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羚羊木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9-06 22: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羚羊木雕》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
2.通过角色朗读(课堂情景剧表演),进一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
1.角色朗读(课堂情景剧表演),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的方法。
一、导入(由关于朋友的名言导入)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
二、复习与本课有关的一些语文知识
1.写作顺序的一点知识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主要顺序、倒叙、插叙有三种。顺叙是按时间先后来写的。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
思考:课文的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提示:看120页始的17—23节。(插叙)
2.人物描写的方法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三、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
变得(de)十分严厉 逮捕dài 寒颤zhàn
你还得(děi)站两个钟头 逮着玩dǎi 颤抖chàn
怦怦pēng 脸颊jiá 抹m 树杈chà 攥zuàn 反悔hu 犄角jī
2.听课文朗读,思考
①文中涉及到哪几个人物?
②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如何?
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用“眼”看,而且要动“手”写。随看随记,使用不同符号圈点人物对话、神态描写的语句,旁批点评人物性格。
3.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爸爸:沉稳、威严 妈妈:固执、严厉 万芳:仗义、明白事理
奶奶:通情达理、慈爱(无能为力) 我:软弱、珍视友谊
四、选择场景进行角色朗读(课本情景剧表演)
1.演员表
我 妈妈 奶奶 万芳 万芳妈 旁白
2.设置场景
场景一:一家人在争论是否要要回羚羊木雕。(1——17节)
场景二:我去万方家要回羚羊木雕。(27——37节)
3.学生角色朗读(进行课本情景剧表演),同学准备评议
①评议的标准:是否读(演)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对照朗读(表演),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
②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的句子,尤其是加点的字词,评论一下朗读(表演)是否到位。
爸爸:
“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爸爸 声音平静,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妈妈: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奶奶:
(奶奶 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我:
委屈 痛苦 无奈
低着头不敢看、一动不动、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不”
万芳:
她把小刀塞到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五、学生围绕“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究竟谁是谁非”展开辩论
1.学生分两个阵营进行辩论
教师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理由。
①父母要求女儿去讨回木雕应不应该?
②女儿与父母顶嘴是否正确?
③好朋友之间,赠送物品是否要礼尚往来?
④讨回木雕后,“我”在朋友面前是不是抬不起头来?
2.师生共同小结
六、体验与反思
讲讲自己与同学或老师相处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并谈谈自己过去是怎样处理的,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又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七、作业
1.阅读性练习——读文答题
① 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② “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③“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 “这能全怪我吗?”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对这一事件的分析:
说明孩子也感到自己并不是没有一点责任,没有一点错;但是造成这种后果的责任主要在父母,不该在已经送人后强迫孩子取回礼物,严重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因而,奶奶成了作者的代言人:“这样多不好”。)
2.理解性练习
将下面的神情动作描写归位,体会“我”的心情。
①“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 )
②“不!”( )
③“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 )
④“没有卖……我送人了。”( )
A.我小声地说。
B.我觉得自己声音有些发抖。
C.我哭着喊了起来。
D.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3.揣摩性练习——完成下面配伍题
①他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对我说……( )
②屋子里静极了。( )
③妈妈坚定地说。( )
④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A.写出了“我”与爸爸和妈妈僵持的家中情景。
B.表现妈妈的固执、生硬。
C.表现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写出了我极为难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