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一单元 第 1 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段落、层次的基本方法。
二、目标链接
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可见,文章的思路是指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思维轨迹。文章的思路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依据,划分文段可以理清思路的轮廓,概括文段段意可以把握思路的清晰走向,划分文段的层次可以准确的概括出段意。因此,思路、段落、层次构成了文章结构的基本元素。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所谓的理清文章思路就是要通过分析文章的选材取材、结构层次、线索脉络、详写略写、过渡照应等探索作者定型的思维过程。理清文章思路,需要透过文章表面的语言形式,弄清文章各个意义单元(通常以节、段或句为其形式上的标志)是怎样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表达主旨的,以及这样组织的道理所在。划分段意要注意找到关键词句,分析层次要注意对文段内的句子按所表达意义的接近程度进行组合,一个意义单元可以看成一个层次。划分段落层次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能力,
三、阅读过程
走近鲁迅及其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山、豫才;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南腔北调集》;〈论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被列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1)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2)联系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确凿 确实 (2)鉴赏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3)人迹罕至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4)人声鼎沸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2.阅读感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 散文 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 早上落下的花晚上捡起来,喻指《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课文主要通过 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 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的不满。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有权质疑教师,对质疑教师的学生应该根据情况给予学分表现记载。1.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题目中你发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思路是什么?我认为是:从题目解读本文的写作顺序:表明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以地点的转移为序。(2)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意思。可以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体会本文的层次分明。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对自然的热爱。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写百草园美丽的自然之景,作者是怎样做到层次井然,条理分明的?(1)这段文字,是 景物 描写,读后给人鲜明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叙述顺序井然,条理分明;用词准确、生动、鲜明。(2)“不必说……也不必说……”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 突出“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3)这段文字写出了( ④ )。 ①百草园的动植物的五彩缤纷。 ②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③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采。 ④百草园的各个角落美丽如画。 3. ①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②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③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④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1)调整句子顺序,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答:___④①③②____ 。(2)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_(承上启下)过渡__的作用。(3)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4)“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是: “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3.新语文实践活动认真观察周围环境,或回忆曾经旅游过的地方,选取景物的一角进行细致描写,抓住事物特征并注意应有恰当的顺序,字数在200个左右,然后交流。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祖父、后园和我《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矮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给他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这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知识堂清:(1)选出下列划线字词的释义全对的一项( A )。(6分)A.菜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确凿(明确,真实)轻捷(快)B.鉴赏(欣赏)人迹罕至(足迹,脚印)秕谷(饱满)方正(正直)C.宿儒(老的)人声鼎沸(铜铸的锅)缠络(缠绕)博学(丰富)D.渊博(深)倜傥(潇洒、不拘束)淋漓(形容畅快)质朴(品质)(2)文学常识填空。(12分,每空2分)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 家和 革命 家。他的小说集有《呐喊 》《 彷徨 》等,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2.阅读《祖父、后园和我》完成下面题目。(1)根据本文的行文思路完成下列横线。(12分,每空2分)先写后园的各种动植物 ,其特点是自由 ;然后写后园中的 一棵玫瑰 ,由此引出我摘玫瑰 插到祖父草帽上 ,以及由此引来“我”、 祖母 和父母的大笑;最后写寂寥的我对 祖父 的思念。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10分)第一部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后园中有一棵玫瑰。……”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第三部分:最后一段。(3)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文中的么?为什么?(10分)“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喜欢祖父,因为他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设计:黄兴友 终审人:山 川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一单元 第 2 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心 声》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目标链接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再次,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心理描写常用的方法:1.直接描写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2.抒情独白式。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3.梦境描绘式。这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4.心理分析式。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5.神态显示式。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6.行动表现式。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7.环境衬托式。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三、阅读过程
走进作家及作品黄蓓佳,1955年6月27日出生。江苏如皋人。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分配至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副主席。其中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1)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2)以小组为单位,将下面的词语组织在一段话之中(书面口头均可)后进行班级展示,对不同的理解开展组间碰撞。 斩钉截铁 神情恍惚 妒忌 从容不迫 2.阅读感知。我们小组认为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下:第一阶段:公开课前,李京京 非常渴望朗读课文 ,可 程老师 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第二阶段: 回家路上 ,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 乡下的爷爷和妮儿。第三阶段: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 被指定的赵小桢 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 反遭嘲笑 。第四阶段: 公开课 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 程老师和全班同学 。.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有权质疑教师,对质疑教师的学生应该根据情况给予学分表现记载。1.本文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李京京这个人物,找出你们组认为最典型的语句,体会语句表达了京京怎样的心情。(1)我们组一致认为最典型的句子是: 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这个句子表达了京京 的心情。(2)其他组找出的最典型的句子是: 他们组认为这个句子表达了京京 的心情。2.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李京京指出了同学在朗读上的不足,是出于妒忌吗?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是出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吗?这样写对刻画李京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我认为:李京京是个善良自强的孩子,他没有因为老师的拒绝和同学的嘲笑而产生怨恨,而是一个人努力。他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不是因为妒忌,而是满怀真诚,他希望同学们能读好这篇自己非常喜爱的小说。最后,他得到了机会,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是要获得感情上的宣泄。 3.《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写出了教师怎样的形象,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我认为: 心理变化: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评价:她与许多好教师一样,工作认真,爱荣誉,因此为一节公开课而精心准备。但她又与许多教师一样有着代代相袭的缺点,搞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秀生,忽视一般学生。不过,她果断处事,勇于改正错误,仍不失为一名好教师。 4、新语文实践活动 文章是怎么通过心理活动来表现主题的,心理描写-------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这三者之间是怎么发生联系的。写出小组的演讲稿,开展班级展示和探究,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天 使⑴小时候,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⑵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往空中扔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⑶玛丽亚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嚷:“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在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很无聊,于是,我打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丽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丽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⑷玛丽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丽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⑸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玛丽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说过我哪怕一点点的好处,甚至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⑹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当我正要把粉笔递给玛丽娅小姐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缝里存满了污垢,衬衣袖口开了线,裤腿上溅满了泥点,更糟糕的是我五个脚趾全从破了口的鞋子里露出了头。我很不好意思,可玛丽娅小姐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她接粉笔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天使般的微笑。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知识堂清:(1)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B )。(10分)A.呵斥(chì)祷告(dǎo)嘟囔(náng) B.蜷起(quán)簪子(zān)抽噎(yì)C.恍惚(hū)发窘(jiǒng)桢子(zhēn)D.琅琅(láng)捻子(niǎn)窸窣(sū)(2)人物描写包括:A.语言描写B.外貌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判断选择。①京京忍不住又折回去,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听。( C )(10分,每空2分)②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B )③“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 )④“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A )⑤他真想大声地读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读。( D )2.认真阅读《天使》,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⑴段的划线句子是哪种描写,有何作用?(10分)我认为: 心理描写 作用:说明我从内心里渴望成为一个好孩子,为后面的转变打下心理基础,作铺垫。 (2)本文人物描写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10分)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善良,渴求关爱,希望成为同学的榜样,得到了玛丽娅小姐的热情鼓励和积极引导后,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 (3)本文为何以“天使”为题,谈谈你的理解。(10分) 因为玛丽娅小姐具有天使般的美德)──宽厚,仁爱,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点明文章中心。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设计:向欣 林涛 终审:黄兴友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一单元 第 3 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我的老师》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学会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二、目标链接
人物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细节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对人物细节描写这个能力点,我们应该关注下面的几个问题:1、细节描写分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的细节描写、肖像的细节描写、语言的细节描写、心理的细节描写等)、景物的细节描写、场景的细节描写等几类,这些细节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营造环境、表达情感、突出主旨各有什么作用?2、作者对他笔下的人物,十分注意细节描写方法的选用,其决定采用某种细节描写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同一人物,有时在描写时不惜用墨如泼,有时却惜墨如金,描写时用墨的多寡,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三、阅读过程
走进作家及作品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近年来的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课本。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我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1)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2)修改错别字大比拼以小组为单位,在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设计成一道错别字测试题,开展组间测试。示例: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跳越旋转 慷慨成词 攻德无量 偏偏起舞 笑声郎郎 气喘嘘嘘 2.朗读感知。(1)读完文章后,你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吗 我认为: 文章主要写了刘老师的教学和刘老师放风筝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2) 整体感知课文后,细读读④—⑦段,参照下面的提示填空。①刘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刘老师笑谈残腿→刘老师旋转着写黑板 →刘老师动情地讲课 →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②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有权质疑教师,对质疑教师的学生应该根据情况给予学分表现记载。1.找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行为细节最有代表性的句子,就其中某个细节描写作具体分析,说说这个细节是怎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我认为: 外貌:慈祥、忠厚;上课时跳跃旋转的动作:强健有力;讲话:感情充沛;课堂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时他的动作、语言、表情:关心学生,鼓励学生;放风筝:充满童心、充满生命的力量。 2.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认为: 答案一:因为刘老师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他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这让我深受感动,所以印象最深。答案二:(1) 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在放风筝时表现出生命的力量震撼了“我”。 (2)刘老师对生活纯朴、热烈的爱与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3.新语文实践活动听老师阅读一篇文章,请你写下一个你最难忘的细节,并说说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我记录的细节: 我认为感受最深的原因有: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一个婴儿的拥抱 (1)我们是餐馆里唯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当伊瑞克高兴地咯咯笑着扭动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起了皱纹,嘴巴咧开着,露出了没牙的牙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 (2)那个老头的手挥舞着,“嗨,我看见你了,小家伙。”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该怎么办 ”伊瑞克继续大笑着回答:“嗨,嗨。”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3)我们点的饭菜来了,那个老头大喊:“你们点小馅饼蛋糕了吗 你们知道躲猫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吗 嗨,瞧,他知道躲猫猫。”没有人认为那老头是可爱的,他显然喝醉了,我和我丈夫感到很困窘。我们默默地吃着饭,伊瑞克则在为那个欣赏他的流浪汉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那个老头把他大大地赞美了一番。 (4)我们终于吃完了饭,丈夫去结账,我抱着伊瑞克去停车场等他。那老头就稳稳地坐在门口。“上帝,让我在他对伊瑞克说话之前顺利地走出去吧。”我在心里祈祷着。当我走近那个老头的时候,我转过身,试图横跨一步躲过他,避免他呼出的空气吹到我们脸上。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伊瑞克努力把小小的身体向外斜伸出去,张着胳膊,做出“抱抱我”的姿势。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伊瑞克就已经从我的怀里向那个老头扑过去了。 (5)一刹那间,一个身上带着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充满乳味的小婴儿的爱达到了完美的极致。伊瑞克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的信任和爱,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老人的眼睛紧闭着,我看见泪珠在他的睫毛上闪烁着。他用他充满污垢、痛苦和艰辛劳作的手托着婴儿,抚摸着他的后背。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建立起这么深厚的爱,我站在旁边,肃然起敬。老头抱着伊瑞克,轻轻地摇着,用一种坚定的、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我的喉咙里像卡着一块石头,好不容易才说:“我会的。”他颇不情愿地将伊瑞克递给我,看起来非常伤心。我接过伊瑞克,那老头又说:“愿上帝保佑你,大太,你已经给了我一份最珍贵的礼物。”(6)我除了低声说“谢谢”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抱着伊瑞克,向汽车跑去。丈夫看到我哭,并且把伊瑞克抱得那么紧时,他感到莫名其妙,只有我知道为什么。我刚刚亲眼目睹了一个看不见罪恶、不懂得评判的小婴儿表现出来的爱。我的伊瑞克看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我,他的妈妈,看到的则是一套衣服。这是我的小婴儿给我上的最好的一课。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知识堂清:(1)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C )。(10分)A.天穹(qióng)女娲(wō)酸涩(sè) B.倘若(tǎng)清晰(xiē)擎着(jíng)C.伫立(zhù)抻动(chēn)翱翔(áo)D.稚气(zhuī)哽咽(yān)气喘吁吁(yū)(2)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C )。(10分)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C.燕子有一个见到似的尾巴。D.连翘花举起黄金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2.认真阅读《一个婴儿的拥抱》,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从文中看,一个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老人为什么会获得伊瑞克的“拥抱” (1分)我认为: 因为伊瑞克天真、纯洁,没有像大人那样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老人,老人与小孩之间流淌的是人世间的纯洁、真诚、信任的爱。 (2)当文中的老人与伊瑞克开心的逗笑时,为什么“餐馆里的每个人都看着我们,脸色古怪” (10分)我认为: 因为餐馆里的人认为,让小孩与这样身上又脏又臭的老人逗笑有辱大人的身份,这反映了餐馆里的人以貌取人的庸俗心理。 (3)你觉得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 试说说理由。(10分) 我感动的细节: 示例:伊瑞克从我的怀里扑向那个老人,他温顺地把他的小脑袋靠在老人肩膀上,表现出完全的信任与爱,老人眼含泪水尽情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爱。因为这个细节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这种爱是人世间真情的传递,是彼此心与心的相融。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设计:林涛、代晓奎 终审:黄兴友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一单元 第 5 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我的读书生活》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把握根据标志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
二、目标链接
很多文章,作者都会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体现自己的行文思路。这一类的文章,我们只要能够把这些标志性的词语标识出来,然后看准标识的内容,这样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标志性的词语来概括。比如:时间性标志、地点性标志、开头的总括句,中间的过渡或总结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每件事结束后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人物感情变化或行为变化的标志句,以及事件变化的语句等都可能为我们提供划分段落,概括内容的依据。 1、时间变化标志 有些文章,作者是按照时间的变化来组织材料,安排情节的,我们只要顺着它的时间线索,把握准了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地点变化标志 有的文章不但按时间变化组织材料,有时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地点的变化也十分明显,我们就可以依据这些地点变化的语句,弄清文章的脉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内容提示性标志 很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提示全文或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它能告诉我们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读文章时,注意这些提示性的语句,会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它的主要内容。例如本文标题为“我的读书生活”,第1段交代“我”是一个酷爱学习、兴趣广泛的学生。然后作者用两个段落来结构全文。第2段作者用一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使我们每个人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有了某些爱好,这几乎预先决定了我们这些学生将来的职业”,引出下面内容,从“可敬的老师”这一方面将3至12段领起;第13段“描述童年时代,我不能不提到书籍”,从“难忘的书籍”的角度总领余下的段落。文章的思路脉落十分清晰。
三、阅读过程
走近作家及作品雅科夫列夫,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苏联科学院院士。1906年 3月19日生于莫斯科。1924~1926年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行支队当机械兵。1927~1931年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32年起历任莫斯科缅任斯基工厂工程师、轻型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1940~1946年兼任航空工业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 雅科夫列夫的著作有《苏联航空制造五十年》、《一个飞机设计师的故事》、《苏联飞机》和《设计师札记》等。雅科夫列夫于1946年被授予工程上将军衔,1956年获特级飞机设计师称号。他是苏联第 2~10届最高苏维埃代表,曾荣获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次列宁奖金、7次苏联国家奖金、8枚列宁勋章、8枚其他勋章、多枚外国勋章和1枚国际航空协会大金质奖章。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找出你们组把握不准读音的、容易写错的、容易理解错的字词,并设计成一道测试题,任抽一个组进行测试,然后由你们组给出矫正性评价。示例: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练习簿( ) 诡计( ) 憧憬( ) 倒霉( ) 循循善诱( ) 根深蒂固( )饶有风趣( ) 2. 浏览课文,找出承上启下的语句或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我认为: 课文第一、第二两个自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描述童年时代,我不能不提到书籍”,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有权质疑教师,对质疑教师的学生应该根据情况给予学分表现记载。1.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回忆了自己中学时代的读书生活 我认为: .作者主要从自我酷爱学习,读书兴趣广泛,注意文理综合和老师教学循循善诱两个方面来回忆自己中学时代读书生活的。也就是说分别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两个角度来进行回忆的。 2.讨论:如何抓住课文中的标志性语句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参考本课《目标链接》 3.你是怎样理清文章思路、确定标志性语句的,告诉大家你的方法。我认为: 参考本课《目标链接》 4.新语文实践活动每个人收集一句关于读书的、你最喜欢的名言在班上交流,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评出10名名言感悟最佳选手,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教室后的专栏上。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父亲为我念书 2006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你累吗?”“不累,不累!” 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堂清。(1)改正下来句子中写错的字。(10分)A.受人尊敬的英雄敢作敢为,顽强劳动,不顾险阻才走向预定目标的。( 做 )B.她很会揣磨每个学生的志趣和爱好。 ( 揣摩 )C.描述童年时代,我不能不提到书藉。 ( 书籍 )D.我仿佛生临其境,成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了。 ( 身 )E.他让我们这些学生养成一种根深地固的习惯。 ( 根深蒂固 )(2)说到读书,名人有若干读书联,请你找出相对应的上下联并连线。(10分)A.发愤识遍天下字 A② B④ C⑤ D③ E① ①文章不写一句空B.万卷古今消永日 ②立志读尽人间书C.愿乘风破万里浪 ③无益身心事莫为D.有关国家书常读 ④一窗黄昏送残年E.板凳要坐十年冷 ⑤甘面壁读十年书2.真阅读《父亲为我念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10分) (1)请把记叙的要素填写在下面,然后把文章的思路写在下面。 ① 记叙的要素(略) (2)本文的思路是:我认为: 文章以“父亲为我读书”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为我读书的原因、经过以及我情绪变化的过程。开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接着用大量的篇幅叙写自己的情绪低落和父亲的担心,接着叙述了父亲给我读书的过程和我的情绪变化。最后表达了对父爱的赞叹。 (3)展现思路的标志性语句是我认为: ①“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开头交代了父亲为我读书的原因。②“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插叙,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的情形。③“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父亲的读书声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使我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设计:向欣 林涛 终审:黄兴友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6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春》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品味文中准确而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链接
词语的表现力,指词语运用在描摹事物情态、表情达意上的实现程度;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指经作者精心调遣,使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在特定语境中产生出了独特审美效果的词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的评价标准是形象、准确、生动、传神,要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做到:对所选词语精心筛选、反复推敲,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恰当的运用表现手法(尤其是修辞手法),将词语置于表现手法所营造的特有语境中,使其产生出特的有表现力。回避词语的俗用,通过词义的色彩变化、对象转移、词性活用等手法,在看似平常的用词中透出不平常的审美感受。《春》的语言朴实清晰,精确简练,生动形象,贮满诗意。作者在散句中夹以排比、对偶等骈句,使语言显得变化多姿,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作者还准确地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景物的特征,如写小草的颜色,用“嫩嫩”“绿绿”,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写小草的生命力用“钻”;写小草的青用“逼”;拟人化的写法,赋予了小草机灵、顽皮的动物性特征。“斜织”两字把微风吹动雨丝的情景写得精确、传神,是自上而下写春雨线条,是近看、细看;“笼”,一字画出了春雨似薄薄的烟雾笼罩大地的画面,是远看、粗看。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走进朱自清及其作品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连云港),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和《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春》《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1)注音非常“6+3 PK活动”。在下面的10个词语中选出6个为其加点的字注音,再另选出3个课文中没有的字词注音,指定另外的小组开展注音非常“6+3”PK活动。酝酿(yùn niàng ) 嘹亮(liáo) 撑伞(chēng)蓑(suō)笠(lì) 抖(dǒu )擞(sǒu) 稀疏(shū) 黄晕(yùn ) 应和(hè)(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然后按其语境义造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卖弄: 炫耀 ② 宛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③ 应和: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2.听读课文,勾画词句,感受春天的美,勾勒几幅图画,读一读,背一背。本文以 春 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可分三部分:盼春 ——绘春———赞春 。“绘春”部分又描绘了五幅图画: 春草图、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和 迎春图 。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从五幅图画中任选一幅,找出你欣赏的词语和句子,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我们小组通过讨论认为:此幅图画抓住了 特点,“ ”这个词语(或句子)表现了 (或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字有破土而出之感,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闹”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蜜蜂多的热烈的气氛,烘托出花朵的繁多和香甜。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2)说说你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①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运用联想,以实衬虚,表现了引人遐想、令人心醉的丰收图景。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鸟儿的歌声传达出对春天的欢悦之情。鸟声、风声、流水声,一齐汇成春之交响乐,清新而令人愉悦 。 3.第一段写春草,表现春草特征的词语有哪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嫩、绿、满、一大片 喜爱 4.新语文实践活动回避词语的俗用,通过词义的色彩变化、对象转移、词性活用等手法,在看似平常的用词中透出不平常的审美感受。用以上要求写几句话,表现出你对人或物的独特的描述、感受或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班上展示。示例:你,都在那里徘徊 在我清晨的露珠里,很久没有看到你的日记;在我游走的笔尖里,很久没有读到你的呼吸;在我芜杂的书橱里,很久没有听到你的足音;在我模糊的视线里,很久没有触到你的记忆。你去那里了,我的朋友?在田野的枝头上,怎么许久、许久,没有你绽放的故事?你去那里了,我的朋友?我的作品: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别踩疼了雪(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接触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接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阳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堂清(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①各种花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 )出来,嫩嫩( )的,绿绿的。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bó( )烟。④披着suō( )戴着nì(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①②各3分,③每空2分)①文字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②赞美春天“美”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③文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诗句的上句为“ 沾衣欲湿杏花雨”,“杨柳风”在此处指 春风 。2.认真阅读《 别踩疼了雪》,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0分,每小题10分)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我认为: 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我认为: 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意合即可) 2.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我认为: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扣“雪白”。),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扣住“压”。)(意合即可)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设计:林涛、熊飞 终审:黄兴友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夏天的旋律》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品味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达技法。
二、目标链接
语言的形象化表达就是指作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运用一些修饰描摹的手法,在绘景、状物、叙事、抒情、说理时做到栩栩如生,鲜明动人。读者阅读时能透过文字,产生联想和想象,获得比较真切的形象感受。 形象化表达的语言是作者充分发挥语言的指物性特点,把抽象的描摹成具体的,把无形的内心情思外化为有形的形象,让鲜活而又富有灵性的形象呈现在读者心目中,带来审美的愉悦。形象化表达语言往往与联想、想象、直觉、情感相联系。 夏的精神、夏的特色、夏的知识是本文展示给读者的精彩内容。本文采用大量的比喻,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的鲜明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夏天的挚爱之情。 在具体描写中,本文运用了极为丰富的写作技法,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容。 ⑴通过选取典型的物候现象和特殊物件来突出节气的特点。 ⑵运用大量比喻,让语言生动,内容贴切。 ⑶采用铺陈写法,大量列举典型物象,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内容表达极为充分。 ⑷巧用典故和民俗,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 ⑸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让文章呈现出灵动之美。 每一节里,作者以“节气”为联想的生发点,尽量展开联想,将与这一节气有关的一切物候现象、典型物件、景色特点、历史典故、民俗传说等搜罗出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从而让文章联想奇特,内容丰富,思路开阔,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美。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杨德祥(1943-- )江苏镇江丹徒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党校新闻进修班。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放映员、排长,师政治部干事,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编辑、副处长、处长。1998年转业。《新华日报》文艺处编辑,《江苏工人日报》总编助理、副总编,江苏省总工会电视制作中心主任,主任编辑。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长江滚滚过哨所》、《乡音与军号》、八行体朗诵诗集《寻觅》、《第八种色彩》、《爱情格言百句吟》、《人生箴言百句吟》,八行体抒情长诗《雷锋车传》、《庄印芳传》,散文诗集《流水吟》、《最忆是江南》、《绿色的节日》、《中国散文诗大系—江苏卷》、《蜜月起飞线》、散文诗合集《三彩鸟》等。 《我们的船号叫远航》获《南京日报》纪念建党70周年征文一等奖,八行体朗诵诗《渴望草坪》1997年获《青春》“生存美丽”征文评比一等奖,多章节八行体朗诵诗《打开最后一扇门》获《青春》“欢庆建国五十周年及澳门回归全国诗歌大赛”最高奖“莲花奖”,歌词《工会工作者之歌》获全国第三届工人歌曲征集评奖一等奖。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先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然后从文中找出3个你认为最难的字词,考考组内的成员,看谁得拼音出题冠军。 箬叶( ) 栀子花( ) 姗姗( ) 跌宕( ) 媲美( ) 倩影( ) 祭祀( )找的词语: 2. 整体感悟。本文是一篇歌咏夏天的 散文(诗) (体裁),作者用“旋律”比喻 夏天六个节气的交错 ,形象,贴切。作者抓住夏天的 六个节气 ,并以此为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描绘夏天的全貌。文中运用大量 比喻 的手法,使语言生动。3.再次品读文章,请你分别用一句话,将夏天的几个节气的特点概括出来。立夏: 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北方夏热作物籽粒渐渐饱满,南方进入夏收种季节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小暑: 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在一年的四季当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它的理由。我认为: 2仔细阅读文段“小南风悠悠地吹起来了。……孕育着成熟和丰收!”,回答后面的问题。 (1) 分析一下:作者用词有什么特点?尤其是“满”前面的动词。我认为: 用词准确,善于变换。 (2)前九句其实把方方面面都写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这句多余吗 为什么 我认为: 不多余,反而最妙,它由写实到联想,由景生情,由点到面,极大的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文字的品位,使情与景水乳交融。3. 新语文实践活动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看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形象化,也试着写一段。犁起来。犁起来,犁起来。将布谷声声犁起来,挂在枝头,随风在绿绿的原野回荡。将黑色沃土犁起来,翻滚着的,是金灿灿香喷喷的希望。将富饶殷实的生活犁起来,将勤劳朴实的形象犁起来,将源远流长的文明犁起来。分析: 我的作品: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于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天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青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芳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堂清:(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D )。(5分)A.黛(dài)色 挑(tiǎo)着 草莓(méi) 菱(líng)盘B.迸(bèng)发 贮(zhù)满 瓜藤(téng) 蔷(qiáng)薇C.绷(bēng)紧 主宰(zǎi) 开屏(píng) 豌(wān)豆D.旋(xuán)律 烘(hōng)烤 短暂(zhàn) 艾蒿(hāo)(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15分,每个词3分)①跌宕: ②酣畅淋漓: ③姗姗: ④龟裂: ⑤媲美: 2.认真阅读上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文中第③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 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10分)我认为: 举例: (2)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10分)我认为:排比、比喻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分)我认为: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设计:向欣 林涛 终审:黄兴友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8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诗两首》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学习品读现代诗歌的一些方法。
二、目标链接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品读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2.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3.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季候病》、《脚 步》、《欢 乐》、《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秋天》等。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他的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代表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等。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2.品读感知。(1)《秋天》一诗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我认为: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 (2)《雪花的快乐》这首诗巧妙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编织出了一幅朦胧柔美的图画。文中的“雪花”是 纯洁 的化身,美丽温柔的恋人则是 爱 的化身。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抒发了作者对纯洁的爱情的向往与坚贞的感情。(或对理想信念的美好向往与追求)的感情。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认为: 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请你概括说明诗人笔下的雪花有什么特点? 我认为: 纯洁欢快、有自己独立的方向和向往。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1)这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 听觉 角度,写出了幽谷 幽深、宁静 的特点。“稻香”从 嗅觉 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3)如果把“栖息”字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我认为: 不好。“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闲静的氛围。(4)这一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由哪两个场景组成?答: 农家丰收图 包含“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3. 新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选择一样能代表秋天特色的景物,用下列方法描写一段话,抒发你对秋的感情。(要求:1、紧扣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2、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我的作品: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 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读后感、学习心得、妙语警句摘要):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秋天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天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成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守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样羞羞答答。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基础堂清: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用其造句。(12分,每个词2分)①栖息 ②寥阔 ③清冽 ④梦寐 ⑤惆怅 ⑥娟娟 2.认真阅读《 团泊洼的秋天》,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8分)我认为: 这首诗主要通过蝉声,麻雀声,蛙声的消退,大雁南飞,河水日趋平静等事物来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2)“ 向日葵摇头微笑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10分)我认为: 拟人;虽然是已经到了秋天,但到处仍充满了无限生机。 (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分)我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4)读了本诗,你也许还有不解处,先提出来,再试着探究一下它的答案吧! (10分)我的问题: 问题举例:这首诗的第二节写得很好,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解答: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高梁、向日葵的颜色、长势和丰收在即的气象。
设计:向欣 林涛 终审:黄兴友
丰都县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发展性阅读教学案
(第二单元 第10 课)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大自然的启示》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 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2.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3.学习从自然物象的描写中找到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感悟文章情感、主旨的阅读方法。
二、目标链接
自然物象是不具有思想情感的,但不少的自然物象可以给我们某种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这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物象里包含有了有关生活现象的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因二者的相同而生,可能是因二者的相似而生;也可能二者既不相同也无相似,全然是因作者的联想而生。因此,要想从作者所描绘的自然物象找出关于生活意义的启示,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找到自然物象与有关生活现象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明确二者的关联点,从自然物象中提取出生活意义的启示。如从严冬过后必是春天感悟到前进、发展与希望,从蜜蜂酿蜜中感悟到创造幸福生活的不易和艰辛。2.对从自然物象描写中难以发现与生活意义相关联的文段,则要认真探读、反复品味咀嚼,调取出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来加以对照,从而去捕捉关联点。3.特别关注作者在自然物象描写前或描写后的抒情或议论的句子,由此去确定关联点。从自然物象的描写中透视出与某种生活意义的关系的写法不完全等同于托物言志,主要区别:(1)前者类似与随笔与杂感的笔法,后者则是一种定型了的写作手法。(2)前者既可以成篇为文,也可以以某片段出现在文章中,后者都是以成篇为文。(3)前者的“物”呈放射状,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呈多元化状态,每一个“物”联结着一个意义感悟;后者的“物”是集中的,整篇文章的“物”只有一个,全文的“志”集中在这个 “物”上,这个物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三、阅读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松下幸之助(1894年- 1989年)日本企业家。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 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然后对电器感兴趣。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带领员工一同努力、创新,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晶体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二战之前,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一)结合“十注” 带疑初读(25)分钟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2.品读感知:本文的作者是日本 松下幸之助,文章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 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 结尾,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情趣。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1.(1)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事物,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我认为: 风雨中的小花小鸟、投石入水、天上的云。本文以大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乐趣。(2)本文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我认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2.品读课文第四部分:“云,快快慢慢…… 无穷情趣。”,完成下面的问题。(1)作者由云的变化联想到了什么?我认为: 联想到人的心、人的命运 。(2)“不禁使人为之又喜又叹”,你认为,“喜”的是什么?“叹”的又是什么?我认为: 喜的是命运与际遇的顺利,叹的是命运与际遇的不顺。(意近即可) (3)作者说,“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为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我认为: 喜也罢,悲也罢,人生仿佛流云,时时在移动变化,不作片刻的停留 。(4)作者这样联想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 激励人们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意近即可) 。3.新语文实践活动用我们的眼来观察自然,用我们的心来感悟人生,请你自选一个自然景象,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展开联想,写一个百字以内的片段。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