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光的折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3-05 22:5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光现象
四、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定义;
(2)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3)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方法和能力目标:
通过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学习,学会应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作图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器材准备:
演示用器材:光的折射演示仪、水槽、塑料小鱼、竹棍、激光笔、
学生用器材:光的折射演示仪(共十组)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组织学生游戏:请两位同学上台,用竹棍对准水中的鱼斜着迅速刺去,每位同学只能刺一次,看谁能刺中。
学生对准了,但却刺不中鱼,教师说明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入课题“光的折射”
二、导学达标
(一)认识光的折射
教师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激光通过演示仪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然后让光斜射入玻璃中,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光的折射。(板书)
教师通过动画让学生认识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几个概念)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两种介质的交界面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学生猜想:光从空气中射入水发生折射时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你觉得可能有什么规律存在?
教师适当引导: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往哪偏折了?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那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又会怎样偏折呢?2、反过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又会怎样偏折呢?3、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一定会发生偏折吗?如果是垂直入射呢?
猜想:(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垂直入射时,光路不偏折
2、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学生陈述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加以评价,教师提醒学生要多次实验
3、进行实验
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数据填在表格内,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入射角 折射角 入射角 折射角
4、学生陈述,教师总结,得出光的折射规律:(板书)
(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光路不发生偏折;
5、探究折射光路可逆
(1)教师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产生折射,再让光向相反的方向传播,让学生观察光路可逆。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路是否可逆,得出实验结论。
光的折射规律(4):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三)知识应用
1、解释刺鱼不中
先让学生分析,然后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说明:我们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产生的虚像,它比实际鱼的位置要浅。所以刺鱼应该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刺才能刺中。
2、解释“池水变浅”
教师投影漫画,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事,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池水变浅光路图,并提醒学生夏季游泳是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物体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高。
3、解释钢笔“错位”
让学生自己作图分析,教师再通过动画演示。
4、解释海市蜃楼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知道,除了在不同介质中,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
三、本课小结
(投影相关内容)
四、课堂练习
(投影相关内容)
五、课后作业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2、课后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并查找资料,认识彩虹的形成原因。
3、课后探究:先猜想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时,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光线将会如何移动?当入射角增大到足够大(例如接近90°)时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并用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