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环境管理概述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
一、选择题
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等。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项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技术手段
2.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 )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
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D.环境技术管理
3.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以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中。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________手段进行环境管理( )
A.行政 B.法律 C.经济 D.技术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为达到目标,日本政府拟通过CDM等每年向海外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为2 000万吨,即2008~2012年的五年当中购买1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按管理范围分,《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定,属于环境管理中的( )
①资源环境管理 ②区域环境管理 ③专业环境管理 ④监督环境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属于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 )
A.行政 B.法律 C.经济 D.技术
6.你认为“CDM”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职能可能是( )
A.规划 B.协调 C.监督 D.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该规定是为了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 )
A.同步规划 B.同步实施 C.同步发展 D.同步建设
8.该规定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相统一( )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C.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9.该规定体现了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中的(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谁污染谁治理 ③强化环境管理 ④先污染后治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2010年2月1日,搜房网携手全国104个地方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公益基金筹委会、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以及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1018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倡议。该倡议旨在唤醒老百姓低碳意识,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节能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公益活动的主题主要是针对________问题而设定的(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面积扩大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破坏
11.下列措施与该公益活动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
A.退耕还牧
B.洁净煤技术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
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综合题
12.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______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______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________,植被稀少,且常有________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我国北部地区沙尘暴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5)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参考答案
1.A 2.B 3.D [第1题,“政策”是关键词,说明三大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制定并监督执行的,属于行政手段。第2题,“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其对公害界定属于法律范畴。第3题,“活动”的内容以“技术”为主体。]
4.B 5.C 6.B [第4题,二氧化碳是“废弃物”,不是资源;“发达国家”表示一定的区域;限定二氧化碳排放量目的是“推广利用环境的实用技术,提高生态恢复的技术水平”,属于专业环境管理的内容。第5题,通过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国家或企业的生产成本,间接鼓励排放量小的国家或企业的发展。第6题,“日本政府拟通过CDM等每年向海外购买”是关键,说明CDM可能是一个“交易”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平台,具有协调的职能。]
7.B 8.D 9.D [第7题,该规定明确了防治污染设施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时间应与主体工程同步,目的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实施;“规划”是防治污染设施“设计”阶段;“发展”的是“城乡经济”;在环境管理中,没有“同步建设”的说法。第8题,“主体工程”是为了经济效益、“治污设施”是为了环境效益,它们都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第9题,“谁污染谁治理”规定的污染治理者是污染者本身;“边污染边治理”已经产生了污染。]
10.C 11.C [第10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推行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第11题,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12.(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 (4)合理放牧,定期轮牧,人工种植牧草,退耕还林、还草。
(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沙尘暴的时空分布、成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措施。第(1)题,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并联系我国各省区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弱。第(2)(3)题,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第(4)题,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措施应从增加地表植被方面来归纳。第(5)题,首钢搬迁主要是运用了行政手段。5.3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
一、选择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资源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探矿权人在勘查过程中给他人造成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损害的,依法予以补偿。据此完成1~2题。
1.该条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是( )
①《宪法》 ②《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④《民法通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资源管理条例》属于( )
①环境保护综合性法规 ②环境保护单行法律
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据此完成3~4题。
3.该《公约》在我国( )
①具有法律效力 ②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
③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 ④是制定《宪法》的依据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 )
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②《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③《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 ④《京都议定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阅读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市区噪声污染综合治理规定的通知》中的部分内容,完成5~7题。
甘肃酒泉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属驻酒各单位:为建设一个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城市环境,防治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各条款不能与________中的有关条款相抵触( )
A.《宪法》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D.《民法通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制定的直接依据法律是( )
A.《刑法》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法通则》
7.下列法规是为了方便执行该类《规定》而制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
城乡居民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此,我国规定了《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据此完成8~9题。
8.该标准属于( )
①专门性规范 ②强制性标准 ③推荐性标准 ④综合性法规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9.为确定某小区的室内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否符合标准,可采取抽样法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是为________标准而制定的( )
A.环境质量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 D.环保方法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日早晨,一场暴雨过后,甲某承包的鱼塘炸开了锅,数不清的白鲢、花鲢拼命跳出水面。几小时后,鱼塘恢复了平静,近万条死鱼浮上水面。在鱼塘西侧3千米远的地方,有一家奶牛养殖场和一家蘑菇生产基地。暴雨过后,甲某看到乳白色的污水从西面流过来,汇入鱼塘,污水流到哪里,鱼蹦到哪里。
(1)甲某将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告上法庭,如果你是甲某聘请的律师,你准备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这三部法规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属于哪类法规?
(2)如果你是法官,审判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应当赔偿甲某的损失时,说明他们应当负有环境保护法中的哪种民事责任?
(3)为了证明鱼塘中鱼的死亡与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的污水排放有关,应当采取哪些环境标准来检测鱼塘中的水?
参考答案
1.C 2.D [第1题,《宪法》中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条例是制定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是国际上各国为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制定的;《民法通则》不是环境法规。第2题,“矿山资源”是关键词,说明该条例是为保护新疆矿产资源而制定的专门性法规;“新疆”是关键词,说明该法规是新疆政府批准并颁布的,属于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
3.D 4.D [第3题,《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条款是制定其他环境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第4题,“生物”是关键词,这就排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因为它们制定的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5.A 6.C 7.A [第5题,《宪法》中的相关条款是制定其他环境法律的依据和指导原则。第6题,“直接”是关键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第7题,该条例是一种专门环境法,为了执行它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8.B 9.D [第8题,该标准是针对室内空气质量,属于专门性法规;该标准后的“GB/T”说明它是推荐标准。第9题,“抽样法”是环保工作中获取样本的一种方法。]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是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环境保护标准。
(2)排除危害。
(3)环境质量标准、环保方法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解析 第(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关键词,说明它们是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标准”是关键词,说明它是环境保护标准。第(2)题,“赔偿甲某的损失”是关键词,说明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应当负有环境保护法中的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奶牛养殖场和蘑菇生产基地在选址和生产过程中也应负有“排除危害”的民事责任。第(3)题,“检测”是关键词,该行为应当是环保方法标准;要证明污染物来自奶牛场和蘑菇生产基地,需要检测它们排放污水的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这需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5.2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
一、选择题
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人民币;水污染不低于2 600元/日人民币。据此完成1~2题。
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保护
2.对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企业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________资源( )
A.水 B.大气 C.环境 D.土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3~4题。
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评价的范围包括( )
①重大工程建设 ②区域开发 ③政府规划 ④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政策( )
A.预防为主 B.三同步
C.强化环境管理 D.三统一
2009年2月20日,盐城市区部分区域自来水出现异味,经检测为挥发酚类物质超标。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表示:“将组织对所有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实行最严厉的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据此完成5~6题。
5.在对污染企业惩罚的措施中,“罚款”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征收排污费制度
B.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度
6.事件发生后,盐城政府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谁污染谁治理 ③强化环境管理 ④考核决策者的政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是( )
A.谁污染谁治理 B.等价交换
C.循环经济 D.粗放经济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综合题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依据和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
参考答案
1.B 2.C [第1题,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贯彻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第2题,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环境也是一种资源。]
3.D 4.A [第3题,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属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4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
5.A 6.C [第5题,“罚款”是对污染企业浪费环境资源的一种惩罚措施,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第6题,“排查”是“防”,“实行最严厉的措施”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7.C [环境管理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倡导新的经济规范和行为准则。]
8.(1)强化环境管理
(2)规划 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3)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对其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解析 第(1)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上级行政部门对下级行政部门进行的考核,贯彻了“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第(2)、(3)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以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通过科学、定量的考核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的一项制度。5.4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每课一练(湘教版选修6)
一、选择题
1.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进行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跨地区性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进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与义务
2.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A.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B.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
C.保持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D.政府制订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绿色环保低碳”。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4.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源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5.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二、综合题
6.读下面“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________,是其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3)A领域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海和______海,是由于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严重污染造成的。
(4)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环境问题属于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后果的是________。
(6)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______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7.阅读“全球硫循环示意图及中国内陆和台湾、朝鲜、韩国、日本硫沉降来源比例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内陆和中国台湾、朝鲜、韩国、日本硫沉降来源比例表
来源沉降 台湾省 朝鲜 韩国 日本 中国内陆
台湾省 92.90% 0.01% 0.09% 0.02% 6.98%
朝鲜 0.02% 44.90% 8.60% 0.21% 46.27%
韩国 0.02% 1.52% 90.30% 0.11% 8.05%
日本 0.09% 0.47% 4.18% 85.17% 10.09%
中国内陆 0.13% 0.08% 0.15% 0.01% 99.63%
(1)从全球硫循环示意图可知,硫主要储存于____________之中,人为的释放方式是由____________燃烧而产生的。
(2)全球的硫循环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四大物质运动循环完成的。
(3)朝鲜硫沉降在来源中本国占______,中国内陆占______。
(4)以上问题说明某些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_______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5)控制以上四种硫沉降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需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
(6)我国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并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B [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使《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才具有最广泛的意义。]
3.C 4.B 5.D [“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消耗;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对“低碳”一无所知,因此需要加强宣传。]
6.(1)生物的多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2)生物多样性 加快
(3)地中 北 航线上的船舶、工业、生活废弃物
(4)臭氧层空洞 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电冰箱等排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臭氧消耗 国际水域
(6)共同行动 环境管理
解析 本题以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为背景,考查环境管理中的国际合作。第(1)、(2)题,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第(3)题,A领域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考虑工业发展状况及国际航线。第(4)题,该处由臭氧消耗可联系臭氧层变薄而形成空洞,其原因是人类过量排放氯氟烃化合物等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第(5)题,将图中涉及的4种问题进行局部、全球尺度的划分,属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臭氧的消耗。第(6)题,跨区域全球性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起来,进行国际合作尤其是在环境管理方面。
7.(1)岩石及化石(或岩石圈) 化石燃料(煤、矿物燃料)
(2)大气运动(大气环流)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3)44.90% 46.27%
(4)跨国 跨地区
(5)国际合作
(6)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研究煤炭中硫的回收利用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解析 读懂该题所给的示意图和表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如硫循环、碳循环,一方面依赖自然物质循环运动来完成,另一方面这种循环又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物质循环的路径或数量,从而产生环境问题。第(1)题,从图中看出,硫主要存在于岩石和化石中,其释放形式有火山喷发、风化侵蚀、化石燃料燃烧等。第(2)题,自然界中的四大循环都参与了硫的循环,说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3)题,通过表格数据可以一目了然。第(4)题,看懂表格表示的内容是关键,如朝鲜的硫沉降,既来自本国,同时也来自周边国家或地区,反映了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域性。第(5)题,由于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域性,所以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第(6)题,材料中反映出相邻地区污染物的转移,我国排放的污染物对相邻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因而要在环保国际合作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