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16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16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8 14:2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掠过(lüè)? 油漆(xī)?? 苟安(gǒu)?????????????B.?躲避(bì)?? 拘泥(ní)?? 怅然(chàng)
C.?鉴赏(jiàn) 驱遣(qiǎn) 桥堍(tù)?????????????D.?一缕(lǚ)?? 即使(jí)?? 契合(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被访者几乎都表示对曲靖不甚了解,但都认为曲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
B.?通过作者的鉴赏示范,使我们明白要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体验阅读的愉快。
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他的学习他自己负责。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斯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C.?④②⑤③⑥①????????????D.?④②③⑤①⑥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于是所谓文艺,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C.?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8.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局部),填空。
《自叙帖》? 《玄秘塔碑》
?? ??唐代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体上判断,上面的①________(填作品名称)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布局)②________,笔画锋棱明显,书风遒劲。
?? ??另一幅是怀素草书巨制,结构松散灵活,笔画③________,书风狂放烂漫。
9.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________
②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________
③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________
10.给下面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歌谣
契合
旷远
海啸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苟安
拘泥
桥堍
驱遣
11.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桥粱? 文盲 ?弧烟 ?苟安? 旷远? 盯着? 怒吼
清明? 振耳 ?海鸥? 歌谣 ?鉴赏? 海啸? 白蒙蒙
得意扬扬 ?泛着白沫 ?怅然凝望 ?不声不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为纪念“世界读书日”,学校将开展以“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根据示例,将下表①~②横线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①________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法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②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 ①04月23日已过去了,“世界读书日”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它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外,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收的收获。
???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来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时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谿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朗朗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都是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繵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14.阅读选文
巴山夜雨
钱歌川
???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澈,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干,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 ⑥然而好景不长,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好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上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 ?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 ?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有删改)
(1)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②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4)文章第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
三、写作题
15.《驱遣我们的想象》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要学会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透过文字进入意境去感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体验阅读的愉快“的观点。这说明欣赏文艺作品时想象的重要。你能以“想象”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 A
3. B
4. B
5. D
6. C
7. A
8. 《玄秘塔碑》;严谨;连绵
9. 比喻;反问;引用
10. yáo;qì;kuàng;xiào;gǒu;jū;tù;qiǎn
11. 粱—梁;弧—孤;振—震;想—响
12. (1)进入阅览室阅读书刊有以下两种流程:一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读完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二是读者入馆阅读书刊,如果需要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复印完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能离开。
(2)质疑读书法;循序渐进法(熟读精思法)
(3)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二、阅读理解
13. (1)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或: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2)运用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将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的道理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也更有说服力。1.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述层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在通读全文(段落)的基础上给文章(段落)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2.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词)、转折句(词)、过渡句(词)、结论句(词)、主旨句(词)、表层次的序词,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
(3)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然后引用诗句阐述读书要勤奋;再从阅读载体、阅读途径、阅读方式等方面揭示今天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接轻快;最后对比反问,强调我们要珍惜现在的读书条件努力读书。
(4)示例:诗句强调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比较浅薄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读书,还应自觉地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务实和进一步升华,从而变成有真才实学的人。
14. (1)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2)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3)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用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人在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4)第一问:①被诗人支配,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第二问:赞同哪一种,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略。
三、写作题
15. 【参考例文】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不论是写诗,还是写小说;不论是创作国画,还是雕塑和作曲,都离不开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有人问: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一般人会回答:变成了水。一名同学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有人问:黑板上的粉笔点像什么?一般人会回答:像粉笔点。没错,但它像雪花、天上的繁星……这些想象是自由的,也是美丽的。作家秦牧的《花城》,就是用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来的。《花城》由花市想到广州变成了一座美丽的花城,由花城想到祖国像一座春意盎然、百花吐艳的大花园;由名贵花卉想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威力,由花市盛况想到群众的审美眼力……
???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所以,我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