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7课《爱满人间》中的歌唱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爱的人间》。此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歌曲为三段体结构,旋律明朗美妙,歌词多用到排比句式,歌曲在第三段中对第一段的重复是让歌曲的情感得到升华。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们,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少儿歌曲。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
2.能感受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体会聋哑儿童的心声。
3.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见到有残疾的人要积极帮助,不要讽刺嘲笑。)
三、教学重点:
1.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哪怕是在逆境中也要微笑面对)。
四、教学难点:
在歌唱中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唱准切分、休止等节奏,唱出歌曲温暖、动人的情怀。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爱的体验
1、老师想问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1)、我们睡觉的时候在夜晚突然醒来房间里漆黑一片的时候?
(2)、如果家在楼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一个人上楼回家的时候?大家都有怎样的感受?
(没有了光明,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孤独、恐惧、需要帮助)
师: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就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双目失明,无法用眼睛去感知这美丽的世界,生活在孤独与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全凭耳朵来听辨,全靠双手来摸索。他们被称为“盲童”。
盲童的眼睛虽然看不到,可是他们却和我们一样,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同时他们也拥有爱心人士的关爱。
2、欣赏歌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根据欣赏这首专为盲童所作的歌曲《爱的人间》。
3、揭示课题。
师:听完这首歌,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你现在的感受?(温暖、感动)
师:刚刚很多同学说到了一个词:温暖。是啊,这首歌是著名音乐家谷建芬老师为盲童所写,正是那许许多多的爱让盲童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色彩与温暖,感受到了这充满爱的人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爱的人间》。(板书课题)
(二)、新授歌曲
——爱的歌声
1、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呢?哪个部分的情绪显得比较激动呢?
(第一部分:情绪温馨而甜美。第二部分:情绪激动,充满感激之情。第三部分: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最后四小节是补充终止,仿佛在细细回味美好世界甜蜜滋味。)
2、学唱歌曲第一部分。(“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而动听的诗歌,你能用充满深情的语调朗读这首诗吗?)教师教唱。
3、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同学们学的很快,我们再来挑战第二部分。1)随琴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2)解决难点节奏。
3)师生对唱歌曲。
4)学唱第二乐段第二段歌词。
思考:第二段四句歌词又有哪些变化?分组讨论,尝试自学歌词并演唱。
5)请个别学生演唱难点,再跟随琴齐唱。
6)生生对唱。
(设计意图:在与第一段歌词进行对比的聆听中,找出第二段歌词的变化,并学会歌词;理解歌词在第二段里所体现的情感升华。加以多种形式的演唱能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4、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三部分
a.找不同
人们的爱让盲童找到了幸福的生活,于是他们又唱起了开头那优美的旋律。这一次唱和开头完全一样吗?
b.小组自主学唱
下面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学唱尾声部分,请组长带着大家共同学习。注意三拍休止,最后的延长音和前面的八分音符。
小组汇报
C.三拍休止符的解决
1.提问
你觉得这里为什么要停上三拍这么长,直接结束不好吗?
师:这里作曲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小盲童在静静地聆听,在甜甜地回味。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记住这里的休止符呢?
d.完整演唱歌曲第三部分。
5.完整演唱歌曲
整首歌曲我们都学完了,下面我们带上幸福的感受,激动的感激和甜甜的回味完整的演唱歌曲。
6、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男女生分角色演唱)
(三)、拓展与小结
——爱的结语
爱就如同一场春雨,滋润着田地;爱就如同一颗闪闪的明星,照亮着前行的路人。爱,不是简单的儿语,不是一时冲动,那是心灵的呼唤,是真情的奉献。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奉献自己的爱心呢?(生谈感受)
让我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让我们将所有的爱,带出课堂,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爱,让我们的世界,真正成为“爱的人间”!
师生再次唱响《爱的人间》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