月影跟随着波浪轻翻。互相追飞的鹳鹤已渐趋安静,捕得食物的豺狼正争斗声喧。战乱不停辗转忧思难以入睡,徒叹自己没有能力整顿乾坤。
13.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本题要理解诗句的大意,并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的是丰收年景以及山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箫鼓追随春社近”表现的是春社的欢快氛围,并没有“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B.【甲】诗尾联的意思是从今日起,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便要拄着拐杖,随时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诗人现在已经拄着拐杖,且“哪怕”一词所蕴含的感情与诗人的闲适之情不相符,所以“哪怕拄着拐杖”的表述有误。D.“逢”字写出了恰巧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而不是“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诗中也没有表现出诗人要“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4.【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描述的画面及其特点的对比。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分析两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然后找出共同点。从【甲】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及【乙】诗的“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等诗句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山村的秀丽风光。【甲】诗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来招待客人,【乙】诗的“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写山村农民忙碌于蒸煮茶叶与抽茧缫丝,由此可知,两首诗都描写了农事丰收的景象。从全诗来看,【甲】诗抒写了农村的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的游兴。【乙】诗抒写山村野景,饱含田园风味,清幽静怡,同时充满了勃勃生机。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甲】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充满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惜谢绝仕途甘于归隐的决心。都在景色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答案】①都写了山村自然风光的秀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或“都在景色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诗意】《山行》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在路上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