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7友谊的回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7友谊的回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29 08: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友谊的回声
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歌曲旋律连贯、流畅,表达了对同学间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
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歌曲的前奏部分,一开始,便出现纯四度的大跳音程,旋律悠扬,富有动感;切分节奏的两次运用,使音乐更具有向前的推动感。第一乐句从较低音区开始,旋律线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与歌词意境紧密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寂静的山水风景图画,让人仿若置身于画面之中。第二乐句采用了带切分节奏的节奏型,“我喊一声,喊一声”情感递进关系由此在音乐中得以诠释。随后作者采用了相同音型的反复运用,并运用了“强”和“弱”的力度变化,回声连绵不断,形象地描给了山谷回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谷中,聆听着神秘的回声。第三乐句旋律由降E调转为降A调,并充分运用了八分休止符的停顿05|56|54 3|将“回声”的神秘之感表现得现为生动。随后音乐的调性重新回归到降E调,并结束在主音do上,让音乐有了一个暂时的结束之感。
第二乐段的前四小节调性再次转到降A调。旋律以模进的方式开始,歌曲曲调反复了第一乐段的第三乐句,表现出浓浓的友谊之情,将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采用“渐慢”的形式,表现出了对友谊这一音乐主题的由衷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视唱乐谱的能力,在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是学生在以后才需要认识的音乐知识,本课时只需要感知切分节奏在歌曲情绪的发展中所起到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是:认识“f”、“p”这两个力度记号。这是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的音乐知识点。
在歌曲中,最高音出现在小字二组的降E,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唱好这样音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采用移调的办法解决高音的演唱,先从D调进入,通过练习后再用降E调演唱。
歌曲的旋律连贯、流畅,在演唱时需要保持好歌唱的气息,用连贯的声音演唱。这种歌唱技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技能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地关注,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在歌曲旋律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虽然是学生的已有知识,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休止符停顿的时值长短将有可能是学生演唱以及音乐形象的表现时出现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友谊的回声》,感受连贯起伏的音乐旋律所带来的充满遐想的音乐感受,并通过“回声”“体验”、感悟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之情。
2、从识“强”、“弱”的力度记号,认识力度记号在表现歌曲情感上的作用,并在歌曲演唱中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力度,并用连贯的声音表达音乐情感。
3、通过对比体验、实践、反复聆听和演唱歌曲,以模唱、视唱、歌唱、师生接唱,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力度记号:“强”、“弱”,以及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继续唱好八度休止符、感知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年级
四年级
教学过程
聆听、感受
师生问好
第一遍:采用常态的师生问好方式。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第二遍:师用弱的力度,加上体态语的辅助再次问好,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
师:你好!
生模仿老师的问好方式回答:你好!
师: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打招呼呢?
生:回为我们高得越来越远。
体验连贯的声音
师:当我们高得很过的时候,我会用这样的方式让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当我们来到云雾缭绕的山顶上,我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山打个招呼吧。
教学行为:
(1)、师范唱
(2)、学生模唱
师:哦,我觉得你们这样的声音可传不远。如果是我,我会先吸一口气,把声音扬起来。
教学行为:
(1)、师再次示范,学生模唱。
(2)、师用体态语引导学生感受连贯的声音,学生再次模唱。
师:挥起你的手!把声音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3)、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生:开心、高兴。
环节目标:通过对比、实践的方法,在老师范唱和体态语的帮助下,体验连贯的声音,感受良好的歌唱状态。
认识力度记号,体验力度的变化
认识“强”的力度记号
师:我们心情很激动,音量也变得错……
生:激动。
师:我们会用这的记号来表示“强”的力度。
板书设计:……
师:强的力度,激动的心情。
教学行为:
1、师范唱,用体态语引导学生用强的力度演唱。
2、在学生演唱后,师用弱的力度模唱,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1)认识“弱”的力度记号
师:听,在山谷中传来了我们的……
生:回声。
师:回声的音量很……
生:小、轻……
师:平稳、弱。我们用这样的记号来表示弱的力度。
板书设计:……
师:现在交换一下,你们来模仿我的回声!
教学行为:
1、师用强的力度演唱,学生用弱的力度模仿。
2、教师用体态语,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高位置地轻声演唱。
师:回声从山顶上飘过来,轻轻的!
师:你们的歌声真美,余音缭绕!
板书设计:
  环节目标: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在“回声”这一生活经验的回顾中,认识“强”、“弱”的力度记号,感受力度的音乐表现作用。
3、感受山谷回声
(1)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合唱片断吗?一声部的同学先来复习一下。
板书设计:
学生演唱
教学行为:
1、师单手伴奏,单手指挥,生唱歌词。
2、师生合作演唱,生唱一声部,师唱二声部,提示学生保持一声部五拍的长音。
师:合作得不错。不过注意回声是很长很长的,保持住。
生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关注学生的演唱效果。
师:友谊的回声,美妙的回声。如果这边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唱唱绿色的旋律,这边的同学唱唱蓝色的旋律,让我们的回声全在一起肯定会更加美妙。有信心吗?
4、师双手伴奏,生进行二声部合唱。
5、聆听歌曲,揭示课题
(1)教师自弹自唱,学生第一遍完整聆听。
(2)聆听录音范唱。
师:在你的歌声中,我仿佛来到了山谷中,聆听神奇的回声、美妙的回声。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它是……
生齐读:友谊的回声。
师:在歌曲中有一句表现了回声,谁发现了?(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当唱到这句的时候,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
环节目标:在二声部旋律的演唱活动中,体验用连贯的声音演唱。通过多种方式的聆听,完整感受歌曲,进一步体验力度的表现作用。
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
感受连贯、起伏的旋律特点、聆听第一乐段旋律。
师:神秘的回声在连绵的山谷中飘荡,可爱的回声在起伏的湖面上飞扬。现在再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一部分,随音乐用手势表现旋律的起伏,在心里用lu默唱旋律。
教学行为:
  课件播放音乐,师带学生划旋律线,体验旋律的连贯、起伏,找到乐名的划分及换气点。
学唱第一乐段旋律。
师: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优美、抒情、连贯……
师:就像连绵的群山、起伏的湖水,流畅连贯,带着这种流畅连贯的感觉,我们试着用lu唱一唱。
教学行为:
1、教师单手弹旋律,单手指挥。
2、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轻声演唱,继续感受旋律的连贯、起伏。
师:继续划线条表现旋律的起伏,轻轻地唱,每个同学都要听到琴声!
旋律难点解决
(1)师拍、读节奏X X X |X -|,生模仿。
(2)解决旋律难点一:切分节奏
师:在我们刚才唱的旋律中,这种节奏出现在哪些地方?(生指出位置)
师:看着歌谱,听琴声,我们用lu唱一唱。
教学行为:
课件出示歌谱,师单手旋律伴奏,单手指挥,生演唱。
解决旋律难点二:八分休止符
师:这儿也出现了这种节奏,现在我们来唱唱这一句的歌谱。
师:这里出现了……
生:八分休止符。
师:它休止……
生:半拍。
师:在这儿我们用这个动作来表示半拍的休止。加上动作,再来唱一唱。
(师体态语示范,生模仿动作、演唱。)
环节目标:感受歌曲旋律连贯、起伏的音乐特点,进一步用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连贯、起伏的音乐风格。在演唱实践中复习节分奏天、八分休止符的音乐概念,准确演唱,并通过这一难点的解决唱好歌曲旋律。
学唱第一段歌词
朗读歌词
师:“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向着大森林,向着高山岭。”跟我一起说。(生读歌词)
板书设计:
     
用歌唱的状态朗读
师:再听!有变化了!(师范读,生读)
唱歌词
教学行为:
课件出示歌谱,师单手伴奏,单手指挥,引导学生完整地唱一遍歌词。关注音准和节奏,发现学生的演唱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演唱难点的解决方法:
难点1:第三乐句中的前八分休止符
师范唱,生模唱解决难点。
师:音乐的停顿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更优美、虽然有停顿但是还是连贯的、更好听、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师:回声是神秘的,能用歌声表现了出来吗?我们来试一试。
关注三折的长音,表现歌曲情感,唱好第三乐句。
师:最后一个音唱了几拍?
生:三拍。
师:回声越传越远,变得越来越弱了。
演唱第一段歌词,巩固难点的解决。
难点2:第二乐句中的力度对比
师范唱、生模唱
师:回声连绵不断,余音缭绕!
强调连贯的气息、声——正确的演唱方法。
师:回声连在一起,在山谷中回荡。
认识“很弱”的力度记号
师:回声真美!在这儿,我们把回声唱得再弱一些,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我们再来试一试。
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神秘的回声,可爱的回声在山谷中回荡。
教学行为:
师双手伴奏,生唱好后直接用前奏,生唱完后师接唱第二段歌词。
学习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歌词中有两个节奏和第一段不同,谁发现了?来指一指。(课件出示歌谱,生指歌谱)
板书设计:
师:天的那一边,海的那一岸,离我们很远很远,令我们神往!我们试着唱一唱。(师单手旋律伴奏,生演唱)
师:我们把第二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生唱第二段歌词)
完整演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师:我喊一声,再一喊一声,友谊的回声在我们的歌声中传递。让我们用动情的歌声来赞美友谊吧。(播放录音伴奏,师指挥学生演唱。师接唱第二乐段)
环节目标:通过歌词的学唱,进一步提高歌唱技能,尝试着用声音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情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情感,感受同学音真挚的友谊之情,唱会歌的同时唱好歌曲。
学习歌曲的第二乐段
第一遍歌词演唱
师:我们心相应,我们情相通,这就是歌曲第二部分给我们讲述的,现在一起来试着唱唱。(课件出示歌谱,师单手旋律伴奏、单手指挥,生唱歌词)
板书设计:
解决音准、节奏难点
师:同学们都在用心歌唱,但是你觉得哪些地方唱得还不够好?谁来指一指?(生指出问题)
师:这里也出现了一个八分休止符,谁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刚才老师用了这个动作来表示半拍的休止,你还能想到其他动作吗?
生用体态示范:拍手、点、跺脚……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我们用点头的方式来试一试。(师单手旋律伴奏,单手指军,加上体态语的提示,生唱歌词)
演唱第二乐段
师:早晨来到校园,看见同学我们会互想问好,你好!你好!这是友谊的回声;当同学帮你解答了一道数学难题,我们会说声谢谢!这是友谊的回声。运动会上,我们会为运动员们加油!加油!这也是友谊的回声。同学们,让我们用动情的歌声来表过对友谊的赞美吧!(师双手伴奏,生演唱)
环节目标:主动发现演唱中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体验同学间真势的友情,用歌声表过内心情感。
完整演唱歌曲
第一遍完整演唱歌曲
师:我们心相印,我们情相通。友谊的回声回荡在我们心里、教室里、校园里。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歌唱这友谊吧!(师双手伴奏,生完整演唱歌曲)
第二遍完整演唱歌曲
师:是啊,友谊的回声永远留存在同学们的心里,那是人间最美的回声。让我们带着你最真势的情感来赞美同学间真势的友谊吧!(课件播放录音伴奏,师指挥,生完整演唱歌曲。)
小结
师:同学间的友谊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记住童年的伙伴,让友谊的回声永远回荡在我们心间。
环节目标:在演唱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同学间真势的友谊之情,自主运用连贯的声音、力度的对比,表达对友谊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