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历史三轮核心热点总动员:专题十一科技发展史 学案+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历史三轮核心热点总动员:专题十一科技发展史 学案+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9 07:49: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一 科技发展史
祝融号形象图

磊/摄
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祝融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的命名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这也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吴艳华说。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启航,开始飞向火星的漫长征途。这是一次全球瞩目的航天探索。吴艳华说,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次任务,将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也是创举。
线索一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3)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航天科技
(1)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农业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学
20世纪70年代,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线索二 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和德国
美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太阳能、风能等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重大发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3)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电力: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2)内燃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3)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4)化学工业: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5)新材料: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启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1)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人类开始向信息时代迈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2)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进入原子能时代(3)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续表
新兴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石油化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业、通讯工业、电力工业等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信息工业等
特点
(1)许多发明都来源于工匠或技师的实践经验(2)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3)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4)侧重于轻工业部门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同时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3)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3)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4)造成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3)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1)军事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2)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4)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并开始近代化探索。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1)军事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技术转为学习政治制度,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我国也是一种挑战
相同点
(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5)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
线索三 科技巨匠
姓名
国别
主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牛顿
英国
(`1)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2)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
英国
1859年,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线索四 科技发展与大国崛起
国家
科技发展
国家发展
英国
(1)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铁路时代开始,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1)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成为“世界工厂”(2)确立了英国长期的殖民霸主地位,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成果发明一系列成果、飞机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一,开始谋求世界霸权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率先在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步入“新经济时代”
日本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拓展市场和掠夺原材料,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
积极引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实施“科技立国”政策
到1968年,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德国
(1)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处于领先地位,本茨发明汽车
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二
二战后,合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俄国
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1861年改革后,工业革命加速了发展
加速了俄国工业化进程
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共同背景。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理论的突破、市场的需求、劳动力的增长等。
2.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1)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三次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避免科技给人类带来危害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一科技发展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我国古代人物与科技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
祖冲之——创制《大明历》
B.
蔡伦——发明造纸术
C.
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
D.
华佗——发明麻沸散
科技成就深刻的影响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历程里,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的领导下取得的,并经过皇帝下令推广。火药虽然源自炼丹术,但炼丹家也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的。各朝的天文机构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与历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A.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B.
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C.
古代科技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D.
科技发明者的辛勤付出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记载: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那么,在宋元时期“走出去”的科技发明包括(  )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0年5月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报道,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了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高铁.5G移动通信、新能源等领域进入世界前列,这些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加强国家安全都有重要意义。材料强调了()
A.
要把科技放到国家发展的中心位置
B.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C.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D.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自命于时代,自立于浮风,矢志于令人类远离饥饿;他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人类铺垫了安稳的基石”。“他”是()
A.
袁隆平
B.
王进喜
C.
雷锋
D.
邓稼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的是()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A
B.
B
C.
C
D.
D
宁波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讲述了屠呦呦的故事,会出现在故事中的一项科技成果是(  )
A.
研制“两弹一星”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发现青蒿素
D.
发明纳米技术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每一次大的产业革命,都是基础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后出现的。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引发的产业革命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基础科学理论的科学家是(  )
A.
牛顿
B.
瓦特
C.
哈格里夫斯
D.
阿克莱特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反映了(?
?

A.
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B.
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和工作方式
C.
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
工业革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促使英国煤铁产量大幅增加的最重要的发明是
A.
珍妮机
B.
改良蒸汽机
C.
蒸汽机车
D.
内燃机
“蒸汽可以转动轮盘,这在亚历山大大帝时就知道了。但蒸汽用于实际生产,却只有在18世纪的英国才有可能。……这使人们感到,工业革命在这时发生,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过去缺乏应有的知识,而是由于社会故意压制生产,不让它得到应有的发展。”根据材料分析,能够让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学研究取得突破
B.
生产力出现了巨大发展
C.
君主立宪制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D.
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
“当新社会的曙光初露霞曦时,英国却突然跃出地平线,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带动了世界。英国的历史极其诱人,你要想了解现代世界,就应该首先从英国历史开始。”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英国“领先走进一种新文明”的是
A.
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
飞机的诞生
C.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
计算机的问世
“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20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
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
D.
很多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中有这样一段话: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
A.
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成为世界第一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
C.
发现了美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D.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我们习惯上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来分别命名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A.
发生范围不同
B.
机械特色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生产方式不同
2020年9月26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观致MILESTONE概念车全球首发,该车定位为纯电动四门轿跑,将电玩、二次元、沉浸式体验与时尚运动元素相融合,打造出极具个性的数字化概念设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汽车,它的驱动动力是(  )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内燃机
D.
发电机
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飞跃,也引起了社会职业的变化。下列职业产生顺序正确的是(  )
A.
石油工人→铁路工人→网络工程师
B.
铁路工人→石油工人→网络工程师
C.
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铁路工人
D.
铁路工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他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B.
交通和通讯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
通讯网络的作用比交通工具的作用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起推动力的事件(  )
A.
文艺复兴运动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随着贵阳到凯里高铁的开通,凯里人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各方面带来好处。下列的选项中,都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
A.
火车?轮船?电灯
B.
飞机?电话?汽车
C.
电报?电视?火车
D.
飞机?火车?轮船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最早使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公司是(  )
A.
福特
B.
雪铁龙
C.
通用
D.
克莱斯勒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
技术革新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
激烈竞争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
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
生产的盲目性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科学家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B.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C.美国科学家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D.德国科学家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
被誉为“发明大王”
A.
A
B.
B
C.
C
D.
D
在外吃饭扫一扫,商城购物扫一扫,出门不用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够了。不同的场景,相同的便捷服务,移动支付日益成为人们消费习惯的一部分。移动支付的风靡主要得益于()
A.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C.
航天技术的进步
D.
中国人发明了微信
《科学的历程》一书中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材料意在强调:
A.
人类应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B.
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
C.
人类生存的根基被彻底动摇
D.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
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
序号
年代
主要热词
1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计算机、喇叭裤
2
20世纪90年代
深圳速度、海选、下海、菜蓝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3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4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注: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四组热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领发展】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里,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的小农背负重担蹒跚前行。
——史学家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所指的是西方的什么事件?
(2)与西方相比,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会“景物依旧”?中国因此在1840年受到了什么遭遇?
材料二: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三: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3)材料二中葡萄牙、西班牙成为大国的因素有哪些?
(4)材料三使英国拥有海上霸权的科技发明是什么?强大工业能力使英国获得了什么世界称号?
(5)分析上述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少的企业的过程非常迅速……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的四分之三的汽车和电力。
材料四?
(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改良它的人是谁?它推动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
(2)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材料二相关的一项科技成果及其发明人,并说明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的发展走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材料二?
1913年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表
材料三?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4
2
1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1
2
4
5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点特点?其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是什么?列举这一方面的发明成果一例。
(2)材料二的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可见,该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
科技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助推发展】
???
材料一?
到了工业革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英国当时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在经济方面带给英国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这个标志性成就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科技激化矛盾】
???
材料二?
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马克思称之为“相对人口过剩或产业后备军”。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和廉价童工、女工的使用,使工人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在1839年英国42万纺织工业工人中,成年男子不到1/4,而妇女占242,000人,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者超过80,000人。”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以棉纺业为例,“1806年女工的平均工资比男工低63%,童工的工资更少。”
——刘淑兰《英国产业革命史》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下层人民的民生却日益恶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造成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科技带来困扰】
???
材料三?
近年来“雾霾”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近年“两会”民众最关注环保问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中国面临着什么问题?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1.
B
2.
B
3.
D
4.
D
5.
A
6.
C
7.
C
8.
A
9.
B
10.
B
11.
C
12.
A
13.
C
14.
D
15.
C
16.
C
17.
B
18.
C
19.
C
20.
B
21.
A
22.
C
23.
B
24.
A
25.
A
26.
(1)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示例:第1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改革开放;农村改革;“文革”的教训;社会主义新风尚;拨乱反正;科教兴国。第2阶段: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变化;信息时代。第3阶段:区城合作;睦邻友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党的政策调整;科技的发展。第4阶段:党的政策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发展。
(3)互联网的普及。说明:“双11”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7.
(1)第一次工业革命。
(2)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受到西方列强侵略。
(3)开辟新航路;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等。
(4)蒸汽机的发明或者轮船;日不落帝国。
(5)?要努力发展经济,适时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8.
(1)瓦特;蒸汽火车、蒸汽轮船。
(2)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影响: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4)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用国家法律保障科技创新;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9.
(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电力技术;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选其一。
(2)美德后来居上,赶超英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3)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0.
(1)变化: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标志性成就:蒸汽机的改良;影响: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的向纵深发展。
(2)机器的使用;手工业者破产;失业人口增加;女工、童工的使用导致工资水平下降。
(3)问题:环境污染。原因:工业发展,大量工厂的兴建,煤炭大量使用,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的增多。
???????(4)注意: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节约能源,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要使用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