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屈原 课件(幻灯片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屈原 课件(幻灯片3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7 21:3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屈 原(节选)
第 五 单 元
郭沫若
学习目标
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
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
3、把握课文中的戏剧冲突,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
感,把握人物形象。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理解本剧主旨,
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谁的呢?(屈原)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屈原(节选)》。
新课导入
郭沫若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乳名文豹,原名郭开桢,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等高贵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初颇受楚怀王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受到旧贵族势力打击,先后两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人物介绍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前四幕的剧情主要是:在七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系念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孰料却遭到张仪、南后之流卑鄙地陷害,横加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在含冤莫白的情形下,他仍然拳拳关注祖国和人民,把它们看得高于自身的利害得失。他“沉痛地”劝诫楚怀王,愤怒地斥责南后,恨她危害了祖国。但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囚禁。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两场。
剧情简介
第一场写看守卫士从死槛里救出婵娟。
第二场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南后等人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告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陷害忠良的凶残和毒辣。
发展和高潮。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好浩然正气。
结局。写婵娟之死。这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势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这里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精神。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部分。这部分也是第五幕的高潮。
咆哮( ) 詭譎( ) 瘦削( )
鞠躬( ) 睥睨( ) 污秽( )

犀利( ) 雷霆 ( ) 虐待( )
哗众取宠( )

páo xiào
guǐ jué
shòu xuē
jū gōng
pì nì
wū huì
xī lì
léi ting
nüè dài
huá zhòng qǔ chǒng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检查预习
播弄: 咆哮:
稽首:
阴惨:
拜手:
爵:
俾倪:
哗众取宠: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摆布;挑拨。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
猛兽怒吼。
阴暗悲惨。文中形容黑暗的旧世界。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古代酒器,三足,青铜制。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绝顶聪明的人看来好像是愚昧的,绝顶灵巧的人看来好像是笨拙的。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掌握下列词语含义
1.(才能、成就)出众。( )
2.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
3.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嫉妒。( )
4.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 )
5.狡诈的计策。( )
6.糊涂而愚蠢。( )
7.忧虑国家大计和人民疾苦。( )
杰出
卓越
嫉贤妒能
诽谤
诡计
昏庸
忧国忧民
3、根据意思写词语
8.把人关进监狱里。( )
9.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 )
10.指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11.持续多日、连绵不断的雨。( )
12.形容水势盛大,奔腾起伏。( )
13.采取强大威力使对方害怕。( )
14.形容伤心哭泣的样子。( )
15.毁谤、挑拨离间的话。( )
囚禁
心急如焚
同流合污
淫雨霏霏
波涛汹涌
震慑
痛哭流涕
谗言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词。
2.课文哪一句话概括介绍了屈原?用—标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围绕( )这句话,讲述了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开创( )以及不愿( ),报国无望后( )的事迹。
“楚辞”
同流合污
投身汨罗江
初读感知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4、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郑詹尹是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廷中奸臣的帮凶,他毫无正义感,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东皇太一庙。一旦靳尚说到不按南后的意旨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处死他这个南后的父亲时,他便下定了毒死屈原的决心。
合作探究
1、郑詹尹为什么对毒死屈原有些迟疑,应怎样理解?
“雷电颂”一部分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既是拟人,又是反覆,又是呼告,感情更强烈,有力地表现出对风的热切期待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屈原对风、雷、电这些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的热切期盼。其次,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使屈原更加神采飞扬,光彩夺目。这也正是作者浪漫主义激情的具体体现。
2、“雷电颂”部分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屈原关心祖国的前途,热切地呼唤和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这黑暗、阴惨的世界“爆炸”“劈开”,用自己熊熊燃烧着的生命,用“全身炸裂的怒火”,“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
3、屈原又是怎样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
4、屈原说到黑暗比铁还坚固,“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你将怎样理解?
屈原清醒地认识到风、雷、电还不能完全改变现实,但他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他只能寄情于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追求,这样,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出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力量。
婵娟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却深明大义,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她为了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娟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出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表现了正义和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尖锐冲突达到了高潮。
5、通过作者对婵娟的描写,分析婵娟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朗读课文,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一,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
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合情感。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课后习题二,课文的主体市屈原的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体
会“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
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仔细分析一下。
明确: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合作探究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指坚定的信念;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作用:
3.抒情主人公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明确: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读完课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问题探究
1、《屈原》中这段独白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在现代话剧中,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屈原》中的独白就是这样一首激越彭拜的抒情散文诗。这段抒情独白,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这段独白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时诗人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使全剧主题异常鲜明地凸显出来,充分表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2、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分析形象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写作特色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屈 原(节选)
风!你咆哮吧
雷!你轰隆地响吧
电!你这最犀利的剑
光明,你就是火
东皇一云中君
土偶木梗太阳神
大少司命湘夫人
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
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
板书设计
与以前学过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相比,《屈原》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天上的街市》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象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而《屈原》的独白部分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更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强化训练
拓展延伸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作品截然不同。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吸收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楚辞》的编纂始于西汉,汉成帝河平三年,文学家刘向领校中秘书衔,负责整理屈、宋作品,编定《楚辞》。《楚辞》一书中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加以详细的注释,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课文一开始,就展示了矛盾双方的针锋相对的较量。楚国卖国集团在妥协投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屈原遭受的迫害越来越深,他对祖国、对人民忧心如焚,愤激之情到达了顶点,于是在东皇太一庙暴发了激荡寰宇回旋大地的“雷电颂”,这感情激越、气势磅礴的抒情独白,是他用生命的血肉熔铸的诗。“雷电颂”宣泄了屈原要摧毁旧世界的澎湃激情,也集中地表现了屈原一生的思想和性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三: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
把握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
字、分类概括其不同作用。
2、课后习题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
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分小组进行表演,为完成本单元的任务二做准备。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