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8 20: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及“歌”的体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掌握杜甫相关文学常识。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作者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4、背诵诗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大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作者简介
文题解读
茅屋”,指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为......所......”是一个表示被动的固定句式。“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吹破,点明了诗歌所叙述的主要内容和诗歌的体裁。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第二年的八月,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仕途多蹇、衰老贫困的
诗人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时代背景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体裁:“歌行体”
歌行,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如《琵琶行》《大风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歌行体特点
南朝宋鲍照所创。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沉塘坳


zhuǎn


布衾
广



突兀
shà
qǐng
xiàn
sāng



此屋
háo
juàn
cháng


chóng
qīn
ào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明了大意
整体感知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的深秋狂风怒吼,卷走我屋上多层茅草。
茅草飞过江洒落在江边,飞得高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飞得低的飘转沉到池塘水中
秋高:秋深。
怒号:大声吼叫。
第一节: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把秋风拟人化,从听觉上写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强劲
,生动地写出了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动词。视觉角度,交代了三个下落,细致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写出秋风对茅草的破坏,写出诗人交际苦痛的心情,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归来倚杖自叹息。
为:做。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南村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儿。
公然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的唇焦口干但也喝止不住。
回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第二节:茅草被顽童抱去,诗人无奈叹息。
第二节赏析: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因“老无力”而受侮辱的愤懑之情,也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实状况,为后文的悲惨遭遇蓄势。“老无力”显示出诗人疲惫衰老的状态。“盗贼”并非真正给群童加上了“盗贼”的罪名,而是表现了诗人的激愤之情,这样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群童抱茅而跑之事。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群童抱走茅草而悲叹不已的情形以及无奈的心情。“倚杖”写出诗人衰老的形态,“自叹息”写出他诉说无门的困窘之状。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3、“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照应?
他叹息什么?
“倚仗”与“老无力”照应,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
,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儿童幼稚无知,不明自
己的痛苦,三叹黎明百姓生活困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
被子已用多年,冰冷如铁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床头因屋漏雨,没有干的地方,雨点就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没有停歇。
自从经历战乱以来,很少睡好觉,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第三节: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比喻】,将被子比作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子的寒冷和坚硬,“踏里裂”写出了被子的残破,真实反映了诗人困苦凄凉的生活状态。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屋内漏雨之严重,突出了雨夜室内环境的艰苦,侧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凄苦。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长夜【一语双关】,既因屋漏而觉夜长,又因自己和国家在风雨飘摇中、黑暗中挣扎而觉夜长。
“未断绝”“何由彻”相照应,反问式的慨叹,表达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宵屋漏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画面。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时节,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秋天”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云墨色”“漠漠”“昏黑”极力渲染大雨将至的景象,渲染了阴暗、凄苦的氛围,二烘托了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做铺垫。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屋千万间,来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
在风雨中不动,安稳如大山。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才能耸现这么多的房屋。
(到那时),即使只有我的屋子破漏,而我受冻而死也心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如何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
见:出现
独:只
足:满足、心甘。
第四节:直抒感慨,展现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广厦、千万间,大庇、俱欢颜,
写出诗人愿望之美好,突出表现了诗人从屋漏窗湿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百色中考)白居易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
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______思想):
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第四节赏析: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或:广厦万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忱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谈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
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士人,从而产生了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是他炙热的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和舍己为人的宽广胸襟的展现。
狂风破屋
群童抱茅
长夜沾湿
心情苦痛
无可奈何
忧思不绝





白天
黑夜
屋外
屋内


自己
推己及人
天下寒士

期盼广厦
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胸怀博大
叙事
抒情议论
主旨点晴
这首诗从秋风吹破茅屋开篇,叙述了屋漏难眠、彻夜寒雨的悲惨困境,1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2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3忧国忧民的感慨。
重点难点
诗歌写诗人的不幸遭遇,仅仅是为了写诗人自己的痛苦吗?
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破衾、夜雨使得诗人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杜甫一家的不幸更是千千万万处于战乱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的老百姓的不幸。所以这首诗写诗人的不幸遭遇,不仅仅是为了写诗人自己的痛苦其中折射出的是当时黑暗的现实和人
民大众的疾苦。
1.[2018”河北改编]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
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
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
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抒情议化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D
2、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A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愿望。
B.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全诗先抒情,再叙事,后议论,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
C.诗中写的是自己的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D.诗歌的语言很朴实,句式上也错落有致
B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A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2、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被子又冰又破,表现作者艰难生活的句子是: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7、诗中以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8、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9、诗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10、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的句子是:
14、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15、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句子:
16、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1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性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今年“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重点提出的“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是会议报告中专门提及住房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正是一代诗圣杜甫推已及人的伟大人生理想的实现嘛!:
19、2017年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他们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话,让我们想到了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心系天下寒士的千古名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