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阔气(kuò)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ō) 震悚(s?ng) 陆玑(j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渴慕 土匪 毫不相干
C.疏懒 烦琐 莫明其妙
D.哀悼 寂寞 深不可测
3.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B.“和”并不是善恶不分,是非莫辨,不是简单的混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C.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D.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6.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为了宣扬封建孝道。
D.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7.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 “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________》。
8.本文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对长妈妈的形象进行了刻画,请你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2)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9.学习了本文,为了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班级准备开展以“解读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并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3)假如你们小组以“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为论题进行讨论,你觉得下面哪一则材料不能选用?为什么?
①鲁迅先生深深知道,要想拯救中国,必须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用笔作武器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②学医只能救人的身体,而学文能挽救一个民族的灵魂。医生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不能医治人的精神、灵魂。所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也。
③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自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就不断探索小说文体,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手法来叙述,形式活泼多样。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 )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 ),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8)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10)文中画“ ”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2)在⑤段的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4)简要说说第①段和第⑤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15)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16)当阿长买到《山海经》后我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为什么会这样?
(17)本语段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 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
(18)“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衬托出阿长的 ,“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见“我”认为阿长 ,“高兴地说道”这个 描写则写出了阿长能对“我”有所帮助的 ,“三哼经”说明阿长 ,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表现出“我”的无限欢悦之情,“敬意”确乎因 而生;加横线的句子是 ,充分肯定了阿长之长。
(19)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0)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写一段阿长买《山海经》的情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字音正误。B“憎”应读zēng。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错别字。C明一名。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词语意思。“全体”在这里指全身。
4.答案:B
解析:A.“一定很怕热罢”后面的逗号改为问号;C.“大陆同胞”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D.删去省略号或“等”。
5.答案:C
解析:A项“表决、推举和讨论”语序不当,应为“推举、讨论和表决”;B项两面对一面,删除“否”;D项成分残缺,应在“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之后加“的活动”。
6.答案:C
解析:C.目的是为了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7.答案: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需要在平时多加积累,尤其应重点掌握鲁迅,冰心、老舍、叶圣陶等人的相关常识。
8.答案:(1)肖像、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2)细节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解答本题首先应熟练掌握各种描写方法的特点,然后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第 (1)句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如“穿着新的蓝布衫” 是肖像描写,“将一包书递给我”是动作描写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买来了!’”是神态和语言描写。第(2)句选取一个细节,传神地表现出阿长质朴而略带粗野的性格特点。
9.答案:(1)鲁迅散文的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2)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匿名信事件使鲁迅体会到弱国弱民的屈辱;看电影事件使鲁迅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决心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
(3)第③则材料不能选用。因为这则材料讲的是鲁迅在小说写作上具有开创精神,与“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和价值”的论题无关。
解析:(1)该题要求结合课文做一个研究专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阿长与〈山海经〉》来确定研究专题,并结合其具体内容来分析。
(2)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耳熟能详,概述时,语言力求简洁明了,说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即可。
(3)第③则材料介绍的是鲁迅对小说文体的探索,与要讨论的论题无关。
10.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 第一层:作者给阿长简说《山海经》。 第二层: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感受。 第三层:《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3)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4)“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5)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作者对阿长的敬佩、感激与爱戴
(6)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7)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产生新的敬意。
(8)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9)“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轻视,看不起。
(10)心理描写;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1)这四本书是我最想得到而又很难得到的书,虽然很粗拙,却是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凝聚着阿长对我的爱。
(12)敬意 怨恨
(13)我对《山海经》非常渴慕,却无从得到,阿长令人出其不意的送给我一部。
(14)前后照应。①段写阿长过问《山海经》,“我”不以为然;⑤段写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我”对她产生敬意。
(15)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6)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17)《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8)关心;不会对他有什么帮助;神态;喜悦心情;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果然都在内;爱;议论句
(19)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烦琐、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20)阿长告假回家,给儿子添了一些东西,也没住多久便回来了。回来时天气不热,却没有风,阿长那臃肿的身体开始冒出密密的汗珠。
这时,走到一个分叉路口,右边的那条是去鲁家的近路。左边那的那条就远了些,还要绕一大段路,奇怪的是阿长没有丝毫的犹豫,擦了擦颈上,额头上的汗,向左边的那条路走去,那件新的蓝布衫渐渐地显示出了深蓝。
不久,她来到了两家书店门口,阿长停下了脚步,用手帕擦了擦汗,进了书店。
“有什么需要帮忙吗?”伙计上下打量阿长,疑惑地问。
“哦,我要买三哼经!”阿长道。
伙计瞪大了眼睛,疑惑又似确定的说:“三哼经?!”
阿长的眉毛不禁皱起连忙说“三哼经啊,那种有画的三哼经啊!”还伸出手比划着,身上的肉也跟着一颤一颤的。
伙计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没有山哼经,没有山哼经,你到别家买吧!
只见阿长一脸失望,走出了店门,她来到另一家书店门口,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那件新买的蓝布衫似乎也在烦恼,烦恼着怎么避开那粘乎乎的汗水。
这家书店里的伙计见到阿长,连忙走出门,讨好的说:“您里面请,我们这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书,不知道您要什么书?”
阿长用手帕擦了擦汗,有些局促的说“山哼经,我要买山哼经”
“山哼经。”这位伙计也是听的一头雾水,“我们这有《山海经》但是没有山哼经!”
阿长用手帕擦了擦又湿又粘的额手,牙齿咬着嘴唇,努力的回想鲁迅儿对她说的话:那种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还有,还有许许多多很奇怪的画得那种三哼经!
伙计皱了皱眉头不过又舒展开了。“您说的是《山海经》吧,我们这有,不贵也就十文。”
那紧贴着她的蓝布衫终于挣脱了汗水,阿长舒心的笑了“有就好。”她给伙计十文钱,揣着那本好不容易买来的《山海经》走了。
那天气依旧不热,却吹了习习的凉风。树上不时的有几只鸟儿欢快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