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29 08: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现代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阅读教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回答下列问题
1、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3、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1、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2)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1)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①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②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
③三是波兰重新建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
⑤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成为指导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受到英国应召,印度组织了130万人进入军队远赴欧洲同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德国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印度有数十万人的伤亡,其中有7.4万人直接丧命,为一战英国的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2)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成为指导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①一战中,英法等国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帮助宗主国取得胜利
②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3)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①原因:
②表现
受十月革命的感召
国家
概况
中国
法属印
度支那
印度
A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直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尼赫鲁明确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越南的胡志明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越南乂安省南坛县人,越南民主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总理,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胡志明早年当过教师、海员和杂役,1920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学习,1924年参加共产国际五大,同年底至1927年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2月领导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1941年发起建立越南独立同盟,领导反对法国殖民者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出任临时政府主席。1946年3月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1951年2月至1969年担任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年至1954年间领导了抗法战争;20世纪60年代又进行了抗美救国战争。1969年9月2日在河内逝世,享年79岁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1905年,尼赫鲁远赴英伦,进入哈罗公学学习。1907年10月,尼赫鲁提前考入剑桥大学。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扎格鲁尔
克里姆
非洲
①埃及的斗争:扎克鲁格领导的华夫脱运动
②摩洛哥的斗争: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建立了里夫共和国。
③埃塞俄比亚的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4)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反瓜、墨西哥等地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民主的进步运动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桑地诺
卡德纳斯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1917年颁布的宪法,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4)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反瓜、墨西哥等地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动民主的进步运动
(1)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2)欧洲殖民主义势力遭到冲击,
(3)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3、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阅读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1、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②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③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1)英国:“日不落帝国”衰落
亚洲——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约旦;
欧洲——爱尔兰的独立;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2)法国:
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40年代末至50年代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50-60
年代末
非洲
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60-90年代
拉丁美洲
1959年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阅读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前提和特点
2、印度民族文化发展的措施及特征
3、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文化发展的表现
4、埃及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特点表表现
材料 在东亚、东南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时,对这些新生国家的前途,西方的政治界和思想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悲观的,他们预测新独立的国家将无法克服面临的巨大困难,将长期深陷种族矛盾、阶级冲突、社会动乱而不能自拔。一种是乐观的,他们认为,新独立国家如同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国家,只要学习西方,走西方所走过的道路,必定会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前提和特点
(1)前提:
(2)特点:
二战后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形成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英印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
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1947年7月英国议会参照“蒙巴顿方案”制定并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

1947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

2、印度民族文化发展的措施及特征
①思想:统治精英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②政体: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2)特征:
①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②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1)措施 
新加坡利用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建设港口和机场,使新加坡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它还重点发展了通讯、金融等服务业。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的海运业、炼油业、造船业和电子电气工业已经闻名于世,它还是世界著名的外汇交易市场。
3、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文化发展的表现
90年代,韩国已经步入先进国家行列,它的造船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韩国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3、东南亚新兴工业国家文化发展的表现
材料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及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
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①儒家: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1)前提:
①二战后,埃及成立共和国
②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2)特点: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使用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埃及国徽
4、埃及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特点表表现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产生很大影响。
(3)表现
卢克索神庙
清真寺
金字塔
苏伊士运河
现代城市
现代埃及建筑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并不相同。……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结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