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8 15:3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字,准确解读孔孟的义利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辨正能力。
3.
情感目标: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重难点】
准确解读孔孟的义利观,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孔孟义利观的概括进行分析辨正。
【教法学法】
(一)教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资料教学法
(二)学法
自主学习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义和利的天平上,我们应该怎样抉择?让我们走进《论语选读》的第五节,去探寻孔子的义利观。
二、研读选文,准确解读孔孟的义利观
(一)探究第一个问题:孔子对财富是什么态度?
1.
解答翻译中的疑问。
2.
齐读探究。
明确:孔子追求合乎道义的财富,拒绝不合道义的财富。
(二)探究第二个问题:孔子为何对财富持这种态度?
1.
解答翻译中的疑问。
2.
品读第二则。
分角色朗读:重点是要引导同学们读出孔子赞赏公叔文子的语气,并思考孔子赞赏公叔文子的原因?
3.明确:(1)当孔子听说公叔文子并非如人们所传的“不取”私利,而是“义然后取”,而且“人不厌其取”时,他深表赞许。“义然后取”虽不是孔子本人的原话,却代表了孔子的观点。
(2)PPT展示:【资料】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泰伯》
4.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则选文进行探究:孔子对不义的财富又持什么观点?
明确:孔子把不合道义的财富比作浮云,表现了他坚决不会获取的态度。
请同学们仿照“义然后取”的结构将这个观点也概括为四个字。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就了解了孔子义利观的精华。
(三)探究第三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视孔子为圣人,好像孔子只主张仁、义,不主张利、欲,反对人民追求财富。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
1.
解答第四则选文翻译中的疑问。
2.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四则选文,并思考:孔子是否只主张仁、义,不主张利、欲,反对人民追求财富?
明确:孔子不反对人民追求符合道义的财富。
3.
发现和认识人间孔子。
(1)PPT展示:【资料】
①子适(前往)卫,冉有仆(驾车)。子曰:“庶矣哉(人口已经众多了)!”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③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可生活贫困。子曰:“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孔子家书·在厄》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2)孔子不仅不反对人民追求符合道义的财富,还把富民当成治理国家的重要步骤。
(四)探究第四个问题:孟子的义利观
孟子作为孔子的继承人,是否继承了孔子的义利观?我们来看《王何必曰利》一文。
1.
解答翻译中的疑问。
2.
师生齐读选文,请同学们找出代表孟子观点的句子?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反对后义先利。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强调义的重要性。
3.
孟子是否排斥利?
PPT展示:【资料】
“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孟子·万章下》
明确:和孔子一样,孟子也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所以孟子不排斥“利”。孟子主张先义后利,基本继承了孔子的义利观,
三、小组合作,分析辨正
1.
学术界对孔孟义利观是如何概括的:
PPT展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义与利”条:孔子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
2.请各学习小组分析一下这种概括是否准确。
明确:孔孟虽然强调义的重要性(尚义),但他们不排斥“利”,不反对人们追求追求符合道义的财富。说孔孟“尚义”完全准确;说他们主张“排利”“义利对立”,不符合事实。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学以致用,随堂练笔
今天我们掌握了孔孟义利观的精华,现在就请同学们以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身份,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拟写一条守法经营的宣传语。
随堂练笔,全班展示交流。
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必须批判的继承孔孟的义利观。
五、过关检测
PPT显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富而可求也
2.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3.饭疏食饮水
4.不以其道得之
5.恶乎成名
6.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六、布置作业
1.
巩固基础:完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练习册一、二、三题。
2.
经典背诵:背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四两则选文。
七、板书设计
孔子
义然后取
不义不取
义利观
孟子
先义后利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