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复习专题——恒定电流(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考复习专题——恒定电流(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3-05 19: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恒定电流(二)
【疑难应用】
例1.(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卷)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解析:答案A
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使连入电路中的R0阻值减小,整个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I增大,路端电压U=E-Ir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又R2与R0并联后再与R1串联,在R0减小时,使得R2两端电压减小,R2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A正确,BCD错误。
例2.(201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最高端向下滑动时
A.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变大
B.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变小
C.电压表V读数先变大后变小,电流表A读数先变小后变大
D.电压表V读数先变小后变大,电流表A读数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答案A
外电路电路结构为滑动变阻器的上部分电阻R1与下部分电阻R2并联后再与电阻R串联。根据R1+R2之和为定值,则并联电阻R并=可知,当R1=R2时,R并最大,外电路电阻最大。根据欧姆定律I=及路端电压与干路电流的关系:U=E-Ir,可知外电路电阻先增大后减小时,干路电流先减小后增大,路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排除B、D选项;讨论电流表示数变化时,可将电阻R与电源内阻r之和等效为电源内阻r内,外电路只有R1与R2并联,当R1<R2时,P向下移动,R2减小,而电压增大,故电流表A的读数增大;当R1>R2时,P继续向下移动,R1增大,且其两端电压减小,故通过R1的电流减小,而由前面的判断可知此时干路电流增大,故另外一条支路R2上的电流必定增大,即电流表A读数继续增大,综上所述电流表读数一直增大,A对。
例3.(2010年 江苏)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感L的电阻不计,电阻R的阻值大于灯泡D的阻值,在t=0时刻闭合开关S,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t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B两点间电压UA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解析:答案 B
例4.(2010年 安徽)18.如图所示,M、N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据板,其为定值最阻R1、R2为时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S,小球静止时受到悬线的拉力为F,调节R1、R2关于F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大
B.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小
C.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变大
D.保持R1不变,缓慢增大R2时,F将受小
解析:答案 B
例5.(2009天津)3.为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 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U-I图象应是
解析:答案C
灯丝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图像上某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应越来越大。C正确。
例6.(2009重庆)18.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1~L10(24V/200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1~X10(220V/2W),将其连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电路见题18图,若工作一段时间后,L2 灯丝烧断,则( )
A. X1的功率减小,L1的功率增大
B. X1的功率增大,L1的功率增大
C. X2功率增大,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减小
D. X2功率减小,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增大
解析:答案:C
L1和X1并联、L2和X2并联…然后他们再串联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L2 灯丝烧断,则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I减小,又L1和X1并联的电流分配关系不变,则X1和L1的电流都减小、功率都减小,同理可知除X2 和L2 外各灯功率都减小,A、B均错;由于I减小,各并联部分的电压都减小,交流电源电压不变,则X2 上电压增大,根据P=U2/R可知X2 的功率变大,C对、D错。
【疑难检测】
1.(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经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U=IR既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A(安)和Ω(欧)的乘积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Ω(欧)和T(特),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V(伏)等效的是
A.J/C和N/C B.C/F和Tm2/s C.W/A和CT·m/s D.和T·A·m
3.(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云地间距离约为l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l×1014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J
4.(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如图,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1、R2、R3为定值电阻,S0、S为开关,与分别为电压表与电流表。初始时S0与S均闭合,现将S断开,则( )
A.的读数变大,的读数变小
B.的读数变大,的读数变大
C.的读数变小,的读数变小
D.的读数变小,的读数变大
5.(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美国科学家Willard S.Boyle与George E.Smith 因电荷耦合器件(CCD)的重要发明荣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CCD是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的传感器。下列器件可作为传感器的有
A.发光二极管 B.热敏电阻 C.霍尔元件 D.干电池
6.(2011年高考·上海卷)右表是某逻辑电路的真值表,该电路是()
7.(2010新课标)19.电源的效率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 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为路端电压,I为干路电流,a、b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由图可知、的值分别为
A.、 B.、 C.、 D.、
8.(2010海南)1.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他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面的一个瓶颈。此项发明是
A.新型直流发电机 B.直流电动机
C.交流电动机 D.交流发电机
9.(2009全国2)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则该电路可能为( )
10.(2009广东)10.如图7所示,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的电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只合上开关S1,三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如果再合上S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电源输出功率减小
B.L1上消耗的功率增大
C.通过R1上的电流增大
D.通过R3上的电流增大
11.(2009江苏)5.在如图所师的闪光灯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电容器的电容为。当闪光灯两端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闪光灯才有电流通过并发光,正常工作时,闪光灯周期性短暂闪光,则可以判定
A.电源的电动势一定小于击穿电压
B.电容器所带的最大电荷量一定为
C.闪光灯闪光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一定增大
D.在一个闪光周期内,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与通过闪光灯的电荷量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
12.(2009年 上海)11.如图为某报警装置示意图,该报警装置在一扇门、两扇窗上各装有一个联动开关,门、窗未关上时,开关不闭合,只要有一个开关未闭合,报警器就会报警。该报警装置中用了两个串联的逻辑电路,虚线框甲内应选用_________门电路,虚线框乙内应选用_________门电路(填:与、非、或)。
13.(2010年 上海)14.图示电路中,R1=12,R2=6,滑动变阻器R3上标有“20Ω2A”字样,理想电压表的量程有0-3V和0-15V两档,理想电流表的量程有0-0.6A和0-3A两档。闭合电键S,将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2.5V和0.3A;继续向右移动滑片P到另一位置,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3,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偏的1/4,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__A,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V。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CD B AC B BC D D B B C D
二.填空题
12.解析:或,或,
13.解析:0.15,7.5
A
V
E
r
S
R1
R2
R0
V
A
P
R
E
r
S
R1
R2
S
S0
E
R3
V
A
输入 输出
0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
1
≥1
1
&
A.
B.
C.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