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29 08:37: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2.台阶
李森祥
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以及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新课导入
同学们了解自己的父亲吗?
你觉得你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和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qú)州人,作家。198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其代表作品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
写作背景
《台阶》反映出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李森祥远离故乡,进入军营,遥远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但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了这篇小说。
文题解读
“台阶”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就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故事情节的。在文中,“台阶”不仅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文体知识——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
读清字音
凹( ) 凼( ) 门槛( )
砌( ) 揩( ) 嘎叽( )
筹划( ) 烦躁( ) 尴尬( )
撬( ) 涎水( ) 晌午( )
唿嗒( ) 黏性( ) 嵌着( )
烟瘾( ) 舀( ) 大庭广众( )
硌( ) 庄稼茬( ) 微不足道( )
āo
dànɡ
kǎn

kāi
ɡā jī
chóu
zào
ɡān ɡà
qiào
xián
shǎnɡ
hū dɑ
nián
qiàn
yǐn
yǎo
tínɡ
ɡè
chá
wēi
解释词义
【凼】方言,水坑。
【低眉顺眼】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文章梳理
把文章分为四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解析:第一部分(1—9):老实厚道、一贫如洗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10—16):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
第三部分(17—25):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
第四部分(26—32):新屋落成,但父亲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没有了。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1、文章标题“台阶”有何作用?
文章写作的核心
贯穿全文的线索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2、文章第1段起笔引人思考,父亲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觉?
解析: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所以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就是地位低,表现了父亲不甘落后、要强的心理,实际上表达了父亲想改变生活境遇的念想。
3、文章第5段如此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
解析:这里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艰辛和农民本色。“一泥浆”“一层沙”描写细腻、形象、贴切,那“泥”和“沙”是父亲辛劳的见证,一个吃苦耐劳的父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4、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态?
解析:父亲的这种心态表现了他是一个不甘人后、渴望被尊重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有了要造有高台阶的屋子的目标,父亲才有了充足的干劲儿。这也是父亲多年来不辞辛苦地劳作,勤苦节俭,积攒财物的全部动力。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1、第13段中摇晃的树枝,摇不散的目光。想想父亲此时的心理。
解析:“专注的目光”遥看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运用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美慕与向往。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含蓄地折射出父亲因心愿与追求一时不能实现的苦闷与不甘。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1、第19段中有不少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试选取一处用一两句话做点评。
解析:这段中“浮”“挑”“滚”等动词,生动细腻地描写出父亲在露水大、雾大的深秋早晨踏黄泥造新台阶的细节。多年的期盼终于要变成现实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的兴奋支撑着父亲不知疲倦地超负荷地劳作。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2、仔细阅读第21段,说说父亲为什么会露出“尴尬的笑”。
解析:父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愿望,内心是非常兴奋和喜悦的,本该心花怒放、扬眉吐气,但是长期的劳作、驼惯了的背,使他不能昂首挺胸;长期的自卑,使他觉得浑身不自在,手足无措。这与前文说父亲“老实厚道”相呼应,也表现了中国农民谦卑内敛、厚道朴实的性格特点。
整体感知——第四部分
1、文章第29段,父亲为什么回家总是“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解析:父亲劳碌了一辈子,劳动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他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了。另外,父亲多年的愿望已实现,没有了奋斗目标,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所以表现出“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2、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如此“不自在”?
解析:父亲一生都生活在社会底层,是最为普通的劳动者,他不习惯这种地位的变化,所以感到“不自在”,这种“不自在”体现了底层农民谦卑的品质。
整体感知——第四部分
3、理解文章结局阐释“父亲”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解析:
(1)告诉人们农民创业之所以艰难,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希望通过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2)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化思考。
人物形象——父亲
如何理解文中“父亲”的形象?
解析: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以劳动兴家立业。不怕辛苦。同时,父亲身上还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谦卑品质。
父亲辛苦一生,劳动就是他的生命。在父亲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收获,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一旦不能劳动,父亲就感觉失去了一切。
父亲的形象代表了觉醒的农民,他们不仅要求物质上的温饱,还要求在精神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父亲代表着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发展的劳动阶层。
父亲缺少与这个世界的交流。虽然他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获得更多的认同,但他却一直沉浸在自已的世界中。他觉得自家台阶低,便立志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在大半生的劳作中,他不断自我鞭策,从不诉苦;在新屋台阶落成之际,他感到骄傲却又羞于张扬。当九级台阶落成后,他失落地发现台阶并没有成为他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通道。
合作探究
1、父亲做了哪些事情?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台阶低 地位低
台阶高:受人尊重
父 亲:人老体衰
合作探究
2、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台阶”有什么含义?
解析:①台阶指我们家房屋前的三级台阶、九级台阶。父亲从三级台阶起步,最后建成了九级台阶,三级青石老阶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
②台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房屋台阶高,主人身份地位才高,才能被人尊重。所以,建造高高的台阶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建成的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
③台阶象征人生的使命。九级台阶的建成表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父亲却感到既困惑又失落,这不仅是因为他身体的衰老,更是因为他精神生活的质量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他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合作探究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解析: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了较多的笔墨有多方面的原因。
①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看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了对比。
②写青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我”家经济条件很差。
③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可以看出台阶之低。
④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我”那时的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人了”,说明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从准备到建成时间之久。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终年辛苦,积铢累寸,终于建成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心愿的故事,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的心声。
文本特色
1、线索清晰。
本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使造屋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敬的热切渴望。
2、细节描写出神入化。
本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了父亲既要强能干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点。
3、详略得当。
父亲建新屋的主要目的是建起高台阶,因为父亲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台阶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较简略,对造新台阶过程则详写。