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8 15: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囫囵(hú)????? 鼎盛(dǐng)????? 瘦削(xiāo)????? 国殇(shāng)
B.?侦缉(jí)???????? 幌子(huǎng)??? 凝视(níng)????? 商於(yú)
C.?收揽(lǎn)?????? 非难(nán)??? ??? 鞠躬(jū)??????? 伫立(zhù)
D.?犀利(xī)??????? 睥睨(pì)??????? ? 诡谲(jué)?????? 稽首(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忌讳? 雷霆? 另请高明? 哗众取宠??????????????????????????B.?怯懦? 凄惨? 咬牙跺脚? 赫赫扬扬
C.?拾掇? 威严? 雕梁画栋? 骂骂咧咧??????????????????????????D.?景仰? 筹躇? 无可耐何? 喃喃自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把风、雷、电说成是“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
B.?“哼,还有你这河伯”和“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中的“河伯”是指《九歌》中主宰大自然雨水的上仙。
C.?本文想象瑰丽、奇特,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主人公和宇宙中伟大的自然力——风、雷、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D.?郭沫若在《屈原》中写道:“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和鲁迅说过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相似,暗示了黑暗之前的新生力最终要到来,腐朽没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②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
③近年来,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④《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⑤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A.?②④⑤③①?????????????????????B.?①④②③⑤?????????????????????C.?②①⑤③④?????????????????????D.?④②⑤③①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的语文课王强又迟到了,他蹑手蹑脚地从后门溜进了教室。
B.?如今,北大街上重修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 , 开设着各色店铺,其他三条大街上主要还是老房子,呈现难得的旧貌。
C.?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屈原》课本剧表演开始了,同学们正襟危坐 , 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本届读书活动中,选手们不仅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更激情阐述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B.?透过浓浓的迷雾,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在远处慢慢地走着。
C.?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健康事业插上了智能翅膀。
D.?考试期间,不少家长为孩子精心准备了铅笔、钢笔、橡皮、风油精等文具用品。
7.根据下面的台词写出人物的性格。
①常贵: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________
②唐茂昌:(更火起来)你告诉他们,这儿是老唐家的买卖。把钱柜打开。________
③王子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爷要,就……________
8.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蓦然________ ? ? ? ? ?? 踌chú________
喃喃自语________ ? ?? 咀嚼________
翘首________??????????? hú lún________吞枣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________
②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________
③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________
④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________
10.戏剧常识填空。
舞台提示又称“________”,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________文字。内容包括剧中________,剧情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服装、________、________及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 材料一:戏曲进校园,作为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各省市都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不断推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推广并不是十分顺利,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不少家长和老师出于对学生“课业”负责的考虑,对这一活动并不是十分支持。
??? 材料二:见下图。
??? 材料三:河南省把“戏曲进校园”摆上重要位置,在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政策上狠下功夫,形成宣传、文化、教育、财政等多部门联动格局。同时,各级政府设立戏曲进校园专项费用,将戏曲进校园演出纳入政府购买项目。据了解,河南省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双百双千”活动,百名戏曲名家联系百所高校,百所戏曲院团联系百所中小学,千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千所乡村音乐厅开展戏曲活动,促进戏曲教育、戏曲实践与戏曲演出有机衔接,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戏曲传承模式。
(1)仔细观察材料二的漫画,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
(2)阅读以上几则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二、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暮秋感怀
于谦
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①月中过。
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②耿③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
【注释】①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②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③耿:正直。
(1)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
(2)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点列出。
三、阅读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 , 始食盐酪②。
???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 , 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盐酪:盐和乳酪。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
②周之粟________
③谢不受________
④或遗之衣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写出3点)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 立
???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撒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宗? 璞①
??? 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
??? 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
??? 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
??? 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的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
??? 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
??? 父亲在图书馆楼下仍有一个房间,我有时去看看。常见隔壁的房门敞开着,哲学系的学长唐稚松在里面读书。唐兄先学哲学又学数学,现在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有重大成就,享有国际声誉。我们在电话中谈起图书馆,谈起清华,都认为清华教我们自强、严谨,要有创造性,终身不能忘。
??? 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②。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
???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
??? 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
??? 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
(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注】①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②曹禺:本名万家宝。
(1)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2)“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
(3)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
(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5)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6)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四、写作题
16.请以《? ? ? ? ??在2020》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A
2. D
3. B
4. A
5. C
6. C
7. 善良、富有同情心;蛮横、霸道;胆小怕事、圆滑、中庸
8. mò;躇;nán;jǔ jué;qiáo;囫囵
9. 拟人;反复;比喻;反复;反问
10. 舞台说明;说明性;人物表;时间;地点;道具;布景;表情;动作;上下场
11. (1)内容:太阳暖暖地照着,天空中飘者几朵白云。教学楼前,两名女同学和一名男同学正在一位女戏曲表演艺术家身后跟着她一丝不苟地学习戏曲。
寓意:戏曲真正走进校园,越来越多的表演艺术家走进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戏曲。(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推广不是十分顺利。②河南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落实“戏曲进校园”活动。(意思对即可)
二、诗歌鉴赏
12. (1)北风、落叶、大雁
(2)①内心的愁苦(无奈);②坚守忠贞的决心;③内心的豁达。
三、阅读理解
13. (1)停止;周济、接济;推辞、拒绝;有人
(2)①家境贫困,以砍柴放牧为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②道义在的地方,他一定坚定去做,把富贵名利看得非常淡泊。
(3)勤奋读书、安贫乐道、重孝道淡泊名利、亲民爱民。
14. (1)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①(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②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3)父亲没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4)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在儿子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5. (1)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开篇,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下文写清华图书馆作铺垫。
(2)这里的“惭愧”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留恋之情。
(3)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
(4)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5)对清华园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6)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
四、写作题
16.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