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8 15:3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社戏
预习检测
一、本文以一个外来少年的眼光来观察江南水乡这个陌生的世界,使文字充满着新鲜感、奇异感和亲切感。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着水乡特色。请你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下面这段文字抄录下来并反复诵读,品味其生动而有画面感的场景描写。
要求:书写准确,字迹工整。
二、通读全文,然后完成1一5题。
1.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赤膊
行(xíng)辈
恕叨
B.潺潺(chán)
蕴藻
凫(hú)水
涌跃
C.宛转(zhuǎn)
怠慢
旺相(xiàng)
舟楫.
D.踱(dù)步
家券.
忌惮(dàn)
皎洁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3.
请你按照文章叙述的先后顺序,用四字短语梳理并概括故事情节。
4题目为“社戏”,文章主要写了
的情形,但在开头和结尾也写了与看社戏无关的事,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应紧扣文章的题目“社戏”来写,这些与看社戏无关的事情,宜删除。
B.这些内容应略写,否则会冲淡主要内容,使文章结构松散,难以突出中心。
C.开头和结尾所叙述的事情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所以很重要。
D.开头和结尾所叙之情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波澜起伏,所以很重要。
5.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两题。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文章塑造了热情的小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请仿照示例说说理由。
[示例]我最喜欢六一公公。他淳朴厚道,热情好客。孩子们偷他的豆,他只是轻加责备;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应该的”,还亲自送罗汉豆给“我”的母亲和“我”吃。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巩固
三、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社戏(节选)
鲁迅
①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②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③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④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
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⑤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⑥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⑦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⑧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⑨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6.说说下列加点词语不能删掉的理由。
(1)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比较下列语句,说说原文语句好在哪里。
(1)
[原句]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改句]我们立刻出了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句]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改句]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在眼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联系语境,说说下列语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面对第⑧段环境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江南乡村诗趣盎然、和谐醉人的美丽画卷。
B.从色彩、气味和声音等角度写景,给人以丰富、立体之感。
C.写迷人的豆麦和水草,表达出作者对农民和祖国山水的热爱。
D.“踊跃的”“兽脊”写出了船速之快和“我”看戏心切之情。
10.看社戏前,“我”遇到了“三次波折”“三次转机”“两点误认”,请解答:
(1)“三次波折”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准和别人一同去,怕外祖母要担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次转机”是:①八叔的航船回来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戏途中的“两点误认”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写的妙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精读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听戏,不是看戏(节选)
梁实秋
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
)发
现唱出了错,(
)毫
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这正是真正的观众,是他维系戏剧的水准于不坠。当然,他的眼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光脊梁的习惯,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木牌子。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得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皙的,黄橙橙的,黑黝黝的,置身其中如入肉林。(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肉感,但决不能给人以愉快。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路。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打热手巾把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手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美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哭啼,打喷嚏,打呵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园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也居然练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剌里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后来年纪稍长,又复常常涉足戏圈,正赶上一批优秀的演员在台,上献技,如陈德琳,刘鸿升,龚云甫,德珺如,裘桂仙,梅兰芳,杨小楼,王常林,王凤卿,王瑶卿,余叔岩等等,我渐渐能欣赏唱戏的韵味了,觉得在那乱糟糟的环境之中熬上几个小时还是值得一付的代价,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使人如醉如迷,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研究西洋音乐的朋友也许要说这是低级趣味。我没有话可以抗辩,我只能承认这就是我们人民的趣味,而且大家都很安于这种趣味。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艺术家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意力。前几出戏都照例的是无足观,等到好戏.上场,名角一露面,场里立刻鸦雀无声,不知趣的“酪来酪”声会被噓的。受半天罪,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
我老早就离开北平,与戏疏远了,但小时候还听过好戏,一提起老生心里就泛起余叔岩的影子,武生是杨小楼,老旦是龚云甫,青衣是王瑶卿,小生是德珺如,刀马旦是九阵风,丑是王长林..有这种标准横亘在心里,便容易兴起“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我常想,我们中国的戏剧就像毛笔字一样,提倡者自提倡,大势所趋,怕很难挽回昔日的光荣。时势异也。
11.
下面关联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
)发现唱出了错,(
)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
A.若是……便
B.由于……竟
C.可是……于是
D.然而……就
12.“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传神地描绘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13.从选文内容来看,“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中的“乐”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对听戏有哪些感悟与思考呢?
(用文中语句回答,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鲁迅在《社戏》中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某些原因在选文中也有异曲同工的表现,请你说说两文在这一方面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贴吧
学习了《社戏》后,班级开展了以“走近社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1.
[说文解字]“社”,“衤”旁加“土”,是会意字。“衤”表示_________
“土”指的是_________;古代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方叫作“社”。
2.
[简介社戏]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社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走近社戏]“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词语是戏曲中的角色名,请你按照以下标准,对上述角色进行分类:
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武打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