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十六字令三首 2(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十六字令三首 2(长春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21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2 十六字令三首
一、教学目标:
1.想像这三首小令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小令,注意长短句的节奏。
4.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
二、基础知识:
1.区别字
斓( ) 酣( ) 堕( )
澜( ) 柑( ) 坠( )
2.多音字
juǎn卷起 dǎo倒闭
卷 倒
juàn卷子 dào倒水
3.生字
澜 波澜 巨澜 力挽狂澜
酣 酣睡 酣然 酣畅淋漓
堕 堕落 堕马 自甘堕落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十六字令三首》是一首典型的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第一首是写山的高度。第二首写山的连势。第三首写山之险峻。这三首词通过写山,咏物言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万丈豪情。表达了本人及红军的胸怀和抱负。言近旨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4.教学突破点:
通过对毛主席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深入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教法设计:
(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
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第一首是写山的高度。诗人化用贵州民谣,将“马过要下鞍”改为“快马加鞭未下鞍”。接着又借用此民谣中的“离天三尺三”。这两处借用一下就将红军当时的现实及精神幻化灵活了,达到以俗为雅之功。“快马加鞭未下鞍”写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姿,而不仅仅是民谣中的屈服于山高,下得马来。“离天三尺三”在毛主席这首诗里也不仅仅是写高山仰止,气势磅礴,而是衬托诗人慷慨之精神,。
第二首写山的连势,因第一首是写的高度,山在这里如狂涛巨浪成倒海翻江之势,奔腾朝前,起伏延绵,连环不绝,犹如一幅巨型的红军万马奔战图,这里以山之雄伟走势象征了诗人永怀斗志的壮志豪情以及红军将士摧枯拉朽般的战斗士气。狂飙突进,宛如让读者又重临毛诗的“飞将军自重霄入”等一系列情景之中。
第三首写山之险峻,山可以高得来刺破青天,而锋刃未残,然而又用一个合乎情理的大夸张,似乎山之利剑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这里所写的顶天立地之山同样既是写景又是象征诗人及红军的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6.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十六字令三首
高度
山 连势
险峻
资料索引与精华:
1.写作背景:
本文是毛主席所写的《十六字令三首》,是1934-1935年间,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途经湘、贵一带的高山时有感而作。
2.诗意:
其一:山啊,快驰骏马没有下鞍。蓦然回首,仅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啊,翻江倒海掀起狂涛。奔腾激越,如万匹战马酣畅征战。
其三:刺穿苍天锋刃依然尖锐。天似要塌下,雄峰却独撑其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