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一)
小说阅读
以体会意图为突破方向,把握主旨、标题题
第6讲
目录
题型一 主 旨 题
题型二 标 题 题
三维训练设计
回扣教材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是作者刻意把祥林嫂的悲剧都安排在春天发生的,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像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主旨。解答本题注意抓人物形象(祥林嫂是主题性人物)和作者的倾向,然后找出文章所对应的内容,理解归纳。
落实“5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1.抓标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2.抓情节
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挖掘小说揭示的主旨。
3.抓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4.抓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
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5.抓作者的思想倾向
具体就是: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来把握。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解题演示]
第一步:确定思考角度
题干中有“主旨”“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为“主旨类”题目。
解答本题可以从小说的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刻画三个角度入手。
第二步:找出对应内容
从标题
入手
小说的题目“走眼”意思是“看错、出现失误”;是通过“买玉”这一事件来表现“走眼”的,表面上好像赵老板走了眼,实际上是技不如人、不守行规的李老板走了眼。题目暗含着讽刺意味。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情节入手
赵老板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热心地替人鉴定了钧瓷;买玉时由对卖玉的人怀疑进而洞悉李老板的为人,面对李老板尖刻的奚落,又没有拆穿其行为;而奸诈的李老板落得个关门走人的结局。赵老板的故事说明了诚实、宽厚做人的重要性。
从人物形象入手
小说开篇先点出赵老板的“内行,眼力好”,鉴定钧瓷时用“淡淡”“朗声”等神态描写,表现了他的自信、沉稳、果断和为人仗义。买玉时的踱步的动作,皱眉、不动声色的神态,表现了他对卖玉人的行为动机的洞察。明知李老板设局使诈,但默不作声不施报复的行为,显示了他宽厚和善良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人物的描写,表现了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回扣教材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从标题意蕴的角度设题)
(2)小说《祝福》为什么以“祝福”为题?(从标题作用的角度设题)
标答分析
(1)参考答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标题的表层义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杀敌报仇,该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所叙故事情节。“林教头”点明故事的主人公,“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山神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意蕴,先看标题是否使用表达技巧,本标题将三个名词组合;然后理解标题的表层义,本标题概括了故事情节;最后理解标题的深层义,本标题意在构成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一种凄凉、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
(2)参考答案: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这一环境密切相关。②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起到线索的作用。③祥林嫂的悲剧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作用,解答本题从情节、环境和主题三个角度思考,再找出对应内容进行分析。
p39
[解题演示]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从全文看,“锄”这个标题有其象征义,运用了象征手法。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锄”的表层义有两个:是一种农具,是一种劳作行为。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锄”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喻示劳动者和土地的亲密关系;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角度
作用分析
标题与情节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标题与形象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标题与环境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意。
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艺术效果
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目“活着”没显示出时间(或时代)、处所、状态(社会状态、自然状态),也并非物象、情感类表述,“活着”只是对主人公生命状态的整体概括,在文中也未多次出现,故可确定从形象角度、主题角度和艺术效果角度答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活着”恰恰是小说中的两个主角——老人和老牛的生存状态,其中蕴含的对生命的思考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它引导读者去体会“活着”的意蕴,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从艺术效果来看,这个题目本身形象生动,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