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压强章节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自行车是同学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面有关自行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车座做成宽且软是为了减小压强 B.骑车左转弯时,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 D.脚蹬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2.如图甲、乙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推力F,向右缓慢匀速地推木板,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匀速推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压强p和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动过程中F>f
B.木板在甲图中对桌面的压力F压比乙图中的大
C.推动过程中摩擦力f变小
D.木块在甲图中对桌面的压强p比乙图中的小
3.如图所示的盲道是为盲人出行提供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带有条形凸起的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形凸起的提示砖,提示肓人前面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当盲人走在盲道上面时与走在普通的平整路面上相比,走在盲道上( )
A.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B.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C.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D.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4.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与容器的接触部分密合,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受力不平衡时会发生形变。此装置( )
A.左右构成一个连通器
B.橡皮膜左侧所受压强大于右侧所受压强
C.若左右两部分均注入的是水,一定能出现如图所示橡皮膜凹凸情况
D.若左侧注入水,右侧注入酒精,一定能出现如图所示橡皮膜凹凸情况
5.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瓶子,先正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A.pA>pB FA>FB B.pA<pB FA= FB
C.pA= pB FA<FB D.pA<pB FA>FB
6.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D.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7.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气体压强工作的是( )
A.用力吹吸管能将水吸起来 B.吸管吸饮料
C.吸盘挂钩 D.连通器
二、填空题
8.用水、玻璃瓶和带有细玻璃管的接防塞制成了加图所示的两个装置。
(1)要探究气压或高度的变化应选择如图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装置,若该装置的高度不断升高,其玻璃管中液面将___________。
(2)另一装置可用于探究___________的变化:其原理是________。
9.某同学按压气球,气球变瘪,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用手轻轻一托,气球就向上飞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如图所示,将两只气球自由悬挂静止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两气球中间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___________(选填“分开” 或“合拢”),这是由于两只气球中间的空气流速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造成的缘故。
10.如图所示,玻璃杯中装有3×10-4m3的水,水深10cm,false,若杯的重力为1N,杯的底面积为20cm2,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5m2,杯壁厚度不计;false;则水的重力为______N,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N。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
11.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质量均匀的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 2:3,高度之比也是 2:3,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______,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 甲:F 乙=______。
12.如图所示,用50 N的水平力F将重10 N的物体A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静止,物体A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 cm2,则A对墙壁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增大对A的压力时,A与墙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会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false,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false;A点液体的压强为______Pa。(g=9.8 N/kg)
14.如图所示,这类仪器称为___________。当装入相同的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随着加入液体越多,容器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三、实验题
15.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面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过实验图(a)和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通过观察图(b)和______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比较pb______pe。(选填“>”、“<”或“=”);
(5)a、b、c、d四次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表现出来的;
(6)本实验所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1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瑞文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容器形状等因素有关,他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
(1)液体压强计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指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的液面应该________。
(2)正在使用的U形管压强计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3)由甲、乙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可以得出液体压强与金属盒所处_________有关。
(4)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可以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霞同学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利用图甲和图丙的装置,得出一个结论: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小洛看后立即指出了他在实验中的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机器人约500kg,装有四条三角形履带,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1m2.2012年2月,首次在南极内陆冰盖完成了30km的匀速自主行走。求
(1)该机器人重力是多大?
(2)行走时阻力约为重力十分之一,牵引力是多少?
(3)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为多少?
18.如图所示,平底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水桶的底面积为400cm2,空桶的质量为0.4kg,向桶内倒入4.8kg的水,桶内水深为10cm。g取10N/kg,水桶厚度忽略不计。求:
(1)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2)水对桶底的压力。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车座做成宽且软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运动状态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骑车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脚蹬上制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匀速推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F=f,故A错误;
B.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向右缓慢地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的重力不变,则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B错误;
C.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不变。故C错误;
D.向右缓慢地推木块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由false可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即木块在甲中对桌面的压强比乙中的小,故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脚踩在盲道上,脚对盲道的压力不变,砖上的条形凸起或圆形凸起减小了脚的受力面积,增大了地面对脚的压强,使脚底感觉更明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A.此装置中间有橡皮膜隔开,中间不连通,不能构成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橡皮膜形变的程度可以看出橡皮膜向左侧凸出,故橡皮膜右侧所受压强大于左侧所受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false,液体的密度相同时,因为右侧液面高,因此右侧的压强大于左侧压强,若左右两部分均注入的是水,一定能出现如图所示橡皮膜凹凸情况,故C符合题意;
D.若左侧注入水,右侧注入酒精,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但是右侧液面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false,隔板左侧液体的密度大,液面高度小,隔板右侧液体的密度小,液面高度大,两边的压强不确定,不一定能出现如图所示橡皮膜凹凸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
pA<pB
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即
FA>FB
故选D。
6.D
【详解】
A.对比前后两次情况,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重力不变则压力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倒置后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由false 知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B.最初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由于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由p=ρgh知道,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故B不符合题意;
D.最初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ρghS大
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此时这部分液柱比水多,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小=ρgh′S小
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此时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水对容器压力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往水平吸管中吹气时,竖管的上端空气流速快,竖管上端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竖管上升,也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首先用力将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塑料吸盘中的空气排出,通过手的挤压排出了吸盘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样外界大气压将挂衣钩压在墙壁上,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合题意;
D.连通器的特点是只有容器内装有同一种液体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才是相平的。如果容器倾斜,则各容器中的液体即开始流动,由液柱高的一端向液柱低的一端流动,直到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时,才停止流动。连通器利用的是不同高度液体压强的作用不同的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甲 升高 温度 热胀冷缩
【详解】
[1]甲装置可以根据瓶内外气压相等的特点来探究气压的变化。海拔上升时,大气压降低,故甲装置升高时,外界气压降低,则瓶内气压高于外部气压,会使液面升高。
[2]乙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温度的变化,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可以根据管内液柱的上升与下降来判断温度的变化。
9.形状 运动状态 合拢 大 小
【详解】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手的压力使气球变瘪。
[2]用手轻轻一托,气球就向上飞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4][5]在图中向两气球中间沿水平方向用力吹气时,两气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小于气球外侧的压强,外侧压强使两气球向中间合拢。
10.3 2 2000
【详解】
[1]水的重力为
false
[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
false
水对杯底的压力为
false
[3]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
false
11.3:2 2:3
【详解】
[1]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所以密度比
false
[2]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false
12.5×103 不变
【详解】
[1]因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所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力F=50N,物体对墙壁的压强
false=5×103Pa
[2]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墙壁对它的摩擦力,因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摩擦力等于重力,即
f=G=10N
增大对A的压力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重力不变,A与墙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13.false 980
【详解】
[1]根据公式false可知,液体的密度
false
[2]A处的深度
false
A点处的压强
false
14.连通器 变大
【详解】
[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称为连通器。
[2] 各部分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随着加入液体越多,深度变大,根据false可知,深度变大,压强变大。
15.形变 压力 d > 海绵的凹陷程度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详解】
(1)[1]通过实验图(a)和图(b),(b)图中海绵被字典压下去一部分,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故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3]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相同,因此,通过观察图(b)和(d)图后可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因受压物质不同,不能直接根据物质的凹陷程度分析;根据p=false,因压力相同,而(b)中受力面积小,故pb>pe。
(5)[5]a、b、c、d四次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表现出来的。
(6)[6][7]本实验所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此外还用到转换法。
16.不漏气 相平 不是 深度 无关 变量不唯一
【详解】
(1)[1]检查液体压强计气密性时,用手指按压橡皮膜若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说明气密性好,装置不漏气。
[2]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左侧探头受到大气压强和右侧管中液体受到大气压强相等,所以两液面在同一水平高度。
(2)[3]正在使用的U形管压强计一段和外界大气接触,是开口的,另一端不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
(3)[4]由甲、乙两图进行实验对比,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所处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和深度有关。
(4)[5]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相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和容器形状无关。
(5)[6]根据图甲和图丙,即改变了液体密度也改变了深度,变量不唯一,所以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
17.(1)5000N(2)500N(3)1.25×104Pa
【解析】
【详解】
(1)机器人的重力:G=mg=500kg×10N/kg=5000N;
(2)由题可知,行走时的阻力:false,
因为机器人匀速自主行走,所以它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F牵=f=500N;
(3)机器人对水平冰面的压力:F=G=5000N,
受力面积S=4×0.1m2=0.4m2,
机器人对冰面的压强:false。
答:(1)机器人重力为5000N;
(2)行走时阻力约为重力十分之一,牵引力是500N;
(3)该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为1.25×104Pa。
18.(1)1300Pa;(2)40N
【详解】
解:(1)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F1=G桶+G水=(m桶+m水)g=(0.4kg+4.8kg)×10N/kg=52N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false
(2)水对桶底的压强
false
水对桶底的压力
false
答:(1)水桶对地面的压强1300Pa;
(2)水对桶底的压力是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